观点正文
元气淋漓情至挥写---观李升权水彩画断想
2006-03-16 10:45:16
A-
A+
水彩画的画法有千种万种,比较好的必是借水生色、水色交融之法,水彩画家李升权正擅长于此。
他的作品以水色淋漓的视觉效果取胜,或华丽流动,或滋润飘逸,或朦胧润泽,都是眼前景与心中情的汇合结晶,再加上充沛的创作热情、对传统经验的广征博取和勇于探索的胆识,使他的作品能在许多重要的全国性水彩画展中脱颖而出,夺人眼目,展示一派新风。而这样一种独到水彩画风的形成,固然得自于作者对来自西方的水彩画技艺的学习掌握,也来自于他对于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吸收汲取。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某些经验正被他巧妙地融入画中,点染皴擦,横涂纵抹,浓淡相宜,张弛有致,在传承东方艺术特有的笔墨神韵的基础上,升权先生的水彩画技法奔放自然,放得开,也收得住,显现出只有成熟的艺术家才能达到的随意和松动的竞技状态。
在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中获得银奖的作品《古城新韵之二》,可代表升权先生近年来水彩画创作的艺术成就。该作品充分地调动水彩画特有的艺术手段,画面结构呈放射状,用笔奔放泼辣,设色厚重明丽,以纵横交错的笔意和流动不拘的水色营造出嘈杂喧闹的小城生活场景,恰当地传达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新旧交替新意频出的信息和气氛。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能以简单的工具材料,在不大的尺幅内表现时代变迁的大主题, 对当前水彩画创作偏重于技法的表现范围有所扩展,也是作者思想敏锐、观察细致、心系人间冷暖的情怀流露。
升权先生曾主编美术刊物多年。我曾欣喜地看到他主编的刊物以大信息量和雅俗共赏的面貌吸引了广大读者,我更惊讶于他能在繁忙的编刊工作之余,能连续不断地创作出大量的水彩画作品,此中的信心、毅力和刻苦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作者:王洪义 鲁迅美术学院《美苑》副主编)
他的作品以水色淋漓的视觉效果取胜,或华丽流动,或滋润飘逸,或朦胧润泽,都是眼前景与心中情的汇合结晶,再加上充沛的创作热情、对传统经验的广征博取和勇于探索的胆识,使他的作品能在许多重要的全国性水彩画展中脱颖而出,夺人眼目,展示一派新风。而这样一种独到水彩画风的形成,固然得自于作者对来自西方的水彩画技艺的学习掌握,也来自于他对于本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吸收汲取。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某些经验正被他巧妙地融入画中,点染皴擦,横涂纵抹,浓淡相宜,张弛有致,在传承东方艺术特有的笔墨神韵的基础上,升权先生的水彩画技法奔放自然,放得开,也收得住,显现出只有成熟的艺术家才能达到的随意和松动的竞技状态。
在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中获得银奖的作品《古城新韵之二》,可代表升权先生近年来水彩画创作的艺术成就。该作品充分地调动水彩画特有的艺术手段,画面结构呈放射状,用笔奔放泼辣,设色厚重明丽,以纵横交错的笔意和流动不拘的水色营造出嘈杂喧闹的小城生活场景,恰当地传达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新旧交替新意频出的信息和气氛。尤其值得赞赏的是,能以简单的工具材料,在不大的尺幅内表现时代变迁的大主题, 对当前水彩画创作偏重于技法的表现范围有所扩展,也是作者思想敏锐、观察细致、心系人间冷暖的情怀流露。
升权先生曾主编美术刊物多年。我曾欣喜地看到他主编的刊物以大信息量和雅俗共赏的面貌吸引了广大读者,我更惊讶于他能在繁忙的编刊工作之余,能连续不断地创作出大量的水彩画作品,此中的信心、毅力和刻苦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作者:王洪义 鲁迅美术学院《美苑》副主编)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