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回忆老师黄宾虹先生
2006-02-22 10:22:39
A-
A+
一九二九年,我考入上海美专,因为我在国画上有些基础,直接就上了二年级。在美专学习了半年后,黄宾虹等老师创办了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我就由美专转入了中国艺专,那时候教我们山水画的还有郑午昌老师、许徵白老师和楼辛壶老师。从二九年入校到三一年中国艺专毕业,我随黄宾虹老师学画前后三年,在校期间,我年纪尚小,对画的理解和认识也比较浅,那时候不是太认识宾虹老师的画,四个老师中我更偏爱郑午昌老师的画,但多少年后,宾虹老师对我的影响似乎大于郑午昌老师。但出因为喜欢郑午昌老师的画,使我在绘画上没有走弯路,因而郑午昌老师对我的帮助其实也不亚于宾虹老师。
那时候上课一般是同学们围在桌边看老师画画,老师大都不太讲理论,主要是画,有时候同学们有问题提问,老师就回答,黄宾虹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以画为主,他一般先画轮廓,然后讲一些理论和方法但主要是画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该如何用笔。
黄宾虹老师上课有时候就带几张古画给我们看,看了之后,就挂在那里,让大家按自己的喜好临摹,他在教室四处看,边看边教,或同学们有问题提问他再解答。
还有黄宾虹老师最重视书法,这是他课中反复强调的,我想这一点对我的影也是很大的,因为后来我的老师陈半丁先生,严惠宇先生也对书法极为重视,而我直到今天九十五岁了还每天练字几个小时,而且我越练字就越能体味笔墨的妙趣,越练字就越能感到书法对绘画的影响。因而我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就和他的书法功底的高深大有关系,而我想黄宾虹老师给予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在我青少年时代就使我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再有在青少年时代能看到宾虹老师如何用笔,如何设色,这也是对我的绘画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虽然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大教益,但多少年后,我感到这是我早年的一大福缘,因为直接接受了最上乘的技法,主要指用笔方法。这样避开了许多中、下的方法,走的路就比较正,而我当年因为对宾虹老师的画并不是十分任识,所以我没有学宾虹老师的面貌,而现在想来这又恰恰是我幸运的地方。
当年宾虹老师远还不是七十年后的今天名气这样大。那时候我们班上就有四位同学特别崇拜宾虹老师的画,他们四个名字里都有一个云字,分别是苏州的戴云起,江西的汪雲友,嘉兴的王雲厓,绍兴的孔云白。他们四人直接学宾虹老师的面貌,但是他们画了却比较板、比较死,因而他们在班上的专业成绩不是太好,而我那时候比较喜欢郑午昌老师和许徵白的画,还有上学前也临过一些明代的画,因而画了比较清秀,画的比较活,所以专业成绩是属于好的一类。多少年后,我对画慢慢地有了理解之后,我才认识到我当年对黄宾虹老师没有认识是我的幸运,因为宾虹老师的画比较深,比较高古,如果一个初学画的人或是对中国绘画传统没有研究过、没有学习的人,上来就学宾虹老师的画,学他的面貌,是很难学好的。现在宾虹老师名气一天比一天大,学他的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但要学宾虹老师的画,你首先要练字,但仅练字还不够,要学传统,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要学下来,还要到自然中去看造化,一个山一个山的看过来,然后你还得修练传统大文化中的东西。你还要学篆刻,要能用铁笔。有了这些之后,你才可能开始理解宾虹老师,真正看懂宾虹老师的画。这里我略谈几点我对宾虹老师画面用笔的感悟:1、细读宾虹老师的画,可悟其画中有空虚有实虚;2、宾虹老师作画,逆笔较多,效果极妙;3、宾虹老师用笔拙而曲,具各家之长犹见画树;4、在墨帚的边缘稍离开处勾勒,能使整个画面生动,宾虹老师常用此法;5、宾虹老师用墨求浓重而能华滋。
三一年毕业后,我回到了南通。那时我的表侄,也是好友顾永惍继续在上海从宾虹老师学画,后来他送给我宾虹老师出的最早的一本画册《西行纪游册》再之后十年,我在北京随陈半丁老师学画期间曾两次遇到宾虹老师。记得其中一次大约是四二年的元宵节,在前北洋政府的一个高官家中的雅集上,宾虹老师带了一张旧画让大这家鉴赏,我上去向他请安,他也问了我的一些情况。之后不久,我就南回上海。我在云起楼工作期间,秦曼青先生曾张罗严惠宇先生和另外一位叫徐十四的出资为宾虹老师出了一本柯罗板画册,这两本画册我一直珍藏至今。
在我回上海后,我的好友潘然去北平随半丁老师学画,在京期间,他是活络人,和宾虹老师走动较多,还为宾虹老师画了一幅小照,宾虹老师拿出一卷画给潘然挑选,他选了一张神品。后来他回到上海随即将这张画转赠给我,于是我有了一张宾虹老师的作品。而这时宾虹老师的画已臻大成,这幅作品从此出就一直是我把玩、学习的珍品。
北京之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宾虹老师,但宾虹老师对中国画的见解和他画画的用笔却在今后的日子里影响着我、滋养着我进步、我能画到今天的这个境界和宾虹老师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尽管在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当我毕业六十多年后我沿着宾虹老师走过的路,一路走过来,多少人说我的画中有宾虹老师的东西,其实我从来就没有临摹过宾虹老师的画,也从而没有刻意去学宾虹老师的面貌,但是几十年下来画里却有着宾虹老师的影响。我才对宾虹老师对我的影响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之后又十年直到今天我还在以造化为师一路感悟,也几乎一天不掉的每天练字几个小时,一方面练了笔力,一方面体味着笔墨的玄妙和趣味,所以我也画出了自己的的面貌。但我知道这还不够。时代是发展的,后人永远是超越前人的,我也在努力,同时我也用我的感悟和经验向所有热爱宾虹老师,学习宾虹老师的书画同道们提个建议,学宾虹老师一定不能从表面上学,还要学内涵,这个内涵其实就是中国画的传统。历朝历代的大家都要学,大文化的各种知识都要学,还有造化也要学,书法更要天天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学黄宾虹。最后一点,要想真正学宾虹老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宾虹老师是一个集大成的画家,他是从大传统、大文化和大自然中脱化而出的画家,因而要学他也要学大传统、大文化和体悟大自然的神妙,这是需要长期不懈的修炼和领悟……
(文章来源:艺术家提供)
那时候上课一般是同学们围在桌边看老师画画,老师大都不太讲理论,主要是画,有时候同学们有问题提问,老师就回答,黄宾虹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是以画为主,他一般先画轮廓,然后讲一些理论和方法但主要是画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该如何用笔。
黄宾虹老师上课有时候就带几张古画给我们看,看了之后,就挂在那里,让大家按自己的喜好临摹,他在教室四处看,边看边教,或同学们有问题提问他再解答。
还有黄宾虹老师最重视书法,这是他课中反复强调的,我想这一点对我的影也是很大的,因为后来我的老师陈半丁先生,严惠宇先生也对书法极为重视,而我直到今天九十五岁了还每天练字几个小时,而且我越练字就越能体味笔墨的妙趣,越练字就越能感到书法对绘画的影响。因而我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就和他的书法功底的高深大有关系,而我想黄宾虹老师给予我最大的教益就是在我青少年时代就使我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再有在青少年时代能看到宾虹老师如何用笔,如何设色,这也是对我的绘画有重大影响的事情,虽然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大教益,但多少年后,我感到这是我早年的一大福缘,因为直接接受了最上乘的技法,主要指用笔方法。这样避开了许多中、下的方法,走的路就比较正,而我当年因为对宾虹老师的画并不是十分任识,所以我没有学宾虹老师的面貌,而现在想来这又恰恰是我幸运的地方。
当年宾虹老师远还不是七十年后的今天名气这样大。那时候我们班上就有四位同学特别崇拜宾虹老师的画,他们四个名字里都有一个云字,分别是苏州的戴云起,江西的汪雲友,嘉兴的王雲厓,绍兴的孔云白。他们四人直接学宾虹老师的面貌,但是他们画了却比较板、比较死,因而他们在班上的专业成绩不是太好,而我那时候比较喜欢郑午昌老师和许徵白的画,还有上学前也临过一些明代的画,因而画了比较清秀,画的比较活,所以专业成绩是属于好的一类。多少年后,我对画慢慢地有了理解之后,我才认识到我当年对黄宾虹老师没有认识是我的幸运,因为宾虹老师的画比较深,比较高古,如果一个初学画的人或是对中国绘画传统没有研究过、没有学习的人,上来就学宾虹老师的画,学他的面貌,是很难学好的。现在宾虹老师名气一天比一天大,学他的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但要学宾虹老师的画,你首先要练字,但仅练字还不够,要学传统,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要学下来,还要到自然中去看造化,一个山一个山的看过来,然后你还得修练传统大文化中的东西。你还要学篆刻,要能用铁笔。有了这些之后,你才可能开始理解宾虹老师,真正看懂宾虹老师的画。这里我略谈几点我对宾虹老师画面用笔的感悟:1、细读宾虹老师的画,可悟其画中有空虚有实虚;2、宾虹老师作画,逆笔较多,效果极妙;3、宾虹老师用笔拙而曲,具各家之长犹见画树;4、在墨帚的边缘稍离开处勾勒,能使整个画面生动,宾虹老师常用此法;5、宾虹老师用墨求浓重而能华滋。
三一年毕业后,我回到了南通。那时我的表侄,也是好友顾永惍继续在上海从宾虹老师学画,后来他送给我宾虹老师出的最早的一本画册《西行纪游册》再之后十年,我在北京随陈半丁老师学画期间曾两次遇到宾虹老师。记得其中一次大约是四二年的元宵节,在前北洋政府的一个高官家中的雅集上,宾虹老师带了一张旧画让大这家鉴赏,我上去向他请安,他也问了我的一些情况。之后不久,我就南回上海。我在云起楼工作期间,秦曼青先生曾张罗严惠宇先生和另外一位叫徐十四的出资为宾虹老师出了一本柯罗板画册,这两本画册我一直珍藏至今。
在我回上海后,我的好友潘然去北平随半丁老师学画,在京期间,他是活络人,和宾虹老师走动较多,还为宾虹老师画了一幅小照,宾虹老师拿出一卷画给潘然挑选,他选了一张神品。后来他回到上海随即将这张画转赠给我,于是我有了一张宾虹老师的作品。而这时宾虹老师的画已臻大成,这幅作品从此出就一直是我把玩、学习的珍品。
北京之后我就没有再见到过宾虹老师,但宾虹老师对中国画的见解和他画画的用笔却在今后的日子里影响着我、滋养着我进步、我能画到今天的这个境界和宾虹老师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尽管在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当我毕业六十多年后我沿着宾虹老师走过的路,一路走过来,多少人说我的画中有宾虹老师的东西,其实我从来就没有临摹过宾虹老师的画,也从而没有刻意去学宾虹老师的面貌,但是几十年下来画里却有着宾虹老师的影响。我才对宾虹老师对我的影响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之后又十年直到今天我还在以造化为师一路感悟,也几乎一天不掉的每天练字几个小时,一方面练了笔力,一方面体味着笔墨的玄妙和趣味,所以我也画出了自己的的面貌。但我知道这还不够。时代是发展的,后人永远是超越前人的,我也在努力,同时我也用我的感悟和经验向所有热爱宾虹老师,学习宾虹老师的书画同道们提个建议,学宾虹老师一定不能从表面上学,还要学内涵,这个内涵其实就是中国画的传统。历朝历代的大家都要学,大文化的各种知识都要学,还有造化也要学,书法更要天天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学黄宾虹。最后一点,要想真正学宾虹老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宾虹老师是一个集大成的画家,他是从大传统、大文化和大自然中脱化而出的画家,因而要学他也要学大传统、大文化和体悟大自然的神妙,这是需要长期不懈的修炼和领悟……
(文章来源:艺术家提供)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