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新春的祝愿—木雕《新春乐》创作随笔

2006-03-06 10:35:26
A- A+
作者:何力平

  我搞雕塑创作,常常不是先有题材、内容,然后寻找形式;多半相反,先是由于某种形式打动了我,它象幽灵一样纠缠在脑子里,尔后在生活中又与某一事件相碰撞,碰撞中所产生的星火也就成了作品的雏形。

  《新春乐》的基本形式是柱式,更确切地说它有点龙柱的影子。国外的柱式很多,有的柱工浑厚有力,具有男性的风格;而有的柱式典雅、华丽,有着女性的格调。中国的柱式,我认为很难被划分性别,而具有一种神秘、永恒、的性质。我小时候在一座玉皇大帝庙前玩耍,常常趴在大殿的高门槛走进去。对于玉皇大帝我没多大兴趣,真正吸引我的是玉帝面前那许多高大的木柱,每根木柱上都有飞龙盘踞。我总觉得那龙柱充满了某种莫可名状的神秘气氛,似乎龙群一旦飞去,大殿即刻就会倒塌。

  我的故乡素有“鬼城”之称。虽然谁也没见过鬼,可因了鬼的名气,各地去云游者不少。每逢节日则格外热闹,当然,最热闹要数春节了。从除夕一直拉到大年十五:爆竹、花狮、龙灯、焰火架、彩船、高跷、杂耍……走遍大街小巷,无处不有。从儿时起,那些情调欢快、明朗的民间舞蹈,那些生动活泼的大头和尚、狮子、龙头、牛头以及鸡、鸭、猪、狗的造型在我心中就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前年,我回家过春节,正遇上多年未见的最盛大、最热闹的场面。不仅我小时候见过的民间节目都有了,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传统节目。我爬上屋顶或挤入人群,与人们一道沉浸在狂欢之中。

  那些表演节目有许多特别之处,比如耍“板凳龙”,仅有三个人,耍龙人的几双脚不停地翻腾,节奏欢快,急促,跳跃,从半明半暗的烟火里望去,仿佛在跳迪斯科。农民们最喜欢玩牛,二人扮牛,一人戏牛,滑稽、幽默、笨拙的表演令人捧腹开怀。还有那使人瞠目结舌的叠罗汉,一直叠到黑黝黝的夜空中去,然后从高处抛出一网网绽开的火炮,也是极有意思的。正是那长期回旋在我脑子里的场景千里来相会,孕育出了《新春乐》的构思。

  现代雕塑大多数是以寓意深远、富于哲理,形体简洁奇特,变形到难以与现实事物相对应为其主要特点;而中国民间雕塑则是以寓意明朗质朴,造型凝重、稚拙,情趣幽默著称。二者相去虽远,可也不无联系。我极想从这中间寻找一些集合点,再从这些点伸发开去,形成一个形体网络,并以这个网络控制雕塑造型,木雕《新春乐》的造型处理就是在这样的控制意识中形成的。

  每一个善良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欣欣向荣,生活充满欢乐,这也是我在这件作品中想表达的愿望。要是有机会,我还想重做这件雕塑,让它到室外去,高耸入云,象一架登天的云梯,也许,那样会更富于象征意味,更有气派些。

  (文章来源:《成都晚报》1986年3月5日第四版)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