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中国当代美术家林成翰画集》序言(一)
作者:刘大为 2002-05-20 15:25:00来源:《中国当代美术家林成翰画集》
A-
A+
在新的世纪,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如何继承并宏扬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显然十分重要,为此,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大连的林成翰先生多年以来,专于画鸡,享有盛名。他以自己甘于寂寞,肯于奉献,不断求新求变的创作实践,应和了时代的呼吸,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最近再次看到他画的鸡,很出色,美术界有如此的收获,令人感到欣慰。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成翰先生在写意花鸟画的创新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值此画册出版之际,谈一谈我的看法并表示祝贺,以之为序。
为什么而画?从来就有不同的回答,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于绘画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就会有不同的取向和偏爱,这是很正常的。欣赏成翰的作品,我们在欣赏雄鸡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获得美的享受之余,还会感受到期间蕴涵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他的艺术个性和他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这体现出他高尚的审美追求,做人需要这种素养和胸怀,要向高层次高境界追求。《韩诗外传》云鸡有五德:“首戴冠者, 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这种比喻表明了审美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如何表现?会因人而异。画家的艺术修养实质上是审美修养,这是我首先要谈的。
其次,纵观成翰画鸡的变化过程,我注意到:作为表现客体的鸡,随着主体的感受而变化,主客体相融,客体并未异化。创新即是变化,与他人或与自己比照。变化来自于画家的感受,造型、笔墨、色彩、构图、款识等外在形式的变化,只是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根据。变化还与画家对形神、似与不似等问题的认识有关。由于林成翰先生在审美理想上的变化,使他近期的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比以往更提炼、更丰满。他的作品说明形即是神,神即是形;无形之神,谁人曾见?对他而言有两事不易处理:一是化俗为雅;二是化实为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要求对鸡这一表现对象有全面的、历史的、文化的把握,后者要求表现鸡的各种神情,不是一般概念化的形象,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升华的艺术形象。我以为艺术表现含蓄而准确并不矛盾。韵味生自动静之间,活而不呆,便要有夸张、有衬托、有对比、有淡化,这亦是视觉艺术自身的要求,艺术形象因此而高于生活。我欣赏成翰作品的地方是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严谨而又大胆的创作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达到了心手相应,物我合一的境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我们知道,画得多,想得多,熟能生巧,先能而后神。这个道理虽然是老生常谈,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成事。对艺术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玄谈,画鸡可能就是成翰达到天人合一艺术境界的中介,在他塑造的金鸡艺术形象中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情感、从而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令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
我以为书法用笔是成翰在表现技法上的一个特色,他用得活,自然而不露痕迹。不是玩弄笔墨技巧,而是为了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大家可以欣赏,符合了民族的审美趣味和习惯。他在画鸡过程中所展现的精湛技巧,得力于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更得力于写生,是在生活的滋养下,在反复磨练中日益完善起来的。艺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往往会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某种突破并给予我们启发。我想:大家看了这本画册定会各有体会。
成翰先生塑造的金鸡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他笔下的金鸡形象渐渐形成有个性的“艺术符号”,为人们接受并认可。我愿他画得更好,为人们带来吉祥和祝福,带来更丰厚的美的享受。同时,希望他更多参予中外文化交流,为继承并宏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刘大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 2001.12.8于北京 )
最近再次看到他画的鸡,很出色,美术界有如此的收获,令人感到欣慰。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成翰先生在写意花鸟画的创新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值此画册出版之际,谈一谈我的看法并表示祝贺,以之为序。
为什么而画?从来就有不同的回答,由于审美观念的差异,对于绘画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就会有不同的取向和偏爱,这是很正常的。欣赏成翰的作品,我们在欣赏雄鸡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获得美的享受之余,还会感受到期间蕴涵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他的艺术个性和他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现。这体现出他高尚的审美追求,做人需要这种素养和胸怀,要向高层次高境界追求。《韩诗外传》云鸡有五德:“首戴冠者, 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这种比喻表明了审美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如何表现?会因人而异。画家的艺术修养实质上是审美修养,这是我首先要谈的。
其次,纵观成翰画鸡的变化过程,我注意到:作为表现客体的鸡,随着主体的感受而变化,主客体相融,客体并未异化。创新即是变化,与他人或与自己比照。变化来自于画家的感受,造型、笔墨、色彩、构图、款识等外在形式的变化,只是变化的结果而不是根据。变化还与画家对形神、似与不似等问题的认识有关。由于林成翰先生在审美理想上的变化,使他近期的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比以往更提炼、更丰满。他的作品说明形即是神,神即是形;无形之神,谁人曾见?对他而言有两事不易处理:一是化俗为雅;二是化实为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要求对鸡这一表现对象有全面的、历史的、文化的把握,后者要求表现鸡的各种神情,不是一般概念化的形象,而是经过艺术加工,升华的艺术形象。我以为艺术表现含蓄而准确并不矛盾。韵味生自动静之间,活而不呆,便要有夸张、有衬托、有对比、有淡化,这亦是视觉艺术自身的要求,艺术形象因此而高于生活。我欣赏成翰作品的地方是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和严谨而又大胆的创作态度。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达到了心手相应,物我合一的境界,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我们知道,画得多,想得多,熟能生巧,先能而后神。这个道理虽然是老生常谈,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很难成事。对艺术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玄谈,画鸡可能就是成翰达到天人合一艺术境界的中介,在他塑造的金鸡艺术形象中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情感、从而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令人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
我以为书法用笔是成翰在表现技法上的一个特色,他用得活,自然而不露痕迹。不是玩弄笔墨技巧,而是为了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大家可以欣赏,符合了民族的审美趣味和习惯。他在画鸡过程中所展现的精湛技巧,得力于对传统技法的继承,更得力于写生,是在生活的滋养下,在反复磨练中日益完善起来的。艺术创新的成功经验,往往会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某种突破并给予我们启发。我想:大家看了这本画册定会各有体会。
成翰先生塑造的金鸡的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他笔下的金鸡形象渐渐形成有个性的“艺术符号”,为人们接受并认可。我愿他画得更好,为人们带来吉祥和祝福,带来更丰厚的美的享受。同时,希望他更多参予中外文化交流,为继承并宏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而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刘大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兼常务副主席 2001.12.8于北京 )
推荐关键字:刘大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走向成功之路——师恩钊的北派山水情缘2017-07-21
- 【雅昌专稿】刘大为谈主题性美术创作:时代2017-12-12
- 《孝经》读本中的书画名家名作2017-11-01
- 保利2017年春拍“中国当代水墨夜场”精彩提2017-05-11
- 刘大为:重视青少年美育但不能强加2017-03-13
- 【艺术问政2017】刘大为:艺术成为世界了解2017-03-03
- 第三届“青未了”最高奖项即将揭晓 60件应届2016-07-12
- 油画家的国画情结 盘点评论家眼中的徐里2016-03-30
- 【雅昌快讯】向人民汇报─“深入生活、扎根2016-01-19
- 刘大为品评王永亮2015-12-03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