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汉唐四杰书画大展南京开展
2006-04-26 08:18:23来源:世艺网
A-
A+
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佛教协会、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佛教协会及北京汉唐文化艺术机构主办的,南京市美术馆承办的“汉唐四杰书画大展——2006南京”即将于本月28日在南京美术馆开幕,展览时间为2006年4月28日到5月6日。
此次书画展从学术角度所选择的四位中青年艺术家,在时下中国书画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以继承中国传统书画精粹为己任,坚守精英文化的脉络,延续并发扬着古老文明的的精髓。同时,以典雅的姿态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维系着中华书画的文化清流。
罗杨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字散淡,号先飞,斋号点水。1956年生于北京。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家。身兼数职的他现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平时工作之余濡墨不已,其师从名家,又系文博世家,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源于文物工作的便利,在不断接触古代经营文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因为常年与秦简、汉碑、帛书及唐人写经等古物为伍,饱得古人之神韵,书风敦厚而不失灵动。又因从事摄影工作的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加入到队书法的创作里,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情感色彩。从事行政工作后,仍笔耕不辍。书法面貌逐步显现出俊逸,深秀,闲静的感觉,比于画中文士之格调,流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宗家顺,字迦舜,号逸山,1955年生于江苏镇江。书法深承唐宋气局,又兼之以佛学禅味,故而有大气象。宗家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1977年以来拜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982年后又向著名书画家王任先生学习绘画和篆刻。1986年至1992年底,在赵朴初先生身边做秘书工作,长时间向先生学习儒学、佛学、诗词、书法。佛法的空灵给予他极大地启迪,以致人品与书品皆臻上乘。擅长行书和隶书,兼作楷、草,书法风格的显著特点是清静儒雅,豪迈凝重,散淡平和,禅意和书卷气极浓。行书在继承赵朴初先生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形成了自家简静平和、凝重文雅的面貌;隶书沉稳厚重、俊逸洒脱。
杨为国,字石扉,杭州人,1955年生。回宫格习字法创始人、回宫格注册商标持有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院出版社编辑。幼时受父亲影响,喜爱书法,后求学于骆恒光。初以汉隶入门,临《史晨》《张迁》《乙瑛》《礼器》《石门颂》等碑,亦喜欢清邓石如的篆隶,继学行书,从羲、献碑帖入手,尤得力于《圣教序》。楷书兼有颜真卿《自书告身》《勤礼》等碑帖风范。作品以隶书、行书见长,隶书笔力遒劲,结体浑朴;行书结体舒展,用笔潇洒,意态横生。
陈培林,号大真堂。杭州人,195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现代画院副院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的一席话或许已经完全表达了陈培林的艺术成绩:“培林的艺术技巧全面,他主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尤擅写意,也能工笔和“亦工亦写”。近几年来,他的艺术创作常有写生稿作为依据,或是根据从写生引发的灵感进行构思。在他看来,笔墨功夫是中国画技巧的基础,但笔墨技巧必须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结合,才能体现出个性和精神,所以他十分重视笔墨,画面上有笔气、墨气和传统章法形成的一种气韵。说他的笔墨底蕴非不少同辈艺术家所能企及,并不过分。但可贵的是,他不一味地沉缅于笔墨情趣,而注意在笔墨中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罗杨、宗家顺、杨为国、陈培林四位书画家,年龄相近,所擅各异,都是极具传统文人的浪漫气质,源于文化深厚的修养,各抒性灵,情趣相投,因此四人相约作书画联展别具情趣气格。作品源自生活,发自肺腑,趣味隽永,气息清新。
此次书画展从学术角度所选择的四位中青年艺术家,在时下中国书画领域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中,以继承中国传统书画精粹为己任,坚守精英文化的脉络,延续并发扬着古老文明的的精髓。同时,以典雅的姿态和高尚的学术品格维系着中华书画的文化清流。
罗杨是我国知名的书法家,字散淡,号先飞,斋号点水。1956年生于北京。同时他还是一位摄影家。身兼数职的他现任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平时工作之余濡墨不已,其师从名家,又系文博世家,书法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源于文物工作的便利,在不断接触古代经营文化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书法功底,因为常年与秦简、汉碑、帛书及唐人写经等古物为伍,饱得古人之神韵,书风敦厚而不失灵动。又因从事摄影工作的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加入到队书法的创作里,使得书法作品更具情感色彩。从事行政工作后,仍笔耕不辍。书法面貌逐步显现出俊逸,深秀,闲静的感觉,比于画中文士之格调,流露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宗家顺,字迦舜,号逸山,1955年生于江苏镇江。书法深承唐宋气局,又兼之以佛学禅味,故而有大气象。宗家顺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主任。1977年以来拜著名书画家刘炳森先生为师学习书法;1982年后又向著名书画家王任先生学习绘画和篆刻。1986年至1992年底,在赵朴初先生身边做秘书工作,长时间向先生学习儒学、佛学、诗词、书法。佛法的空灵给予他极大地启迪,以致人品与书品皆臻上乘。擅长行书和隶书,兼作楷、草,书法风格的显著特点是清静儒雅,豪迈凝重,散淡平和,禅意和书卷气极浓。行书在继承赵朴初先生书法精髓的基础上,博采众家,形成了自家简静平和、凝重文雅的面貌;隶书沉稳厚重、俊逸洒脱。
杨为国,字石扉,杭州人,1955年生。回宫格习字法创始人、回宫格注册商标持有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美院出版社编辑。幼时受父亲影响,喜爱书法,后求学于骆恒光。初以汉隶入门,临《史晨》《张迁》《乙瑛》《礼器》《石门颂》等碑,亦喜欢清邓石如的篆隶,继学行书,从羲、献碑帖入手,尤得力于《圣教序》。楷书兼有颜真卿《自书告身》《勤礼》等碑帖风范。作品以隶书、行书见长,隶书笔力遒劲,结体浑朴;行书结体舒展,用笔潇洒,意态横生。
陈培林,号大真堂。杭州人,1958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现代画院副院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的一席话或许已经完全表达了陈培林的艺术成绩:“培林的艺术技巧全面,他主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尤擅写意,也能工笔和“亦工亦写”。近几年来,他的艺术创作常有写生稿作为依据,或是根据从写生引发的灵感进行构思。在他看来,笔墨功夫是中国画技巧的基础,但笔墨技巧必须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感受结合,才能体现出个性和精神,所以他十分重视笔墨,画面上有笔气、墨气和传统章法形成的一种气韵。说他的笔墨底蕴非不少同辈艺术家所能企及,并不过分。但可贵的是,他不一味地沉缅于笔墨情趣,而注意在笔墨中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罗杨、宗家顺、杨为国、陈培林四位书画家,年龄相近,所擅各异,都是极具传统文人的浪漫气质,源于文化深厚的修养,各抒性灵,情趣相投,因此四人相约作书画联展别具情趣气格。作品源自生活,发自肺腑,趣味隽永,气息清新。
推荐关键字:南京美术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纸面镜像——版画作品展 · 第四回 将于12月2019-12-02
- “纸面镜像”版画作品展 · 第三回将于11月2019-11-12
- “纸面镜像”版画作品展 · 第二回将于10月2019-10-09
- 星空计划·青年艺术家推荐:野火——郑迎春2018-05-22
- 沁色弦影 ——池海营&王玥琳双个展2017-07-06
- 新年伊始,初春乍寒,感受艺术带来的热力2016-01-07
- 金石华章南京篆刻艺术作品展1月8日南京美术2014-01-28
- 迎亚青会 青年才俊写金陵2013-05-2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