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汪为胜:阳光的桂林山水
2006-04-21 10:50:11
A-
A+
作者:汪为胜
读阳光的山水画,但见江河水汊,烟雨空濛,天水一色。村林屋舍,幽茜苍秀,阴翳凉人。那崇山叠嶂,飞瀑浅溪,雾霭弥漫,似幻似真,宛如清凉世界。他的八尺浩繁巨作《淳江烟雨图》,画面危峰兀立,幽谷曲涧,峥嵘壮阔。那群峰竞秀豪放之气,云烟升腾气势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契合,是画家景受笔,笔受画,画受心,借山川为我所藉,藉我为山川歌咏,散发出浓郁的漓东地域特色,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应当说,完成这种独造的个人风格,除了阳光主观上的澄}不与睿智以外,客观上与他的生活历程有着某种关联。画家生于漓江岸边,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阳太阳之子,这就注定了他的艺术有着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在讲法理、读画史、探诗文、求真化俗,拾摭哲理旨趣的同时,他潜心于自然而艰苦的写生,卜居于伏波山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风雨晴露漓江之景。在摄取真实自然之后,废物象而取其真,关注对象本质的特征,从而以华滋的笔墨,朴实无华地表达漓江纯淳之美。
严格地说山水画是人对自然精神的颂歌,这需要高超的技艺美,且这种美的表达需要根据所描绘的物象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法。在这一点上,古代先贤们已创造性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遗产。当代画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熔炼出新的绘画语言,读阳光的山水画深深感受到此点。他的作品用笔以书入画,柔中寓刚,不露锋芒,充分运用中锋、侧锋、点线相糅,诡奇多姿,借鉴于王蒙的皴法、石涛的佳构,浑若一体地表现桂林山水。用墨浓淡适度,将宾虹老“积墨法”,相参相半。层次变化多迭,平中运奇,奇中运平,意趣相生而不必然,克服众多画家谏疏之弊端,笔与墨会,水墨漫漶,气象万千。
阳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艺术与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画山水以真实山水为对象,又不能恂泥于自然真景,作自然主义描绘,而必须融入自己对山独有的审美情感再进行创作。”他久居漓江数十年寒暑,故而,他的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借助于漓江固有的特色,表现桂林山水湿润、迷离、旖旎秀逸的丽质。
就《秋山牧牛图》而言,是阳光山水画风格的显现,画家在保留写生的同时,在立意布局上殚精竭虑,根据桂林空气湿润、山石草木朴茂的特点,重墨色点线的层层交错,取之润泽,求其丰富。远山重墨相抹,近景双钩、没骨树木相映互生,淡墨、重墨、浓墨相施。
绘画语言锤炼相当纯化,内在画的气质俱盛。在他的作品里,一改表现桂林程式化模式,小受当代诸多大家画桂林的影响,且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实属不易。
《人家都在画图中》则是阳光描绘桂林山水的另一景致。与《秋山牧牛图》所不同的是。在山石结构和物象造型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符号,且不作任何随类敷彩,一传单纯水墨素色,黑白分割,黑白衔接,黑白渐变,黑白层次,用墨与白的节奏和旋律表现轻盈、明亮、愉快和诗情意境,成为画家浓烈的故土情怀。这里既有现代生活田园气息,“复归于朴”和“朴美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道家美学思想。故而,拉开了与其他画家的距离,更显得高蹈独步。
阳光的山水画作品傍倚着桂林山麓,凝聚着漓江情绪。而漓江奇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画家。古代有米?《阳朔山图》,近代又有徐悲鸿、李可染、张仃、阳太阳、吴冠中、白石等画家描绘桂林山水而著称,新世纪桂林漓江又聚集着一代画家们,他们提出“打造漓江画派”的口号揭开了历史崭新的篇章。阳光无疑是这个画派的中坚,也为这个画派提了一个新的样板。
(文章来源:《国画家》2003年第6期)
读阳光的山水画,但见江河水汊,烟雨空濛,天水一色。村林屋舍,幽茜苍秀,阴翳凉人。那崇山叠嶂,飞瀑浅溪,雾霭弥漫,似幻似真,宛如清凉世界。他的八尺浩繁巨作《淳江烟雨图》,画面危峰兀立,幽谷曲涧,峥嵘壮阔。那群峰竞秀豪放之气,云烟升腾气势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契合,是画家景受笔,笔受画,画受心,借山川为我所藉,藉我为山川歌咏,散发出浓郁的漓东地域特色,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应当说,完成这种独造的个人风格,除了阳光主观上的澄}不与睿智以外,客观上与他的生活历程有着某种关联。画家生于漓江岸边,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阳太阳之子,这就注定了他的艺术有着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在讲法理、读画史、探诗文、求真化俗,拾摭哲理旨趣的同时,他潜心于自然而艰苦的写生,卜居于伏波山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风雨晴露漓江之景。在摄取真实自然之后,废物象而取其真,关注对象本质的特征,从而以华滋的笔墨,朴实无华地表达漓江纯淳之美。
严格地说山水画是人对自然精神的颂歌,这需要高超的技艺美,且这种美的表达需要根据所描绘的物象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法。在这一点上,古代先贤们已创造性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遗产。当代画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熔炼出新的绘画语言,读阳光的山水画深深感受到此点。他的作品用笔以书入画,柔中寓刚,不露锋芒,充分运用中锋、侧锋、点线相糅,诡奇多姿,借鉴于王蒙的皴法、石涛的佳构,浑若一体地表现桂林山水。用墨浓淡适度,将宾虹老“积墨法”,相参相半。层次变化多迭,平中运奇,奇中运平,意趣相生而不必然,克服众多画家谏疏之弊端,笔与墨会,水墨漫漶,气象万千。
阳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艺术与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画山水以真实山水为对象,又不能恂泥于自然真景,作自然主义描绘,而必须融入自己对山独有的审美情感再进行创作。”他久居漓江数十年寒暑,故而,他的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借助于漓江固有的特色,表现桂林山水湿润、迷离、旖旎秀逸的丽质。
就《秋山牧牛图》而言,是阳光山水画风格的显现,画家在保留写生的同时,在立意布局上殚精竭虑,根据桂林空气湿润、山石草木朴茂的特点,重墨色点线的层层交错,取之润泽,求其丰富。远山重墨相抹,近景双钩、没骨树木相映互生,淡墨、重墨、浓墨相施。
绘画语言锤炼相当纯化,内在画的气质俱盛。在他的作品里,一改表现桂林程式化模式,小受当代诸多大家画桂林的影响,且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实属不易。
《人家都在画图中》则是阳光描绘桂林山水的另一景致。与《秋山牧牛图》所不同的是。在山石结构和物象造型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符号,且不作任何随类敷彩,一传单纯水墨素色,黑白分割,黑白衔接,黑白渐变,黑白层次,用墨与白的节奏和旋律表现轻盈、明亮、愉快和诗情意境,成为画家浓烈的故土情怀。这里既有现代生活田园气息,“复归于朴”和“朴美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道家美学思想。故而,拉开了与其他画家的距离,更显得高蹈独步。
阳光的山水画作品傍倚着桂林山麓,凝聚着漓江情绪。而漓江奇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画家。古代有米?《阳朔山图》,近代又有徐悲鸿、李可染、张仃、阳太阳、吴冠中、白石等画家描绘桂林山水而著称,新世纪桂林漓江又聚集着一代画家们,他们提出“打造漓江画派”的口号揭开了历史崭新的篇章。阳光无疑是这个画派的中坚,也为这个画派提了一个新的样板。
(文章来源:《国画家》2003年第6期)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