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汪为胜:阳光的桂林山水

2006-04-21 10:50:11
A- A+
作者:汪为胜

  读阳光的山水画,但见江河水汊,烟雨空濛,天水一色。村林屋舍,幽茜苍秀,阴翳凉人。那崇山叠嶂,飞瀑浅溪,雾霭弥漫,似幻似真,宛如清凉世界。他的八尺浩繁巨作《淳江烟雨图》,画面危峰兀立,幽谷曲涧,峥嵘壮阔。那群峰竞秀豪放之气,云烟升腾气势精神,是人与自然的契合,是画家景受笔,笔受画,画受心,借山川为我所藉,藉我为山川歌咏,散发出浓郁的漓东地域特色,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应当说,完成这种独造的个人风格,除了阳光主观上的澄}不与睿智以外,客观上与他的生活历程有着某种关联。画家生于漓江岸边,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阳太阳之子,这就注定了他的艺术有着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在讲法理、读画史、探诗文、求真化俗,拾摭哲理旨趣的同时,他潜心于自然而艰苦的写生,卜居于伏波山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风雨晴露漓江之景。在摄取真实自然之后,废物象而取其真,关注对象本质的特征,从而以华滋的笔墨,朴实无华地表达漓江纯淳之美。

  严格地说山水画是人对自然精神的颂歌,这需要高超的技艺美,且这种美的表达需要根据所描绘的物象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法。在这一点上,古代先贤们已创造性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遗产。当代画家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熔炼出新的绘画语言,读阳光的山水画深深感受到此点。他的作品用笔以书入画,柔中寓刚,不露锋芒,充分运用中锋、侧锋、点线相糅,诡奇多姿,借鉴于王蒙的皴法、石涛的佳构,浑若一体地表现桂林山水。用墨浓淡适度,将宾虹老“积墨法”,相参相半。层次变化多迭,平中运奇,奇中运平,意趣相生而不必然,克服众多画家谏疏之弊端,笔与墨会,水墨漫漶,气象万千。

  阳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艺术与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说:“画山水以真实山水为对象,又不能恂泥于自然真景,作自然主义描绘,而必须融入自己对山独有的审美情感再进行创作。”他久居漓江数十年寒暑,故而,他的作品无论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借助于漓江固有的特色,表现桂林山水湿润、迷离、旖旎秀逸的丽质。

  就《秋山牧牛图》而言,是阳光山水画风格的显现,画家在保留写生的同时,在立意布局上殚精竭虑,根据桂林空气湿润、山石草木朴茂的特点,重墨色点线的层层交错,取之润泽,求其丰富。远山重墨相抹,近景双钩、没骨树木相映互生,淡墨、重墨、浓墨相施。

  绘画语言锤炼相当纯化,内在画的气质俱盛。在他的作品里,一改表现桂林程式化模式,小受当代诸多大家画桂林的影响,且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实属不易。

《人家都在画图中》则是阳光描绘桂林山水的另一景致。与《秋山牧牛图》所不同的是。在山石结构和物象造型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符号,且不作任何随类敷彩,一传单纯水墨素色,黑白分割,黑白衔接,黑白渐变,黑白层次,用墨与白的节奏和旋律表现轻盈、明亮、愉快和诗情意境,成为画家浓烈的故土情怀。这里既有现代生活田园气息,“复归于朴”和“朴美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道家美学思想。故而,拉开了与其他画家的距离,更显得高蹈独步。

阳光的山水画作品傍倚着桂林山麓,凝聚着漓江情绪。而漓江奇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画家。古代有米?《阳朔山图》,近代又有徐悲鸿李可染张仃阳太阳吴冠中、白石等画家描绘桂林山水而著称,新世纪桂林漓江又聚集着一代画家们,他们提出“打造漓江画派”的口号揭开了历史崭新的篇章。阳光无疑是这个画派的中坚,也为这个画派提了一个新的样板。

  (文章来源:《国画家》2003年第6期)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