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创新之美——读著名国画家崔如琢的花鸟画
2006-02-22 10:22:39
A-
A+
在当今画界,美籍华人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崔如琢先生的花鸟画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比肩。这不仅因为崔如琢先生创下了花鸟画拍卖的最新记录,也不仅因为其作品广为世界名人所收藏,更重要的是,崔先生创新不怠,研习传统以求超越传统,最终形成了自己别开生面的绘画语言。
近阅崔先生的新作,读到崔先生的《寒月》、《水仙花开满园春》、《醉秋图》、《醉秋》、《晓露》、《绿雨》、《晓春》和《啼春》等,不禁拍案叫绝。其笔力之刚健、老到、拙朴。其技法之圆熟及至踏雪无痕,其意境之深峻幽邈,令人折服。比如《晓春》,梅之枝干错落,行笔沉夯迟滞,转折刚劲,其笔墨有魏碑之韵。《水仙花开满园春》再现了这样的笔墨风格,几株俏丽的水仙花旁探出的几茎竹枝,皆朴拙而坚韧。画面满而不空,繁而不简,实而不虚,亦秀亦雄,亦含蓄亦放达,亦阴柔亦阳刚,开阖自裕,美不胜收。而笔墨终为手段,花鸟也只是寄寓画家心志的物象,从物象到心象即所谓的写意之谓。我读崔先生的花鸟画,承接了画家这样的意绪表达:坚韧、朴实、澄明、厚重、大气,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旅者的人生,洞明时世而又对世界充满不灭的激情。
显然,崔先生的花鸟画乃大写意一脉,而且属文人画的范畴。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受恩师李苦禅的影响很深,也能发现石涛、八大、潘天寿等大师或浅或深的影响,其书法则承袭碑书家郑诵先,但他师法先人而不拘泥于先人,在笔意、面貌、气势和精神上,皆有新意,形成了自己的花鸟画绘画符号。比如,他的湿笔点顿组成的荷叶主体就继承了苦禅先生的雄浑,但他的笔意却显润泽含蓄。比如《晓露》一图,其笔墨有潘天寿的影子,但棱角却凸现出一种不同的力度与强悍。所以,有评论家这样评价他:崔如琢博采众长,使得他艺术积淀深厚。在此基础上,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气很足,很新颖,还饱满、充实,不失法度。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来说,创新的确很难,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更难,尤其是中国画。在浮躁和喧嚣的当今世界,崔如琢先生做到了,这样的创新与超越尤显难能可贵。在我看来,这个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忱和坚定信心的画家,不媚俗、不浮躁、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追求,淡定自己。这也当是一个能成大器艺术家的必备品质。对于长期生活在美国纽约这样的繁华的世界大都市的崔先生来说,这样的“淡定”就更显现出他对艺术探索的虔诚与坚定。其次是,崔先生身兼收藏家和鉴赏家无疑促进了崔先生的绘画艺术。其三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生活的滋养,并为其创新和超越扎实了起跳的根基。
对于这样一位对艺术虔诚、学养丰厚、根基扎实的中国画画家,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开一代画风,成为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个大师。
摘自2006年3月8日《北京晚报》书画广场栏目
近阅崔先生的新作,读到崔先生的《寒月》、《水仙花开满园春》、《醉秋图》、《醉秋》、《晓露》、《绿雨》、《晓春》和《啼春》等,不禁拍案叫绝。其笔力之刚健、老到、拙朴。其技法之圆熟及至踏雪无痕,其意境之深峻幽邈,令人折服。比如《晓春》,梅之枝干错落,行笔沉夯迟滞,转折刚劲,其笔墨有魏碑之韵。《水仙花开满园春》再现了这样的笔墨风格,几株俏丽的水仙花旁探出的几茎竹枝,皆朴拙而坚韧。画面满而不空,繁而不简,实而不虚,亦秀亦雄,亦含蓄亦放达,亦阴柔亦阳刚,开阖自裕,美不胜收。而笔墨终为手段,花鸟也只是寄寓画家心志的物象,从物象到心象即所谓的写意之谓。我读崔先生的花鸟画,承接了画家这样的意绪表达:坚韧、朴实、澄明、厚重、大气,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旅者的人生,洞明时世而又对世界充满不灭的激情。
显然,崔先生的花鸟画乃大写意一脉,而且属文人画的范畴。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他受恩师李苦禅的影响很深,也能发现石涛、八大、潘天寿等大师或浅或深的影响,其书法则承袭碑书家郑诵先,但他师法先人而不拘泥于先人,在笔意、面貌、气势和精神上,皆有新意,形成了自己的花鸟画绘画符号。比如,他的湿笔点顿组成的荷叶主体就继承了苦禅先生的雄浑,但他的笔意却显润泽含蓄。比如《晓露》一图,其笔墨有潘天寿的影子,但棱角却凸现出一种不同的力度与强悍。所以,有评论家这样评价他:崔如琢博采众长,使得他艺术积淀深厚。在此基础上,他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气很足,很新颖,还饱满、充实,不失法度。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来说,创新的确很难,要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更难,尤其是中国画。在浮躁和喧嚣的当今世界,崔如琢先生做到了,这样的创新与超越尤显难能可贵。在我看来,这个可贵之处首先在于,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热忱和坚定信心的画家,不媚俗、不浮躁、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与追求,淡定自己。这也当是一个能成大器艺术家的必备品质。对于长期生活在美国纽约这样的繁华的世界大都市的崔先生来说,这样的“淡定”就更显现出他对艺术探索的虔诚与坚定。其次是,崔先生身兼收藏家和鉴赏家无疑促进了崔先生的绘画艺术。其三是,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生活的滋养,并为其创新和超越扎实了起跳的根基。
对于这样一位对艺术虔诚、学养丰厚、根基扎实的中国画画家,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开一代画风,成为具有承先启后意义的一个大师。
摘自2006年3月8日《北京晚报》书画广场栏目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