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驼行天下》——苍驼一声笑.为田夫专题电视片的文稿

2006-01-06 10:35:26
A- A+
作者:姚远

  一、出 世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二年,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背起行囊,揣着他所有的爱,从东北来到新疆。他,就是中国鲁迅美术学院应届毕业生田夫

  一场蜕变从此开始。

  从此,他一生的光荣与梦想、辉煌与激情、爱的归宿与成就的顶点,就都跟这片神秘且神奇的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那一年田夫22岁。

  他是恢复高考后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唯一一位自愿到边疆的大学生,为此他成了新闻人物。那个时代的田夫一身风华、朴实单纯、满腔热血。他的眼里和心里都冒着一把燃烧的火,他要把青春交给新疆。

  乌鲁木齐是祖国西北边陲一个美丽的城市,对于田夫来说,是一个神秘、幻想和充满色彩的世界,是他艺术和人生的新大陆,他把自己对艺术的所有钟爱与渴望都倾注在这片土地上。田夫一来新疆便就教于新疆艺术学校,这是一座位于乌鲁木齐市团结路的多民族专业艺术学校,那时侯的新疆艺术学校显得破旧、封闭而且还有些凄凉。

  理想的华美邂逅了现实的陈旧,注定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田夫开始了最初的人生磨难,就象蝴蝶必然要经过蛹的挣扎,就象凤凰命定要经过涅槃的熬炼。在那些苦闷、单调、几乎看不到自己艺术生命路途的日子里,只有各民族学生孩子们的天真的笑脸和关怀,给了田夫老师精神上的慰籍,让他振作起来,使他勇敢地燃起了去探索和追求艺术的本原、艺术的真谛的火焰。

  于是,田夫在最初五年的教师生涯里,利用假期遍迹天山南北,考察、采风、写生。因为他知道,艺术的本原在自然之中,在最朴实的民众之中,在蕴含着纯真而深厚的多民族历史和文化之中。因此他多次探访躺卧在新疆大地上的巩乃斯草原、巴里坤天山牧场、克孜尔千佛洞、库穆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卡哈千佛洞。他走过了龟兹古道、苏勒古道,还循着楼兰古迹走出了八百里沙漠瀚海。他三上帕米尔高原,翻越海拔6700米的坎都尔冰达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翻越坎都尔冰达板的汉族人。他还攀登了被世人称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不得不说,这对于他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壮举。别说田夫是一个来自他乡、身体瘦弱的艺术家了,就是很多长期生活在新疆的本地人也没有冒险攀登这“冰山之父”的勇气。在那个年代,这怎能不成为一个青年艺术家难以令人置信的壮举!

  正因为田夫这些近于冒险的游历,使得画家开始逐渐形成贯穿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创作题材和绘画风格。特别是当画家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第一次深入罗布泊腹地,看见那如绝世奇观一般的野驼群时,就在刹那间被野驼群那种狞厉凄艳、悲壮深刻、浑厚粗旷的美所深深感动。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笔墨、他的才情、他的灵感以至他的整个世界就紧紧地跟野骆驼联系在一起,再也没有分开。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是在2001年才第一次近距离拍摄到驰骋于大漠的野驼群的,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播放之后,引起了整个世界对尚存于新疆大漠的野骆驼群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关心。殊不知早在一九八八年,也就是距中央电视台报道野骆驼群的十三年前,田夫的摄影作品《骆驼的眼泪》就荣获了法国“沙龙”国际摄影大展的银奖。当时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对获奖有什么感想时,田夫说:“当我的镜头对准大漠上的那些苍驼时,在我的眼前,在我的脑海里升腾起来的是自然的野性和顽强生命的精神”。他把所有对艺术的爱与追求,浓浓地蕴于他的画笔,几乎画出了野驼所有的形态和神情,成为中国画历史上第一位广泛而深入地用水墨表现野驼,给人们带来对野驼的全新视觉感受和欣赏的圣手。在《骆驼的眼泪》获奖之后的10年之后,是画家田夫思考、沉淀、挫折、潜心创作的十年,就在这10年之后,画家田夫有了“西域驼王”的称号,这称号他当之无愧。

  当回顾那些最初的成长岁月时,画家田夫深情地说:“只有在大自然中,我才觉得有所欣慰,有所依托。我所置身的社会环境,既单调平庸,又缺乏生气,我在这种生活里只觉得陌生和茫然。而大自然所具有的坚实残酷,壮美奇瑰,则能够唤起我作为一个人的人性中所蕴含的各种互相冲击,甚至互相敌对的力量。这力量使我陷入孤寂与痛苦,并依靠这些力量与之抗争,所以我面对肆虐的风暴和平静的高山或荒寂的大漠时,其实是面对着我自己。那时我会清晰地看到我的怯懦与伪善,就象风暴已剥光我身上留存的一切非我的东西,在赤裸裸的自我面前,我已经感到了惶恐、震惊,也变得狂热而富有激情。我渴望挣脱、逃遁,进入高尚和自由中去,因为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形象,而我却远远没有把它和自己重叠起来”。画家的这一段旁白,正是他这二十多年来所经历的痛苦厉炼的写照。也是他在历经艰辛与困苦之后,遍体鳞伤地笑歌丰收的记录。

  在后来十几年的绘画生涯里,田夫终于找到了把自己和自由、高尚重叠起来的最好象征:在苍天厚土之间,在天与地的大背景下,画家笔锋下的野骆驼那百折不挠、积极进取、血脉赍张、浓郁悲情,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和抗争命运的激情,也充分体现出了田夫作品的英雄主义的主题和表现方式,也代表着那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精神。

  二、出 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田夫意识到,画的创作也象做诗一般。在国画作品的创作中,为了找到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为了给艺术和心灵寻找一个在极大的背景下才能有的滂沱大气,田夫几经思考,几经反复,终于做出了一个宏伟的决定,一个影响他整个艺术人生的决定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八岁的田夫在来到新疆的第五年之后,要决定离开新疆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出离,而是一个一般人都不敢去想的伟大壮举!田夫的这次离去,开启了那个时代罕见的、惊世骸俗的旅行。他把一面写着“中国边疆大回旋”的小红旗插在自行车的前面,近万名乌鲁木齐的好友及父老乡亲目送着他在冬月的寒风中驱车远去。这位被朋友们称为“吃了豹子胆啦!”,“简直疯掉了!”的青年画家田夫,从那一刻开始,进入了他骑单车绕中国边境线探险一圈的旅行。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新疆,这一走就是四年。一骑单车的田夫行程八万公里,在用生命和鲜血跋涉了数不清的“三百六十五里路”之时,在用意志心魂走过了“万水千山”之时,田夫几次从死神的手中逃脱,也完成了他的艺术生涯的  第一次涅槃和蜕变。

  从古到今,那些为艺术去献身、去受难的人物和他们的事情,充斥着光怪陆离的艺术史,但是象田夫这样以几乎祭献的方式经历那么长的时间,接受了那么多几乎牺牲生命的磨难,老老实实地去过那么多地方,真真实实地感受那么多痛苦的人却实在不多。那个“中国边疆大回旋”,是一个充满艰难和磨砺的惊险之旅,是一次以孤独寂寞去寻找艺术真谛的长途穿行在中国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边疆地区,经历“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田夫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完美结束了他的旅途。以至当时的传媒在评价他的这次行为时说:“考察了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和当地的民风民俗,成为历史上沿中国版图完成旅行探险考察的第一人”。在田夫创造这个历史第一的历史的同时,画家也同时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正是这次旅行和出走,田夫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奠定了一个坚实而且深厚的根基。

  结束旅行回到新疆的田夫,很快又陷入到一种新的困惑和迷茫之中。探寻的漂泊到了终点,人们的关注和掌声逐渐远去和冷清,蜕变的拼命达到了目的,却发现自己原来的目标已经混淆。壮士和英雄般的行止对于作为画家的田夫造成了障碍,当人们过多地注意行为之表面的时候,作为画家和行吟诗人的内涵却被人们忽略了。对一个艺术家而言,行为只不过是为了完成艺术创造的体验及尝试过程而不是本质。

  当田夫把他的创作定格在画出古今天下所有骆驼的精神气质、形象风采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跟中国最大的自治区新疆联系到了一起。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时代开始,骆驼就成为新疆的标志,并闻名全世界。虽然现代文明最大限度地剥夺了骆驼在这条文明之路上的使用价值,但是沙漠深处的驼铃依然激扬着,那些高昂着头颅的骆驼,永远代表着西部大漠的精神!于是田夫在那些大写意的传世之作里,骆驼从沙漠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诉说着新疆腹地的一个个凄美传奇。

  在经历短暂的迷惘失落之后,又一次离开新疆,先落脚北海,然后移往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浪潮最汹涌的前沿观察着、思索着、创造着。整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田夫创作的鼎盛时期,他最重要的作品“天降”、“苍狼”、“于无声处”、“致远图”等接踵而至,好评如潮,一个在他的领域几乎无人可以比肩的大画家从此横空出世。

  如果说田夫第一次出走新疆将自己放逐天涯是为了探索和寻觅,那么第二次出走新疆则是为了沉淀和崛起。作为新疆本土画家的田夫,以中国西部沉郁大气的自然为背景,以最能代表新疆风格的大漠野驼为主题,并与以他英雄主义的气质和情愫浑然一体,创造出了这位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伟大画家。田夫象粗犷豪气的西部汉子一样,冲击着因为过多目睹萎靡之气已经开始疲劳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
“我贫瘠,我要寻找博大,我迷茫,我要寻找坚实。因此,我要付出超常的代价去补偿,我要走自己想走的路”。这是他为自己写的勉词。就是为了走自己想走的路,田夫成为一个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艺术家,坚持用自己的理想来印证着自己和这个时代。

  三、驼王归来

  距离1987年那次出走17年之后,画家田夫又回到了新疆。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已经成了满面沧桑的中年汉子,当年神采飞扬的天涯浪子已经成就为一代驼王。关于西域驼王,有过两则非常感人的逸事。一则是国画大师吴作人看过田夫画的骆驼后说:“田夫的骆驼是真正从大漠来的,有神韵呀,我的骆驼是动物园来的,以后不画了。”,从此之后,老先生就在没有画过骆驼。

  另一则是香港著名书法家余寄抚先生在看完田夫的深圳画展之后,被田夫的画深刻感动,挥笔为他写下“西域驼王”的牌匾,这是对画家艺术成就的最高评价和嘉奖。

  中国画以动物做题材的不少,从小虾小虫到公鸡青蛙再到老虎雄鹰,这些动物大都用来抒发书生意气、文人情怀。然而骆驼从大漠深处来,被人们称做“沙漠之舟”。它“不畏风暴,寒暑、饥渴、不畏征途艰险、坎坷,总是高昂着头,深沉、高雅、充满自信、坚韧不拨、耐力持久,矢志不渝,信步向前,直向丰美的绿洲。(田夫老师李福来语)”。在中国为数了了的画骆驼的画家中,画骆驼最多、最传神、最精彩、最血性的,也就只有田夫了。田夫画中的骆驼多是彪悍生猛的野驼,挺峰奋蹄,雄姿英发。在旷漠深处荒原残雪的大背景上,一峰、两峰、或者无数峰野驼,它们或昂首引颈、或沉思默想,各种颜色的天空,苍老的太阳,孤独的月亮扑面而来,给人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思索。

  现代中国画在田夫笔下表现力之强烈亦令人叹为观止,田夫关于骆驼的画是画中的神品,这是因为画家已经跟他生命中的西部大漠骆驼融为一体,他的精神、情感、气质和抱负在他笔下的每一峰骆驼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站在田夫的画前,你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强烈情感,让你不能无动于衷。田夫作品那种对于世俗的苦苦抗争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所产生的生命的张力和抗争命运的激情,让你不能不澎湃出已经久违的关于理想、信念和激情的共鸣和呼呐。田夫的画取材西部,用浓墨的重彩讲述着西部故事,演绎着中国西部的经典豪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对社会生活进行深刻拷问和思索之后,田夫的画代表着某一个时期的中国精神。

  在现代人对于精神家园越来越强烈越焦灼的寻找里,在整个社会对于人类灵魂的关注已经非常饥渴的今天,田夫回到了新疆,他还会再次出走吗?他还会再次以惊世骸俗的姿态做出什么豪情万丈的壮举吗?他的驼王位置已经非常稳固了,他还会再一次的以顽强的毅力、倔强的精神、天赐的才华超越自我吗?

  听听田夫自己的声音::“我,我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旅途中,满面尘土,步履匆匆,在时间的流沙上,向着孤独和痛楚,也许,是向着永恒。”

  苍驼一声笑,天地尽妖娆,昂首驰大漠,灿烂望明朝!

  (文章来源:田夫艺术网)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