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当代油画值钱了
作者:谭雪梅 2006-04-20 12:49:05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A-
A+
从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作品被社会普遍不理解、不接受,到今天被市场接纳,经过10年,这股新生力量已经渐趋成熟,其画作已成为国内收藏家和艺术品投资人收藏与追捧的对象。刚刚结束的嘉德、荣宝拍卖公司的秋拍,两家油画专场的成交率分别为69%和48%。现代油画家的参拍作品占到作品总数的1/3,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奇迹出现,但他们在市场上的号召力,业已以群体的优势凸现出来
2000年:油画收藏的好年景
自1994年中国拍卖业恢复以后,各家公司就开始进行油画的拍卖。若论现代油画的拍卖,中商盛佳拍卖公司是曾经做得最大的一家。而经过6年来的发展,嘉德公司被广泛认为是做得最好的一家。市场引领潮头,而左右市场的风向与人气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打开1999年嘉德秋拍油画前十名的目录,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不在其列,领衔的艺术家是吴冠中、陈逸飞、关良、林风眠、吴作人等老画家和艾轩、罗中立、俞小夫等常态艺术家。到了2000年,情况有了大大的不同。
今年算是中国油画的好年景,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丰收年,其主要徵候表现在于今年年内有份量的油画大展多,「成都世纪之门现代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里程碑性的展览,一方面对中国油画风格的流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启发和引导了日趋活跃的中国油画市场。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也力推现代油画家的作品,结果是声势与人气均旺。在这种情况下,拍卖公司的艺术判断和市场判断都到位,没有理由不因势利导,做大做好现代油画这块市场。我们从相应的一些画册可以看到,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刘小东、曾凡志、夏小万、喻红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的油画都已上拍。有些作品是画家的90年代初中期的作品,当年不被看好,今日终获青睐。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断代似乎很重要。油画来中国,最早的要数1723年的一幅《梧桐仕女图》、其实它很难让人把它当成油画,充其量只是用油彩画的工笔重彩、并且是画在绢上的。油画真正传至中国,只有百年的历史,是伴随着科学、民主而来的。以后油画一直充当着代表理想的贵族形象。然而近20年,绘画的语言、风格不同以往,甚至出发点也不一样了。以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为线,就有了传统与当代的分野。这种划分是很微妙的东西,实际上,在1989之后,又有了「后89新艺术展」等形形色色的展览和划分,今天活跃在画坛上的许多人,当年并没有作品参加89大展,但他们的价值取向、艺术品味,与89艺术大展所表现的精神相契合,便汇合成一股整体力量。
收藏家、艺术品投资人如是说
最先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无疑是一些在京居住的外国人,国内收藏家在90年代初中期的收藏目光仍然集中在传统的硬木家具、瓷器、国画上,油画的收藏也因循于在欧洲留洋而归的名士艺术家圈子里。大名鼎鼎的陈逸飞虽不在此列,但他作品中的情调可能更古旧。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者们在圆明园村、东村等地麇集着,一边创作,一边过着青盐拌面的日子。国外个别的收藏者的个别行为渐渐引来有投资意向的画廊,他们纷纷被邀请到海外办展,渐渐地也参加海外知名的学术大展并获奖,走了一条由国外廊画包装上市且行情越来越好的道路,生存状况也今非昔比。
而国内最早的油画收藏家和投资人,一般都是由拍卖市场引领入门的。北京环碧堂古典家具馆董事长李国胜最早是陈逸飞油画的追捧者,他曾以286万元和122万元的价格买下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和《上海滩》,近年来,他开始有目的的收藏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表示:作为投资人他已意识到中国油画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油画史上有一席之地。另也有一些收藏者纯粹是由爱好起家,原在中央乐团供职的顾泽,有一年在王府饭店看了一次「世界名人名作」画展,她说一时间感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她开始进入全新领域,关始了她收藏的里程,如今顾泽已收藏有季大纯、丁方、于振立、王玉平等20余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投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投资有定论的老艺术家和常态艺术家的作品风险大,这是常识。但是经过市场经济洗礼过的投资人也自有各自的看法。做电脑生意起家的赵建伟1997年因偶然的机遇开始了油画的收藏,至今3年的时间已有5000余幅的藏量,其中不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对于投资风险,他是这样解释的,投资必须引领先机,财富险中求,这其中才有投资的乐趣。更何况,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处于起步的阶段,今后有着更大的升值空间和可能。 今年年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百年油画展,大有总结的味道,历数了油画在中国的百年辉煌,同时举行的研讨会上是另一种气氛,可以说很悲壮,油画在这里成了世纪末要被拯救的「最后的贵族」,是否保持它原有的尊严严重到了「保卫知识分子良心」的高度。它所针对的正是活跃于世界艺术大展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及其中所传递出的趣味。
另一方面,日益发达的资讯业对当代艺术品的传播和解析却要宽容的多。时尚类、艺术类的报刊、网站开办的有关栏目,逐渐启发了潜在的消费力量,影响了新兴的产业阶层和白领阶层。在此次嘉德和荣宝的拍卖现场,有一些年轻陌生的面孔出现,他们的知识肯景、审美结构等素质与当代艺术更具亲和力。这些人中,许多人并不想做完完全全的艺术品投资人,有的出于装饰家居,张显个性、保值增值的目的等偶尔因由而进入这一市场,但是这一群体的人基数大且有不断增加的可能。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第23期
2000年:油画收藏的好年景
自1994年中国拍卖业恢复以后,各家公司就开始进行油画的拍卖。若论现代油画的拍卖,中商盛佳拍卖公司是曾经做得最大的一家。而经过6年来的发展,嘉德公司被广泛认为是做得最好的一家。市场引领潮头,而左右市场的风向与人气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打开1999年嘉德秋拍油画前十名的目录,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都不在其列,领衔的艺术家是吴冠中、陈逸飞、关良、林风眠、吴作人等老画家和艾轩、罗中立、俞小夫等常态艺术家。到了2000年,情况有了大大的不同。
今年算是中国油画的好年景,更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丰收年,其主要徵候表现在于今年年内有份量的油画大展多,「成都世纪之门现代艺术展」、「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里程碑性的展览,一方面对中国油画风格的流变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另一方面则进一步启发和引导了日趋活跃的中国油画市场。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也力推现代油画家的作品,结果是声势与人气均旺。在这种情况下,拍卖公司的艺术判断和市场判断都到位,没有理由不因势利导,做大做好现代油画这块市场。我们从相应的一些画册可以看到,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刘小东、曾凡志、夏小万、喻红等一批当代艺术家的油画都已上拍。有些作品是画家的90年代初中期的作品,当年不被看好,今日终获青睐。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文化,断代似乎很重要。油画来中国,最早的要数1723年的一幅《梧桐仕女图》、其实它很难让人把它当成油画,充其量只是用油彩画的工笔重彩、并且是画在绢上的。油画真正传至中国,只有百年的历史,是伴随着科学、民主而来的。以后油画一直充当着代表理想的贵族形象。然而近20年,绘画的语言、风格不同以往,甚至出发点也不一样了。以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为线,就有了传统与当代的分野。这种划分是很微妙的东西,实际上,在1989之后,又有了「后89新艺术展」等形形色色的展览和划分,今天活跃在画坛上的许多人,当年并没有作品参加89大展,但他们的价值取向、艺术品味,与89艺术大展所表现的精神相契合,便汇合成一股整体力量。
收藏家、艺术品投资人如是说
最先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无疑是一些在京居住的外国人,国内收藏家在90年代初中期的收藏目光仍然集中在传统的硬木家具、瓷器、国画上,油画的收藏也因循于在欧洲留洋而归的名士艺术家圈子里。大名鼎鼎的陈逸飞虽不在此列,但他作品中的情调可能更古旧。而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者们在圆明园村、东村等地麇集着,一边创作,一边过着青盐拌面的日子。国外个别的收藏者的个别行为渐渐引来有投资意向的画廊,他们纷纷被邀请到海外办展,渐渐地也参加海外知名的学术大展并获奖,走了一条由国外廊画包装上市且行情越来越好的道路,生存状况也今非昔比。
而国内最早的油画收藏家和投资人,一般都是由拍卖市场引领入门的。北京环碧堂古典家具馆董事长李国胜最早是陈逸飞油画的追捧者,他曾以286万元和122万元的价格买下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和《上海滩》,近年来,他开始有目的的收藏一些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表示:作为投资人他已意识到中国油画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油画史上有一席之地。另也有一些收藏者纯粹是由爱好起家,原在中央乐团供职的顾泽,有一年在王府饭店看了一次「世界名人名作」画展,她说一时间感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她开始进入全新领域,关始了她收藏的里程,如今顾泽已收藏有季大纯、丁方、于振立、王玉平等20余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投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投资有定论的老艺术家和常态艺术家的作品风险大,这是常识。但是经过市场经济洗礼过的投资人也自有各自的看法。做电脑生意起家的赵建伟1997年因偶然的机遇开始了油画的收藏,至今3年的时间已有5000余幅的藏量,其中不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对于投资风险,他是这样解释的,投资必须引领先机,财富险中求,这其中才有投资的乐趣。更何况,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处于起步的阶段,今后有着更大的升值空间和可能。 今年年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百年油画展,大有总结的味道,历数了油画在中国的百年辉煌,同时举行的研讨会上是另一种气氛,可以说很悲壮,油画在这里成了世纪末要被拯救的「最后的贵族」,是否保持它原有的尊严严重到了「保卫知识分子良心」的高度。它所针对的正是活跃于世界艺术大展上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以及其中所传递出的趣味。
另一方面,日益发达的资讯业对当代艺术品的传播和解析却要宽容的多。时尚类、艺术类的报刊、网站开办的有关栏目,逐渐启发了潜在的消费力量,影响了新兴的产业阶层和白领阶层。在此次嘉德和荣宝的拍卖现场,有一些年轻陌生的面孔出现,他们的知识肯景、审美结构等素质与当代艺术更具亲和力。这些人中,许多人并不想做完完全全的艺术品投资人,有的出于装饰家居,张显个性、保值增值的目的等偶尔因由而进入这一市场,但是这一群体的人基数大且有不断增加的可能。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第23期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