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作者:陈履生 2006-04-16 08:44:14来源:中国艺术视窗网
A- A+
  国与国之间通过举办文化年而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因为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搭台、外交唱戏的模式。今年,中俄文化年的举办,又将这一外交模式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显然,直接受惠的是两国人民,因为没有文化年,就难以享受到文化年所带来的文化大餐,就难以不出国门能够欣赏到印象派的绘画精品,以及俄罗斯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的绘画珍藏。因为借这些画到中国来展出是不容易的,是要花大价钱的,以这次“俄罗斯艺术300年”的展览为例,俄方为此展就付出了保险费7450万美元(近6亿元人民币),至于其它的费用也是不菲。

  俄罗斯的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过去称之为“特列恰科夫画廊”,现在可能怕人们误解这个“画廊”称谓的规模,所以,改称为“美术博物馆”。它确实是世界上一所著名的美术博物馆,可是,与世界上其它著名的美术博物馆不同的是,它是由特列恰科夫的个人收藏而建立的博物馆。虽然这一博物馆与莫斯科的一些宏大的建筑相比,其门脸实在是普通,然而,却印证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语——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它的收藏实在是太丰富、太精彩了,而特列恰科夫也确实是太伟大了。

  作为一个收藏家,特列恰科夫不仅是富可敌国,而且也是独具慧眼。1832年12月15日,特列恰科夫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俄罗斯二级商人的家庭。毫无疑问,在莫斯科比他家有钱的人家太多了,但是,像他那样拥有“把从社会中得来的财富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回馈社会”理想的人却不多。作为一个开纺织厂的老板,1856年,特列恰科夫正式收藏了俄罗斯两位画家的作品,此后,他将收藏“具有独立发展进程的俄罗斯绘画”和能够“展示俄罗斯绘画面貌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收藏方向。这在当时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甚至有亲戚想以“极度浪费”的罪名起诉他。历史却说明,特列恰科夫是独具慧眼。他还订购和收藏了一批俄罗斯16世纪至17世纪以及他那个时代的著名人物的肖像画,成为他收藏的一个重要的部分,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

  对于特列恰科夫来说,如果他将如此丰富的收藏仅仅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独自享受,或等待升值的空间以从中渔利,那么,他就不可能得到像今天这样人们给与的无比的尊敬。1881年,特列恰科夫决定对公众开放自己的画廊,从此,私人收藏转为公众同享的这所民族的、艺术的、历史的画廊有了更重要的社会意义。1892年,特列恰科夫将35年来积聚的所有收藏全部赠给了莫斯科市政府,其中包括俄罗斯艺术家的1805幅绘画(油画、素描、水彩等),9座雕塑及83幅国外(主要是法国与德国)画家的绘画作品。后来到1898年他逝世前为止,他又为画廊收藏了近2千件油画。可以说,特列恰科夫为后人栽了一棵巨大的树,他不仅使拥有1千多名员工的美术博物馆成为莫斯科的一处重要的景点,而且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一座艺术宝库。相形之下,中国能有一个或几个特列恰科夫都好。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