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法国专家:买下宝鼎送归中国

作者:冯国 耿学鹏 2006-04-12 08:37:22来源:《新民晚报》
A- A+
  “我知道,鼎在中国文化中是繁荣兴盛的象征。这件鼎曾经佐证中国秦的统一和汉的兴盛,如今我把它带回来,希望它能够见证中国的再次统一和崛起。”法国文物专家高美斯说。

  10日下午,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高美斯向陕西省文物局捐赠他从法国购买的青铜古鼎。至此,这座铸造于战国晚期、流落欧洲百年的中华瑰宝回归故里。

  古鼎刻有战国、秦、西汉等铭文50多字

  这件古鼎为圆形素面盖鼎,通高17.5厘米,两耳间宽24.5厘米,口径17.7厘米,整体呈墨绿色,略有磨损。在鼎口沿处有“宜阳”、“咸”和“临晋厨鼎”等刻铭,共战国、秦、西汉等刻铭50多字。

  经初步考证,这件古鼎铸于战国晚期的韩国,距今约2300年。秦始皇的军队在灭韩并统一中国后,把古鼎带回咸阳。秦亡汉兴后,古鼎由汉王室所有,藏于汉皇宫“临晋宫”。

  在古代中国,鼎的拥有数目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九鼎”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拥有,“问鼎”则意味着要取代某国王或朝代,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一言九鼎”,则是用来形容说过的话不可改动。

  一般讲,鼎身铭文多少是古鼎价值主要评定因素之一。古董鉴定界有一个不成文惯例,古鼎每刻有一个鼎文,价格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加3000美元。这件古鼎刻有大约50个铭文,如此推算,这件鼎价值不菲。

  此外,专家介绍说,鼎一般有上下两部分,根据先前考古发现,考古界已知鼎上半部分称为“盖”,而下半部分名称先前无从考证,古鼎铭文中则清楚地称鼎下半部分为“下”,这很可能填补文物考古学领域的一个空白。

  “为买这座鼎,我可以说是倾家荡产”

  见证2000多年变迁已经赋予这件鼎太多意义,“流落”欧洲百年重归故土的经历又为它增添许多传奇色彩。

  按照高美斯的说法,这件鼎能够走上“回家”之路出于偶然,也是注定。

  据高美斯和王辉等中外考古学家推断,这件鼎可能在100多年前的清代时期出土于陕西咸阳附近,随后在清末乱世之中被人带入欧洲。此后,它在数个欧洲贵族中几经转手,最后由法国巴黎某家族购得,并收藏至今。

  两年前,有人拿着那古鼎的照片请高美斯做鉴定。“我一下子就看出,这座鼎应该是中国出土的无价之宝。”高美斯说。出于对文物的热爱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厚感情,高美斯当时便萌生买下鼎送回中国的念头。不久前,又一个偶然机会让他在巴黎见到鼎的主人。经他极力劝说,那位巴黎人终于同意把鼎卖给高美斯,还回中国。

  “为买这座鼎,我可以说是倾家荡产。”高美斯对记者说。

  “我希望能给其他人树一个‘榜样’!”

  在欧洲,57岁的高美斯称得上是亚洲文物研究领域资深专家。他1982年到中国,被中华文化所吸引,开始了他与中国文物之间20多年的难舍情缘。

  高美斯在欧洲从事文物鉴定工作几十年中,在各种拍卖会上见到很多中国珍贵文物,其中许多是以走私等非法渠道流入欧洲。感叹中华灿烂文化的同时,他也为中国文物大量流失而惋惜。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高美斯决定帮助中国追回流失文物。

  为此,高美斯2004年建立“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APACE),专门致力于协助中国追回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协会现在的会员主要是欧洲对华友好人士,包括许多政要、贵族、艺术家和企业家。

  “这件鼎是我送回中国的第一份礼物,”高美斯说,“我希望,我能给其他人树一个‘榜样’,敦促更多人帮助归还本就属于中国的文物。”
推荐关键字:文物捐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