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当代艺术新闻》:随感录(二)因为有心才能攀登艺术无尽峰

2006-04-11 13:52:22来源:《当代艺术新闻》
A- A+
  曾听说有个真实的故事,美术学校上雕塑课,某学生把他的人体雕塑;请老师提意见。老师说:“你把它往地上摔一下。学生大为吃惊,老师解释道:你的作品太规则了,比例很正确,但艺术不是对象的重复,需要的是夸张、变形,艺术家独特的视角。断了上肢的维纳斯和北京圆明园的废墟,应属残缺美的范例,对画家不无启迪,过多追求完美无缺反而使作品失去艺术性,唯其不完美才使作品有想象空间。

  我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上海,上海是我创作的母题。几十年如一日,情有独钟。年青时走街串巷,从西郊到外滩,从苏州河畔到南市老城厢,无不留下我水彩的痕迹。成千上万条马路好比我的血脉。我爱上海,我太熟悉上海。画家对题材的选择是对周围外部世界感知的结果。我曾画过些其它题材,如水乡等,但我情感的归属还是都市,那是我情感的最佳载体。在都市题材中,最喜欢画上海夜色。夜色使得人与人、人与物多了障碍,拉大了距离,也就产生了美感,我想这就是所谓朦胧美和距离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思是说,不必追求表面的夸张,虚张声势。应该在乎实质,讲求内涵。这些年来,水彩画越画越大,二张整开,四张的甚至更大的,在展览会上占的位置很抢眼,但作品却不抢眼,平平而已。实际上画的大小不能决定艺术品味的高下。小幅的作品也可登大雅之堂。不久前参观上海美术馆,吴大羽先生的作品,很大一部分的画幅和火柴盒差不多,照样光彩夺目,冲击眼球。前些时随夫人去普陀山,云顶寺建在离地面800多公尺,可乘缆车。虔诚的善男信女徒步沿着山路慢慢攀登,走一步一跪拜,他(她)们经过努力都可到达顶端,可是艺术的顶峰在哪里?艺术的顶峰有多高,不知道,谁也讲不清。所以作为艺术家除了攀登还是攀登,永无止境。经常见到一些家长送孩子去考美校或去美术辅导班,孩子空着双手走在前头,父母背着画夹拎着画具跟随在后,有些孩子明显表现出一脸的无奈,实际并不喜爱画画,是家长赶着才去,没办法。记得我小时候,得了一些钱自己去买马利水彩颜料在壁纸上涂鸦,春天时光到郊外写生,第一张风景画给我二弟拿到学校冒充他的作业,受到老师大大的表扬。鲁迅先生规劝,小孩子假如没有搞文学或艺术的天分,还是老老实实学学手艺,所以说,绘画是本能的需求,生命的渴望。现代心理学证明,不重复的刺激能够引起人们的定向反射,因此不重复的刺激对画是重要的,画家要不断的改变刺激的形式使作品永保青春,激发强大的生命力,最好的例子就是毕加索。制造视觉障碍,不要一看就明白,不要讨好大多数人,你的作品人人都说好,决不是好事,信不信由你,时间会告诉一切。上海是个老龄社会,到处能看到三五成群的白头聚在一起,要么打牌,要么聊天,要么就呆坐着,一坐一整天,无所事事。而我却不得空闲,很忙很累,凡是认得我的人,对我讲的最多的话「享享福了,不画也可过吗」。但是我不能。画画不完全为钱为名,我已经习惯了。苏联解体前有一故事,上些年纪的都知道。说是一个在列车上工作一辈子老工人退休了(估计是劳动模范),上司问他有什么心愿,他什么都不要,祇要一节废车厢,继续天天到那空无一人的废车厢上班。当年我觉得这个老工人太傻了,很可笑。现在我也不是这样吗?我每天必到的地方就是画室,不然心就空空的。坐立不安好象丢失了什么,几十年来我没有假日或过年的概念。

  著名水彩画家原广西北海市文化局长蔡道东先生日前寄来一份资料,弥足珍贵,内容是蔡先生去越南,对越南著名画家陈留厚的访谈录。我摘录一些供大家探讨。陈先生说:『中国画一般很抽象。如果现实绘画加上抽象语言会搞得很好』。『绘画画现实效果不怎么好。创造出来的东西要和别人区别,画什么都可以但要创造美感』。『现在有些画家不如摄影家,有些摄影家比画家还好』。『绘画语言如何形成?要经过艰苦的创造性劳动』『现代绘画心灵的东西多』。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新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