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当代艺术的市场化之路
2006-04-07 09:49:12来源:《艺术与投资》
A-
A+
曾几何时,中国文艺界多次展开关于艺术市场化的讨论。就在前两年,在某著名美术学院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还讨论“艺术能不能成为商品?艺术市场是机遇还是陷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有关艺术的商品属性,以及艺术产业和艺术市场的种种理论问题,在20世纪西方艺术理论界已经有相当多的著述。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艺术商品化、市场化,理论界也有过相当的争论,虽然文艺界对这个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市场的空前繁荣,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当代艺术的市场化问题与其看作是一个理论问题,倒不如看成是一个艺术市场的现实问题。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与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发展的情形不同,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新生代艺术、后89艺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还是新文人画、都市水墨;无论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还是视像艺术、DV及新媒体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次更新与发展,都与市场化的进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倾向在90年代初首先有赖于海外的艺术市场,例如,1991年9月30日,新生代画家刘小东、喻红的作品参加香港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当代艺术的价值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就是扛着学术的大旗,走着市场化的道路。1991年首届中国油画年展是第一个带有商业操作的当代油画的展览,而油画年展共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与市场相关。1992年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以建立中国艺术市场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双重目标,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的全新展览机制,确立起被称之为“广州模式”的中国双年展的新形式等方面堪称首创。同时,在以策划人为主体构建艺术展览方面,与90年代国际双年展具有同步性,而这一点使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当代性”的特点。以上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的早期特点,它们就像待嫁的新媳妇,披着学术性和艺术质量的红盖头,羞答答地走进市场。
这一局面在世纪之交得以改观。1999年,中国台湾的20多家画廊在画廊协会的带领下,组团来到北京参加当年举行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他们带来了这些画廊代理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他们所经营的20世纪中国早期绘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区域艺术市场的成熟和规范。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展会期间20多家画廊仅仅成交两件作品,且都是低价位的版画。世纪之交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规范市场方面似乎走得更快,2000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基本杜绝了个人参展,而以画廊和机构为主,二是以大面积的空间,展示机构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上海艺博画廊、香格纳画廊、华氏画廊为代表,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国内画廊所代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上海捷运公司陈邦可收藏的近百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形成有力的呼应,它表明中国当代艺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完成了与艺术市场的磨合,许多当代艺术家已经不再顾忌自己的当代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并把进入市场看作是进入当代社会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必要前提。这种观念的重大转变,是中国艺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随着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日益火爆,艺术博览会也开始改变其原有格局,逐渐与国际接轨,艺术博览会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主要舞台,大批艺术收藏家和当代艺术的投资者也越来越依赖博览会来观察市场,并选择进入市场的入口。
2004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有三件大事。第一是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明确了艺术博览会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展示舞台,从而彻底杜绝艺术家个人参展进入市场,它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第二是中国政府在立法上明确了画廊的地位,“画廊”作为一个行业,进入工商管理条例。在2004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廊共同倡导并发表《画廊诚信宣言》,它标志着中国画廊业将进入一个更为规范的发展时期。第三件大事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进入了国际高级别的艺术博览会。2004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军火库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家画廊带来了他们所代理和经营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视频艺术、新媒体艺术成为了展会的重要部分,中国有两家画廊参加,其中一家是上海的香格纳。同年6月,经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驻中国观察员考察推荐,上海的香格纳和北京的艺术家文件仓库两家画廊入选巴塞尔,这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首次参加国际上最重要的、也是筛选最严格的艺术博览会,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流通领域。
在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中,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成熟是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对于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而言,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与8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发展的情形不同,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从一开始就与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新生代艺术、后89艺术、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还是新文人画、都市水墨;无论是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还是视像艺术、DV及新媒体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每一次更新与发展,都与市场化的进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代艺术的市场化倾向在90年代初首先有赖于海外的艺术市场,例如,1991年9月30日,新生代画家刘小东、喻红的作品参加香港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中国当代油画拍卖专场,当代艺术的价值开始为世人所关注。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一开始就是扛着学术的大旗,走着市场化的道路。1991年首届中国油画年展是第一个带有商业操作的当代油画的展览,而油画年展共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与市场相关。1992年的“广州·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以建立中国艺术市场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双重目标,在积极引入社会资金的全新展览机制,确立起被称之为“广州模式”的中国双年展的新形式等方面堪称首创。同时,在以策划人为主体构建艺术展览方面,与90年代国际双年展具有同步性,而这一点使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当代性”的特点。以上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的早期特点,它们就像待嫁的新媳妇,披着学术性和艺术质量的红盖头,羞答答地走进市场。
这一局面在世纪之交得以改观。1999年,中国台湾的20多家画廊在画廊协会的带领下,组团来到北京参加当年举行的中国艺术博览会。他们带来了这些画廊代理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同时他们所经营的20世纪中国早期绘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向广大观众展现了区域艺术市场的成熟和规范。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展会期间20多家画廊仅仅成交两件作品,且都是低价位的版画。世纪之交的上海艺术博览会在规范市场方面似乎走得更快,2000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呈现出两个特色:一是基本杜绝了个人参展,而以画廊和机构为主,二是以大面积的空间,展示机构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以上海艺博画廊、香格纳画廊、华氏画廊为代表,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的国内画廊所代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上海捷运公司陈邦可收藏的近百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形成有力的呼应,它表明中国当代艺术在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完成了与艺术市场的磨合,许多当代艺术家已经不再顾忌自己的当代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并把进入市场看作是进入当代社会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必要前提。这种观念的重大转变,是中国艺术市场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随着近年中国艺术市场的日益火爆,艺术博览会也开始改变其原有格局,逐渐与国际接轨,艺术博览会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走向市场的主要舞台,大批艺术收藏家和当代艺术的投资者也越来越依赖博览会来观察市场,并选择进入市场的入口。
2004年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有三件大事。第一是北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明确了艺术博览会是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的展示舞台,从而彻底杜绝艺术家个人参展进入市场,它标志着中国艺术市场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第二是中国政府在立法上明确了画廊的地位,“画廊”作为一个行业,进入工商管理条例。在2004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产业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廊共同倡导并发表《画廊诚信宣言》,它标志着中国画廊业将进入一个更为规范的发展时期。第三件大事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进入了国际高级别的艺术博览会。2004年3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军火库展览”,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家画廊带来了他们所代理和经营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视频艺术、新媒体艺术成为了展会的重要部分,中国有两家画廊参加,其中一家是上海的香格纳。同年6月,经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驻中国观察员考察推荐,上海的香格纳和北京的艺术家文件仓库两家画廊入选巴塞尔,这是中国的当代艺术画廊首次参加国际上最重要的、也是筛选最严格的艺术博览会,它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进入到国际艺术品市场流通领域。
在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中,中国艺术市场的迅速成熟是与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今天,对于中国的艺术博览会而言,已经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市场环境。
推荐关键字:中国当代艺术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有何价值?2016-04-05
- 中国当代艺术品已贵过欧洲?2015-07-13
-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5件中国当代艺术品2015-05-14
- 尤伦斯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2014-09-05
- 尤伦斯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2014-09-05
- 邓琰:中国当代艺术品在西方市场表现良好2013-12-02
- 澳大利亚白兔画廊8月底将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2013-08-05
- 中国当代艺术品将集体亮相第十八届洛杉矶艺2013-01-22
- 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品能否持续上扬2011-09-24
- 尤伦斯在抛售 谁还在坚持收藏中国当代艺术?2011-09-0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