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李骆公的艺术
1982-00-00 00:00:00来源:艺术家提供
A-
A+
李骆公的艺术,在于他的创新精神。他的书法与篆刻,追求民族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探索。
1946年,我从延安到哈尔滨,戴着军帽,打着绑腿,风尘仆仆,完全是一个老兵的样子;而李骆公则刚从日本回国不久,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正是一个青年洋画家。“我叫黑沙骆”,他当时的笔名也很洋,但他却热情坦率,一见如故。我们常作艺术上的漫谈,很广泛,有时也很深入。谈到近代画家的时候,他很兴奋,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册毕加索的大画册送给我。在那个时候,真是雪里送炭。他的艺术见解与创作态度,他为人的热情与慷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他热爱民族传统,但竭力主张大胆创新;他热爱东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从毕加索、马蒂斯、佛拉芒克到梅原龙三郎、林武,到我国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以及刘海粟、关良等等;他又竭力主张民族化、时代化。
那时,他的油画是画在中国的绢上,用极薄的稀油,画水墨画那样透明效果的油画,努力于油画民族化的试探,我很欣赏。在我哈尔滨的画室中,就挂了一幅李骆公的油画《哈尔滨之春》。
后来,看到他在日本学画时的作品。他两次参加日本独立美展的照片,洋化得很地道,风格近似佛拉芒克。其时,他正师事野口弥太郎、猪熊弦一郎及里见胜藏。相比之下,他画的《哈尔滨之春》,风格就开始中国化了。
解放前夕,李骆公应聘到了天津河北女子师院(解放后改为河北师范学院)任教授,解放初期又担任了美术系主任。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未消极。他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埋头苦干。他后来改用刻刀和石头来抒发豪情。他刻印用的石头是论担挑的!
有一次他从天津到北京来,我看到他带的一册日本精印的八大山人画册。其时他正在研究八大;又对甲骨文与古籀,以及秦汉印、古玺、散氏盘、毛公鼎等下功夫,探索着书法与篆刻的创新。按一般规律谈学问的人,可能看不惯他的作品,似乎他不讲究师承,但他是热爱传统而又有世界眼光的艺术家。他对“神”和“形”都很重视,而更侧重“神”。从他创作的结构造型中可以看到高度凝练的手法。他的篆刻十分严谨而又新颖;他的书法,则讲究“骨法用笔”和墨色变化。他的艺术中装饰、变形、夸张的特色富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他改名骆公为笔名,就是颂扬与学习骆驼那种坚韧不拔、任重道远的奋斗精神。
熟悉李骆公的人,都知道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总是兴高采烈,精力充沛,笑声朗朗。“我就是主张艺术要讲形式美,艺术不讲究形式,还有什么艺术?形式美并不是形式主义嘛!”他拿起桌子上的一块石头说:“我刻一方印或者一组印,必须先画许多稿子,把我的感情全放进去,等到我的稿子能够充分表达我的感情了,我才根据画的大小去选石头。这叫做量体裁衣,以脚穿鞋—这就是我的创作方法!”
现在,李骆公把书法与篆刻作为他艺术的主要手段了。他说:“我的一个图章,就是我的一个精神世界,它能反映我强烈的感情与艺术观……”李可染说他的篆刻是“尖端艺术”,因为在极小的一方石头上,通过刀锋刻画出疏密、虚实、方圆、粗细等等线条的变化与对比,升华到美的境界,创造出丰富的艺术语言,的的确确是非同寻常的。
李骆公的艺术,是今天百花园中的一株新花。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会引起你的惊异与深思。
艺术贵在创造,艺术探索贵在创造的精神。“师造化”,究其含义就是学习造化中的无限新奇之处。骆公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比如说,秦堤石刻就是他的一种创造,寓创造于天然,由流水冲刷而成的种种奇形怪状的秦堤之石;又比如说,草篆,既师古人,又能独创一格,即创造出与古人大为不同的新风格。艺术的不朽性就在于它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骆公艺术即源于我国绘画和书法的传统。艺术家必须富有时代气息,我们这个时代要求人们有所发明和创造。骆公艺术从各个方面看来都在追求开辟新道路,他在绘画、篆刻和书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造化的多样性。
李骆公这样探索,有他的历史背景及他个人特有的条件,是百花园中的一枝花。我希望一些中青年艺术学徒不要从形式上抄袭和模仿他,而应走自己的路。
祝愿李骆公在他的艺术探索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的时代贡献更大的力量。
1946年,我从延安到哈尔滨,戴着军帽,打着绑腿,风尘仆仆,完全是一个老兵的样子;而李骆公则刚从日本回国不久,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正是一个青年洋画家。“我叫黑沙骆”,他当时的笔名也很洋,但他却热情坦率,一见如故。我们常作艺术上的漫谈,很广泛,有时也很深入。谈到近代画家的时候,他很兴奋,把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册毕加索的大画册送给我。在那个时候,真是雪里送炭。他的艺术见解与创作态度,他为人的热情与慷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他热爱民族传统,但竭力主张大胆创新;他热爱东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从毕加索、马蒂斯、佛拉芒克到梅原龙三郎、林武,到我国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以及刘海粟、关良等等;他又竭力主张民族化、时代化。
那时,他的油画是画在中国的绢上,用极薄的稀油,画水墨画那样透明效果的油画,努力于油画民族化的试探,我很欣赏。在我哈尔滨的画室中,就挂了一幅李骆公的油画《哈尔滨之春》。
后来,看到他在日本学画时的作品。他两次参加日本独立美展的照片,洋化得很地道,风格近似佛拉芒克。其时,他正师事野口弥太郎、猪熊弦一郎及里见胜藏。相比之下,他画的《哈尔滨之春》,风格就开始中国化了。
解放前夕,李骆公应聘到了天津河北女子师院(解放后改为河北师范学院)任教授,解放初期又担任了美术系主任。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从未消极。他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埋头苦干。他后来改用刻刀和石头来抒发豪情。他刻印用的石头是论担挑的!
有一次他从天津到北京来,我看到他带的一册日本精印的八大山人画册。其时他正在研究八大;又对甲骨文与古籀,以及秦汉印、古玺、散氏盘、毛公鼎等下功夫,探索着书法与篆刻的创新。按一般规律谈学问的人,可能看不惯他的作品,似乎他不讲究师承,但他是热爱传统而又有世界眼光的艺术家。他对“神”和“形”都很重视,而更侧重“神”。从他创作的结构造型中可以看到高度凝练的手法。他的篆刻十分严谨而又新颖;他的书法,则讲究“骨法用笔”和墨色变化。他的艺术中装饰、变形、夸张的特色富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他改名骆公为笔名,就是颂扬与学习骆驼那种坚韧不拔、任重道远的奋斗精神。
熟悉李骆公的人,都知道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总是兴高采烈,精力充沛,笑声朗朗。“我就是主张艺术要讲形式美,艺术不讲究形式,还有什么艺术?形式美并不是形式主义嘛!”他拿起桌子上的一块石头说:“我刻一方印或者一组印,必须先画许多稿子,把我的感情全放进去,等到我的稿子能够充分表达我的感情了,我才根据画的大小去选石头。这叫做量体裁衣,以脚穿鞋—这就是我的创作方法!”
现在,李骆公把书法与篆刻作为他艺术的主要手段了。他说:“我的一个图章,就是我的一个精神世界,它能反映我强烈的感情与艺术观……”李可染说他的篆刻是“尖端艺术”,因为在极小的一方石头上,通过刀锋刻画出疏密、虚实、方圆、粗细等等线条的变化与对比,升华到美的境界,创造出丰富的艺术语言,的的确确是非同寻常的。
李骆公的艺术,是今天百花园中的一株新花。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都会引起你的惊异与深思。
艺术贵在创造,艺术探索贵在创造的精神。“师造化”,究其含义就是学习造化中的无限新奇之处。骆公是非常富有创造性的,比如说,秦堤石刻就是他的一种创造,寓创造于天然,由流水冲刷而成的种种奇形怪状的秦堤之石;又比如说,草篆,既师古人,又能独创一格,即创造出与古人大为不同的新风格。艺术的不朽性就在于它有过去、现在和未来。骆公艺术即源于我国绘画和书法的传统。艺术家必须富有时代气息,我们这个时代要求人们有所发明和创造。骆公艺术从各个方面看来都在追求开辟新道路,他在绘画、篆刻和书法等各方面都体现了造化的多样性。
李骆公这样探索,有他的历史背景及他个人特有的条件,是百花园中的一枝花。我希望一些中青年艺术学徒不要从形式上抄袭和模仿他,而应走自己的路。
祝愿李骆公在他的艺术探索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的时代贡献更大的力量。
推荐关键字:张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庆祝母校建院65周年——张仃思想与“清华美2021-11-02
- 系列|百年人物像赞--张仃2021-08-27
- 往事|惺惺相惜:张仃与李骆公2021-01-27
- 【雅昌专稿&视频】张郎郎:艺术是照亮生命的2020-11-18
- 玉璧与天安门:张仃、梁思成国徽设计之争2020-10-12
- 丁绍光:慈母、导师、女神2020-10-05
- 张仃作品展暨艺术教育研讨会开幕式讲话2020-06-25
- 怀念张仃先生2020-07-02
- 纪念张仃先生逝世十周年2020-02-22
- 【雅昌视频】海丝艺术品中心•羲缘楼正式亮2019-09-0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