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袁运生的白描

1981-00-00 00:00:00来源:艺术家提供
A- A+
一个古老的民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固然是一种幸运,但有时也成为一种“负担”。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就是如此。
  
  从前读书人开蒙时,必经的基本功,就是用毛笔描红。远在两三千年前,书法就被当成艺术了。以后又出现了文人画,讲“书画同源”、诗书画合一等等。
  
  毛笔不是简单的书画工具,它有了不起的优越性。中国画的艺术性,就概括为“笔墨”二字—其实有其丰富的内容与无穷的潜力。
  
  洋人用刀叉,中国人使筷子—虽是两根竹棍,但使用起来十分灵活,变化多端。中国人自小就用筷子,并不觉其艰难,洋人初试,则视为近乎杂技了。
  
  中国毛笔的难度,远远超过竹筷,再加中国宣纸吸水性很大,更是难上加难。有些老书画家常常题“试笔”“试纸”,并非完全是谦辞,也有畏难而进之感。
  
  中国古老的传统,把中国绘画纠缠得奄奄一息。中国文学也是如此。伟大的五四运动,萌生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也开始创办了中国美术学校,提倡画素描、画人体为基本功。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接力赛,必须代代有新生力量。
  
  解放以后,美术院校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袁运生是有才华的人中的一个。他在美术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余年来,他的遭遇与困窘,没有使他气馁,因为他艺术修养较全面,思想开阔,一直坚持艺术劳动,使用最艰难的中国毛笔和宣纸,画最不易讨好的画—白描。
  
  三年前,他从云南带回一本白描画集,都是生活写生,有人物也有风景。他热爱生活,并十分虔诚地看待生活;他有激情,有熟练的基本功。一遇到生活,他的线条,就像泉水一般,从地下喷涌而出,蜿蜒满溢。他的白描,继承了中国线描的精神,却从传统的程序中解放出来。他的白描,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袁运生是勤奋的。他一面深入生活,一面学习传统。最近,他从敦煌归来,临摹了六朝壁画、雕塑。也许他的临摹,从考古的角度,会有不同评价,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睛,从精神上抓住传统艺术形象,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这是极有价值的工作。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仅是刚刚开始。
  
  袁运生白描作品,是我国艺坛上一枝值得注目的新花,对目前广大美术工作者是会有启发的。
推荐关键字:张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