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张仃谈忆录》赘语

1994-11-20 00:00:00来源:艺术家提供
A- A+
1949年,我又回到北京,迄今已40个春秋了。加上抗战前在北平求学时间,算来已半世纪有余。人生七十古来稀,半个世纪,对整个人生来说,已是多半生。即是说,我生活于新旧北京多半生之久。
  
  幼年时生长在辽西农村。家乡是山区,接近内蒙古,较东北其它富裕地区要贫困落后些。十几岁离开故乡,人们听说我的祖籍,都带有嘲笑口气说:“你老家出白薯和胡子。”(张作霖当年在我家乡一带打家劫舍)
  
  家乡除了给我启蒙教育,再就是民间艺术与民俗给我以烙印。后来入关,在北平读书,在南方漂流几年,又到了陕北,主要是为生活奔波,并要求抗日,追求理想。
  
  而对我人生观、艺术观的培养与形成,主要是在北京了。
  
  自幼喜爱艺术,易冲动,但又十分粗心。在小学喜欢图画和作文、国文。老师对我作文有时还加些圈圈点点,只是错别字很多,又写不好小楷,总黑糊糊一片。因之长期以来我总爱读文章,又怕写文章;喜形象思维,不善逻辑思维。进京后,由于工作需要,从事行政、教学工作,不能把更多精力投入艺术,因而长时间处于矛盾状态。多年来,行政一直未入门,教学也未很投入,而艺术处于单相思,偶尔为之而已。
  
  由于身居首都,一直在文艺界,时常参与社会文艺活动与海外文化交流,有时为了任务免为其难地写点短文。自己不是学者,虽好读书,亦不求甚解,写些东西,很少引经据典,写后也极少查对。因之自知没有传世价值,写过就算了,也不留底稿。前数年四川美术出版社要给我出个小文集,托人费了不少力气,从报纸、杂志上去抄录复印,算来已过十来年了。近数年不知不觉又有了十多万字,朋友及家人又忙碌了一阵,大约总共二十余万字,八十多篇。这其中也不完全是任务文章,有有感而发的从艺心得的记录。这些文字,也许对近半个世纪的美术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也就算不浪费人力物力了。
推荐关键字:张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