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董家具寂静中酝酿行情

作者:吴少华 2006-03-31 08:46:38来源:《中国商报》
A- A+
  综观2005年中国古董家具在国内拍卖市场行情,虽不及前两年那样风光,但拍卖场上的价格行情,并不能代表整个古董家具收藏的趋势。根据古董家具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市场的情况分析,有关行家认为,古董家具仍以年增长率35%的涨幅上升。2005年的行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随着收藏群体的不断增加,以及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古董家具今后酝酿的将是一轮不断走高的行情。

  现在所说的古董家具,一般是指我国明至民国时期生产制作的家具,其精华部分在明、清两代,尤其以明代家具更为出类拔萃。1996年,纽约举办的一场中国明清家具拍卖会,创下了百分之百的成交记录,轰动世界收藏界。但是,能纳入古玩市场的古董家具,应主要指那些珍贵硬质木材的家具,例如黄花梨、紫檀、铁力木、红木等。

  另外,制作于明至清的一些高品位及书卷气较浓的白木家具,也是行情看好的古董家具,例如楠木、柞针木、核桃木、梓木等。此外,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漆器家具,也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最早关注中国古董家具投资收藏的应该是欧洲人。民国时期,北京琉璃厂有位叫赵汝珍的古玩商人写了一本《古玩指南》,他在书中写道:“欧美人士之重视紫檀,较吾国尤甚,以为紫檀绝无大木,仅可为小巧器物。及至西洋人来北京后,见有种种大式器物,始知紫檀之精华尽聚北京,遂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之紫檀器物,皆有北京运去者。”由此可见,当时西方人对中国古董家具的钟爱程度。一些欧美人不仅热钟收藏中国家具,而且还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曾有位叫艾克的德国人,久居中国北京,迷上明式家具,他通过多年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于1944年出版了《中国黄花梨家具图考》,这是第一部由外国人编撰的中国古董家具的专著。

  明清家具在内地真正形成收藏热潮,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80年代初。1985年,我国著名古器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编撰了《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并由香港三联书店正式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大型图书,正是这部巨著的问世,让世界全面认识了中国古董家具的投资与观赏价值。

  20多年来,古董家具的市场行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一对明式黄花梨官帽椅价格在2000元左右,而今其价则在50万元以上,且行家认为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再如清代红木太师椅,上世纪80年代仅为800元一对,到了上世纪90年代达到8000元,如今其已经在万元以上。即使一件清晚期的六角老红木玻璃橱,10年前只要800元左右,到了今天其价也在6万元以上。

  在近两年的拍卖市场上,明清家具精品早已是高价难寻。2004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593万元成交了一套紫檀福庆有余四件柜,北京翰海更以1100万元成交了一件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而后者在2002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曾以943.8万元成交,仅仅两年,就涨了近200万元。

  如今,古董家具更因它的实用性,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地位也在提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追捧,即使上等木材也是水涨船高。在目前的红木市场上,新料价格的迅速上涨,令圈内人士咋舌,如海南黄花梨的木材价,已经由每吨10万元上涨到20万元以上,最好的小叶紫檀也涨到每吨25万元,就连普通的酸枝木,它的涨幅也在20%至30%以上。作为中国最早与陶瓷器共同走向世界的艺术品种,古董家具仍具有非常广泛的国际性,它的价值空间是显而易见的。
推荐关键字:杂项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