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齐白石也请人“代笔”
书画名家作伪大起底
作者:周安庆 2006-03-29 08:40:24来源:《文汇报》
A-
A+
中国传统字画造假之风由来已久,曾经历数次作伪高潮,时至今日愈演愈烈。其中不乏历代书画名家高手有意无意地参与其中,对艺术品市场发展也产生了十分的消极影响。引得不少鉴藏家和爱好者愤然抱怨:“如今的收藏界是玩一行,糟蹋一行。”前些年我曾于报端撰文,对书画大家张大千游戏人生、造假字画的事进行过批判。其实临仿、作伪字画何止他的“发明专利”。在历史上其他书画家中也屡见不鲜。
追崇“名头”导致赝品历久不衰
字画市场历来都追崇“名头”,这是赝品现象历久不衰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由无名画匠、小名头书画家仿造书画大家的作品,或者当事人成大名前临仿较有名望的书画家作品。
譬如“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中国传统书画史上颇有建树。但他本人也是一位临仿古画的高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为应付多方讨画,也曾戏墨假画糊弄他人。我们仅从他留存下来的诗句“西园(指高凤翰)左笔寿门(指金农)书,海内朋友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就可以窥见一斑。
清末名画家任伯年未出名前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经常喜欢伪造名家作品。等他成名以后,后来者又重蹈其辙。历史反过来与他开了个残酷玩笑。海上花鸟画名家江寒汀,也是一位擅长模仿清末画僧虚谷作品的高手。虽然故人已逝,而这些作品又以不同方式流向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我曾在一次拍卖预展上看过托名“江寒汀”的花鸟画赝品,最终被有关人士予以揭露。类似这些代代相仿的事例不胜枚举。
齐白石也曾请人“代笔”
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齐白石先生,卖画算起账来也比较精明,用张大千的话讲是喜欢“斤斤计较”。齐白石70岁后因为老眼昏花,画起细笔的草虫贝叶比较吃力,就请他人代笔画好其中大部分,最后再由他当着买家的面补上几笔,以示这是本人亲手所为。这种真假混杂的“代笔”行为并非个别现象(民间称之为“旺鸡蛋”),也是一种伪本形式和变相的欺诈,在文征明、董其昌、王翚、王原祁、高其佩、金农、吴昌硕等不少名家的作品中均有存在。可见流传至今的这些名家赝品何止万千?
临仿作伪情况各异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也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了历代以来书画名家临仿、作伪字画的情况各异。其中既有早先是因为谋生需要作伪的,但也有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大多是后来被揭老底披露出来的。当然有些作者并无假冒之意,临仿名家作品完全是为了提高个人技法等(这本身无可指责),但被他人获取后作手脚利用而推向市场。如今的书画家都纷纷站出来,指责艺术品市场中大量出现的临仿作伪行为(新的“高仿”也批量出现了)。回眸古今,若无相当艺术功底的高人介入,一般的“低仿品”是很难蒙得了一些真正的书画鉴藏家的(知假买假者则另当别论)。从已发生的情况来看,岂知将来又会冒出哪些当今的书画名家再“穿新鞋,走老路”的丑闻?虽然笔者相信大多数书画家理应是遵法守德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华夏“国粹”的传统书画艺术,不仅汲取了儒道释之精髓,而且也融合了艺术家自身天赋悟性、哲思人格、艺术理念、心灵体验等。因此人们站在历代名家前,常常会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涌现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但是不要忘记一句老话:“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众人仰慕的艺术大师,身上也有瑕疵。被神化了的偶象模坯早晚有一天是会被打破的,眩目虚幻的光环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掩遮住大师身上的不足或疮疤!对于历史上曾经制赝作伪的某些书画名家、大师来说,不也正是这样吗?
因此从总结历史教训出发,就如何遏制字画赝品泛滥现象而言,包括大师、名家在内的整个书画家队伍也当洁身自好!
追崇“名头”导致赝品历久不衰
字画市场历来都追崇“名头”,这是赝品现象历久不衰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由无名画匠、小名头书画家仿造书画大家的作品,或者当事人成大名前临仿较有名望的书画家作品。
譬如“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中国传统书画史上颇有建树。但他本人也是一位临仿古画的高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为应付多方讨画,也曾戏墨假画糊弄他人。我们仅从他留存下来的诗句“西园(指高凤翰)左笔寿门(指金农)书,海内朋友索向余,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就可以窥见一斑。
清末名画家任伯年未出名前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经常喜欢伪造名家作品。等他成名以后,后来者又重蹈其辙。历史反过来与他开了个残酷玩笑。海上花鸟画名家江寒汀,也是一位擅长模仿清末画僧虚谷作品的高手。虽然故人已逝,而这些作品又以不同方式流向市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我曾在一次拍卖预展上看过托名“江寒汀”的花鸟画赝品,最终被有关人士予以揭露。类似这些代代相仿的事例不胜枚举。
齐白石也曾请人“代笔”
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齐白石先生,卖画算起账来也比较精明,用张大千的话讲是喜欢“斤斤计较”。齐白石70岁后因为老眼昏花,画起细笔的草虫贝叶比较吃力,就请他人代笔画好其中大部分,最后再由他当着买家的面补上几笔,以示这是本人亲手所为。这种真假混杂的“代笔”行为并非个别现象(民间称之为“旺鸡蛋”),也是一种伪本形式和变相的欺诈,在文征明、董其昌、王翚、王原祁、高其佩、金农、吴昌硕等不少名家的作品中均有存在。可见流传至今的这些名家赝品何止万千?
临仿作伪情况各异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态不尽相同,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也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了历代以来书画名家临仿、作伪字画的情况各异。其中既有早先是因为谋生需要作伪的,但也有的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另一面,大多是后来被揭老底披露出来的。当然有些作者并无假冒之意,临仿名家作品完全是为了提高个人技法等(这本身无可指责),但被他人获取后作手脚利用而推向市场。如今的书画家都纷纷站出来,指责艺术品市场中大量出现的临仿作伪行为(新的“高仿”也批量出现了)。回眸古今,若无相当艺术功底的高人介入,一般的“低仿品”是很难蒙得了一些真正的书画鉴藏家的(知假买假者则另当别论)。从已发生的情况来看,岂知将来又会冒出哪些当今的书画名家再“穿新鞋,走老路”的丑闻?虽然笔者相信大多数书画家理应是遵法守德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华夏“国粹”的传统书画艺术,不仅汲取了儒道释之精髓,而且也融合了艺术家自身天赋悟性、哲思人格、艺术理念、心灵体验等。因此人们站在历代名家前,常常会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涌现出一种“高山仰止”之感。但是不要忘记一句老话:“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众人仰慕的艺术大师,身上也有瑕疵。被神化了的偶象模坯早晚有一天是会被打破的,眩目虚幻的光环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掩遮住大师身上的不足或疮疤!对于历史上曾经制赝作伪的某些书画名家、大师来说,不也正是这样吗?
因此从总结历史教训出发,就如何遏制字画赝品泛滥现象而言,包括大师、名家在内的整个书画家队伍也当洁身自好!
推荐关键字:文物造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圆明园流失文物拍天价:有文物造假的担忧2014-10-13
- 评圆明园流失文物拍天价:有文物造假的担忧2014-10-13
- 挖真品补赝品旧纸补新画 马伯庸揭造假手法2013-11-21
- 古陶瓷DNA身份认证鉴定有了新方法2013-09-06
- 民间博物馆乱象丛生谁之过2013-07-25
- 中国文物造假黑幕大调查2013-06-18
- 文物鉴定骗局闹剧频现2013-06-17
- 倪方六:中国文物造假惊人 博物馆也买赝品2013-06-17
- 从曾国藩收藏皮货看当下文物造假风潮2013-01-21
- 十二生肖揭秘文物造假2012-12-2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