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古中含历史 玩中得趣味 古玩俩字莫拆开
作者:杨玉峰 2006-03-27 07:50:04来源:《北京晨报》
A-
A+
收藏老家具,看重材质还是工艺?收藏字画,看重历史还是画技?这是困扰新藏家的难题。对此,资深人士认为:只有业内“半瓶醋”才会坚持其中个别观点,结果使许多人走进误区。单说“古玩”二字,辞典解释为——古代流传下来的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其中“古”字包含了历史、年代,而“玩”则有把玩意味,其中的趣味自然离不开工艺。因此,我国传统的收藏活动是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而未将其割裂开来分头进行。
■古旧家具:材质工艺相结合更有收藏价值
有观点认为,古旧家具的风格、工艺比材质更为重要,但这却是片面的观点,也是不值得推崇的观点。抱有此观点的多是那些从事着家具仿古的商人或者其技术顾问。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正确。以中国明清家具为例,这些家具在中国各历史阶段期间,造型、工艺等都是相对比较讲究的,但收藏家喜爱并且追求的还是那些宫廷家具,这就无法避开材质。由于中国宫廷家具都采用诸如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因此,成品绝对比采用柴木加工、工艺相同的家具更有收藏价值。
这是一个搭配,只有组合起来才能体现中国家具的贵族气息,两者不应单独去谈。因此,着重谈一点本身就是不太正确的观点。但若谈到收藏,应该在先看工艺水平之后再看材质,最终确定其价值。这也是有意义的收藏目的。
■瓷器:年代与工艺相统一
中国的瓷器和家具一样,也是受到众多藏家喜欢的器物。但是中国瓷器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工艺变化,可以说各个时期的瓷器都是与当时所属的年代相统一的,这也是藏家们一看花纹、器型就能看出其年代的原因。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史的一项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以唐代青瓷为例,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收,平底。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
而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海水江牙等。
因此,可见各个时代的瓷器是有着不同特点的,它们都是见证中国烧制瓷器发展历史的实物。因此,单独去选择年代而不看纹饰特点则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书画:历史和画技同等重要
有藏家认为,书画的画技比历史重要,这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并不完整。因为书画的历史也不是可以忽略的。以国宝《清明上河图》为例,如果是当今人所绘,抛开历史原因不谈,它也是一件艺术品,但是绝对不会是国宝,那些高难度的画作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绘制,也代表着当时的艺术特点。如此惟妙惟肖的精品,在今天可以创作,但在当时却是极为难得,因为当时没有电脑、照相机等现代化设备,所绘的一切都靠画家多年观察,凭记忆而进行创作。因此,收藏书画、尤其是古画应该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后才会了解画作的意境,这样,收藏才会更有意义。
■古旧家具:材质工艺相结合更有收藏价值
有观点认为,古旧家具的风格、工艺比材质更为重要,但这却是片面的观点,也是不值得推崇的观点。抱有此观点的多是那些从事着家具仿古的商人或者其技术顾问。
不可否认,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正确。以中国明清家具为例,这些家具在中国各历史阶段期间,造型、工艺等都是相对比较讲究的,但收藏家喜爱并且追求的还是那些宫廷家具,这就无法避开材质。由于中国宫廷家具都采用诸如黄花梨、紫檀等名贵木材。因此,成品绝对比采用柴木加工、工艺相同的家具更有收藏价值。
这是一个搭配,只有组合起来才能体现中国家具的贵族气息,两者不应单独去谈。因此,着重谈一点本身就是不太正确的观点。但若谈到收藏,应该在先看工艺水平之后再看材质,最终确定其价值。这也是有意义的收藏目的。
■瓷器:年代与工艺相统一
中国的瓷器和家具一样,也是受到众多藏家喜欢的器物。但是中国瓷器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工艺变化,可以说各个时期的瓷器都是与当时所属的年代相统一的,这也是藏家们一看花纹、器型就能看出其年代的原因。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史的一项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
以唐代青瓷为例,唐代早期越窑瓷器胎子淡灰色,紧密坚致,釉汁很薄,均匀缜密,温润似玉,青绿色,有的略闪黄。器型还有隋代的风格,立型器多瘦高,碗多大口浅腹,口、腹垂直,下腹斜折内收,平底。晚唐时出现了荷叶式或花口式盘和碗,瓷器装饰以光素为主,也有划、刻、堆贴和镂空纹饰的,以划花为多,常见纹饰是花鸟、水草和人物等,线条流畅简洁,纤细生动。
而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常见器物有高足杯、碗、盘、香炉、小罐、蒜头瓶、玉壶春瓶等。另外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该类器件做工精良,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画得很满,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海水江牙等。
因此,可见各个时代的瓷器是有着不同特点的,它们都是见证中国烧制瓷器发展历史的实物。因此,单独去选择年代而不看纹饰特点则失去了收藏的意义。
■书画:历史和画技同等重要
有藏家认为,书画的画技比历史重要,这是正确的观点,但是并不完整。因为书画的历史也不是可以忽略的。以国宝《清明上河图》为例,如果是当今人所绘,抛开历史原因不谈,它也是一件艺术品,但是绝对不会是国宝,那些高难度的画作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绘制,也代表着当时的艺术特点。如此惟妙惟肖的精品,在今天可以创作,但在当时却是极为难得,因为当时没有电脑、照相机等现代化设备,所绘的一切都靠画家多年观察,凭记忆而进行创作。因此,收藏书画、尤其是古画应该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氛围后才会了解画作的意境,这样,收藏才会更有意义。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艺术号·专栏 | 季涛:投资房产、股票、艺术2021-01-25
- 怎样投资艺术品才能回收成本并获利?2020-04-23
- 【艺术号·专栏】马学东:刚上路的艺术品资2019-05-15
- 苏宁文产孔超: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才刚刚开始2019-03-27
- 疯狂的艺术品投资: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2018-09-24
- 疯狂的艺术品投资 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2018-09-19
- 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谎称年化收益20% 2018-09-18
- CRS下的艺术品投资2018-09-17
- 从拍场“老面孔”看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和机遇2018-06-30
- 艺术品投资如何获得高回报?2018-06-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