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打假四人谈文物收藏假货泛滥

作者:贾树 2006-03-22 08:06:39来源:中国文物报
A- A+
  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到了,打假成为各行业最敏感的话题,目前文物收藏假货泛滥,欺骗了很多消费者。是否应把“打假”引入收藏领域呢?可是,自古以来古董界就有一种说法,“文物收藏品是不打假的”,“文物交易讲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至于卖的东西是真是假,卖方没有义务告诉你,你买的东西是好是坏,全凭买方眼力,好坏都要认账,没有退货的道理”。在这种歪论的支持下,文物收藏品真真假假,也没有人去反思买假是侵害了自己的权力,反而形成收藏者在假文物的汪洋大海中寻宝的一种乐趣,而上当的概率占99%的一种怪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文物收藏品该不该打假?为此,笔者采访了四位国内文物界实战派的专家,代表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就当前文物市场假货泛滥的局面,谈出了自己对文物打假的看法:

  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所所长 毛晓沪:当今文物市场假货泛滥情况非常严峻,整顿这个市场我认为应该打假。可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国家至今没有实行鉴定师资质考核,目前现状没有打假的人和机构。有人比喻说目前文物市场就像一场足球赛,没有裁判员如何能定输赢?由于这种现象,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承担起了本应是职业鉴定师的角色?即使是大博物馆里的陶瓷专家,也就比一般人多见过几件官窑瓷,未必能看出市场上大量民窑瓷的真假。现在越是大博物馆的大牌专家就越不会鉴定,往往对一件东西各说其词,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鉴定标准。所以我说,文物市场目前打不成假。

  可是,假文物对市场的危害是可怕的,如果一件假东西连专家都不敢认,那么消费者该怎么办?

  现在的博物馆虽然人才济济,可是并不能驾驭当今市场。老一辈专家的经验过时,不能与时俱进;新一代人又养成了在博物馆“吃大锅饭”的惰性,造成文物鉴定的“信任危机”。另外“学术研究”和“辨伪”是两回事,学术界有名的专家写过多部著作的不一定能辨真伪。这就造成许多刚入门的收藏者先开始迷信文博专家,可由于专家经常打眼,给收藏者造成损失,最后专家在收藏者心中的地位急剧下降。我认为责任应当出自专家,溯其根源于文博界几十年的陈旧体制。现在的专家看不起生意人,也不了解市场,造成博物馆非常封闭。正是这些博物馆里的人几十年脱离实践,改革开放后又脱离市场。

  正是由于我国鉴定行业人员的混乱,才造成收藏市场的混乱。我认为:真正的鉴定专家应该是从“造假”和“市场”两个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而不是从学校和博物馆里走出来的。

  首都博物馆副研究员 王春成:从行规来讲应该打假,还需要国家各司法行政部门共同配合。文物自从流入市场,就同样具有商品的身份,那么凡是进入市场的商品都应该保真。但文物市场是非常复杂的,传统的买卖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它只会让更多人受骗吃亏。由于现在文物市场热了,很多人都认为买文物就是投资,纷纷参与进来。可事实是市场上的文物越来越少,其中很大部分已经被收藏起来了,可是收藏的队伍却在一天天壮大起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市场的庞大利益驱使,大量假货就出现了,以假乱真,市场产生很多纠纷。因此,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应该服务社会和市场。参加公益活动丰富自身学识和经验,这才是对社会真正有益的专家。以往的观念是博物馆通过展出服务社会,而现在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组织和机构开展定期的咨询和讲座,来共同营造打假的氛围。文物部门为社会提供文物普及的宣传活动,增强收藏者防范假货的意识。同时,为了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场,还需要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联合执法,这样才能显现出打假的力度。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副理事长 张德祥:文物市场打假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被假货搅乱了市场,真正文物的价值也会受到冲击。文物打假是一个整顿市场的过程,其实假文物就不一定没有价值,其中很多是极其精美的艺术品,如果把它从文物的范畴里拽出来,很可能它真正的价值比把它当作文物的价值还高。因为它是作为一种新工艺品,真实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我认为对假文物的打假,可能会给两部分艺术品都带来生机。从两方面来看是双赢的结果,打假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文物收藏市场十分混乱,很多人对于文物投资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但是往往屡受挫折,在鉴定面前信心备受打击。因此打假会给这两类人重新树立信心。

  鉴定市场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为中国骤然兴起的文物收藏热,使许多假文物出现,很多年老的学者在新问题面前也是措手不及,所以鉴定队伍还应该在舆论和市场下,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熟、自我淘汰的过程。作为合格的木器鉴定专家:首先,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有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最后,要具备丰富的某一门类的鉴别知识,这三者缺一不可。同时,做到用手去摸,用眼去看。而现实有很多鉴定人员长期处于书本基础,纸上谈兵。尤其是近几年文物市场变的更加复杂,那么就需要更多地深入市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鉴定家。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秘书长 贾文忠:我认为目前文物市场假货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收藏发展过快,很多行为都没有得到规范;二是充当裁判员角色的鉴定队伍参差不齐,鉴定结果不能叫人信服;三收藏者盲目跟风,一点经验没有,目的只为投资、保值、升值;四是市场缺乏规范与管理,表面的看文化、文物、工商谁都管,但对假货问题谁都不管。  

  所以,我认为首先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来规范市场。其次,鉴定者应当有相应资质和应当承担的责任。在没有专职鉴定队伍的情况下,文博单位的专家要自律,多了解市场,多接触实物,多了解造假动向,多接触民间收藏。鉴定还应与时俱进,把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能给收藏者真实准确的鉴定结果。这就需要一大批实战派的鉴定专家,才能为文物打假。
推荐关键字:文物打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