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华人艺术家的市场生存之道

作者:葛毅 2006-03-06 09:02:57来源:《上海证券报》
A- A+
  就在中国艺术市场如火如荼的同时,一群活跃在国际艺术舞台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以蔡国强、徐冰为代表的海外艺术家,与王广义方力钧等本土艺术家共同勾画出了中国前卫艺术国际化的市场图景。

  由于所处的地域空间、政治环境、美学语境以及受众不同,中国本土的前卫艺术倾向于强调历史阶段的批判性,境外的前卫艺术则更加注重探索既有民族传统又有个性色彩的前卫艺术语言。不过他们创作的工程浩大的爆破作品和体量巨大的装置作品,显然不能像油画作品那样被藏入私人性的家居空间,那么这些海外华人艺术家是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呢?

  依托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他们主要通过申请专项基金开展创作活动。他们熟悉基金的运作模式和基金的组织结构,长期来积累了多方面的支持者:策展人、学院的教授、还有基金会的主管官员。经过这些专业人员的推荐,艺术家可以获得重要的奖项和基金会的赞助。此外,他们的主要收入和创作资金的来源还包括:以学院展览为先导、大型公共博览会展览为后援的展览机制;公司基金会对大型作品的收藏等。

  其中,蔡国强较早走出国门。9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高峰期。其作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很少有艺术家能够与之相比。他的市场之路是:通过相关画廊的赞助支持预先找到一些买家,并依靠周密的计划来维持一个持续的市场。近些年中国本土的收藏家也开始收藏其作品。徐冰是受到海内外关注的观念艺术家之一,曾经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奖金,证明了他在海外艺术界的非凡实力。谷文达将西方当代艺术的观念性与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段结合,作品也被广泛收藏。黄永?的作品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的艺术收藏体系,并对中国前卫艺术的价值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张洹在海外的作品往往带有自虐的倾向,作为一种衍生性的产品,记录这些行为的图片作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中价格保持着上涨趋势。

  另外的一些海外艺术家,主要依靠画廊或拍卖会来进行作品的销售,这些作品大多是他们创作中的衍生产品。即便在一级市场中的作品销售情况也会波及市场的整体行情,但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定价系统仍不完备,主要是按照艺术家的名气作为最终定价的标尺。而其中的装置艺术家,他们收入来源,在未来还是依赖于那些以在公共空间展出为目的的大型装置作品,以及最终能够被艺术机构出资收藏的部分。也可以这样说,这些华人艺术家目前仍未能够顺利地融入当地的主流艺术市场。
推荐关键字:艺术家动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