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收藏:2005中国古籍秋拍述评
作者:韦力 2006-02-28 10:17:17来源:《收藏》2006年03期
A-
A+
2005年9月18日至12月30日,京、津、沪三地共有9家拍卖行举行了秋季古籍专场拍卖,拍品总计3645件,此数量创国内单季拍卖历史最高记录。成交2304件,总成交率62.92%,总成交额为4805.375万元。从近10年来古籍市场的整体趋势看,参拍的拍卖行及每家拍品的数量越来越多,显现出国内艺术品拍卖行对古籍拍卖潜力愈来愈深的认可。480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还不抵近现代名画家的一幅代表作,可见古籍在拍品中仍是一个处于弱势的品种。也恰恰因为这一点,古籍拍品将来会有很大的价格上涨空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这一收藏行列中来。
北京德宝古籍秋拍
北京德宝古籍秋拍于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北京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分馆举行,是德宝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场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是原在鼎丰公司和万隆公司从事古籍拍卖的资深人士。德宝公司采用大小拍同场举行的拍卖方式,这种方式是陈东先生的发明,所以翻阅德宝的拍品简介图录,无论在编排风格上、还是在写法上均有似曾相识之感。本场上拍拍品465件,其中大拍275件,小拍190件,总成交额为254.13万元,总成交率为81%。
本场的最大特色是将25件内府图书作为一个小专题上拍。古籍收藏界以往对内府刻书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它类同于政府指定文本,缺乏灵性和独特的见解,而当前的拍卖市场逐步从只重视古籍的内容转变为内容与形式并重,对古籍文物性的重视程度逐渐大于对文献性的重视程度,加之明清以来内府图书系官费刻书,其开版、装帧、印刷水平等大多高于同时代其他机构的出版物,所以越来越受到藏书界追捧。而将其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小专题来上拍,德宝公司应是首创。
此25部书的成交情况甚为理想,其总底价为31.12万元,总成交价达到72.12万元,仅1件未成交。有多部书都是高于底价数倍成交,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内府大石印本《钦定书经图说五十卷》,此书因为印刷较晚,市场上数量较多,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能在拍场上见到它的踪影,底价基本都标在0.8万~1.2万元,成交价从未超过2万元。此次底价即为2万元,已高于市场价位,而结果更出人意料,以6.5万元成交,令许多买家感叹看不懂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武英殿刻本《养正图解》,此书刻印精良,虽为清末版画类书中之白眉,亦不稀见。此次上拍之书2函6册,书品上佳,底价6万元,远高于市场行情数倍,多数人预计将流标,结果却以18万元拍出,创此书拍卖成交价最高记录;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内府刻本《御制文集四十卷》(图1),开化纸印本,2函22册。根据品相优劣,以往每册市场价一般为500~800元,即使原装原函初印本,价位也超不过每册1000元,而此件拍品意外拍得8.2万元。余外,清雍正四年(1726年)内府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零本,在2000年之前平均每册500~800元,近几年已逐步涨到每册2000~3000元,本场亦拍得2.5万元,创此书零本迄今为止的最高价记录。殿版书如此集中地创出拍场高价,表明今日藏家对明清内府刻书内在价值的重新认定。
本场总计上拍17部批校本,其中较佳者有丁钧过录、毛o(yk)批校的宋本《三辅黄图六卷》(图2),此书为双鉴楼旧藏,傅增湘在其《藏园群书经眼录》史部中有著录。民国4年(1915年)冬,傅增湘请丁钧将毛o批校过录到此书上,可见傅氏对此书之重视。此书最早见于文化遗产书店的开业展销会上,标价2万元,仅隔三四年时间,此次以8万元成交。与此本情况类似,民国邵章批校本《定庐集四卷》两年前曾出现在万隆大拍中,底价7000元,然流标。两年之后,在本场底价提高到1.2万元,以2.2万元成交,可见佳本自得善价。
本场另一亮点为8部活字本,其中,木活字本《龙川文集三十卷》(图3),虽无牌记,然书前有崇祯元年(1628年)序言,内文又不避清讳“玄”字,故可定其为明末清初印本。木活字本书籍市场见者多为乾隆年后所摆印,清初之木活字本尤为稀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有清初寿经堂木活字本,然与此本行格不同,其余各家书目,均未见载此书,可知其是迄今仅见之孤本。龙川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1143~1194年),人称龙川先生。今人郑广铭曾作过系统考证,共计列出自宋至民国期间所出陈亮文集的100多种不同版本,其中亦未提到此本,可证是书流传之稀。又见该书钤有乾隆年间杭世骏道古堂、道光年间冯祖宪耕余楼、民国时期王绶珊九峰旧庐等藏印,可谓流传有绪。此书1函6册,以1.5万元起拍,终以4.2万元成交,可称物有所值。后闻永康图书馆曾专门派两名工作人员竞拍此先贤文集,举到4万元时二人放弃,回到单位,受到馆长责备。清代木活字本《柯山集五十卷》,此书与武英殿聚珍版版式行格完全相同,然将两书放在一起比较,可知并非武英殿聚珍版。史载清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发行不久,即有以木活字仿制翻印此书者,然从未见实物流传。今上拍之此书可证确有其事,其史证价值远超出其史料价值。该书以6000元起拍,多位买家竞拍,以2.5万元成交;清代木活字本《要略厘辞十八卷》,属子部医家类,查《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仅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有此书之坊刻本,而此木活字本则未见著录,可证流传稀见。查书内避讳字,知当为清中期印者,以3000元起拍,9200元成交。
本场单件成交额最高者为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此书为旧装金镶玉,最早见于1996年上海朵云轩拍场,当时以9.9万元成交,2000年秋又出现在万隆古籍拍卖会上,以18万元成交。此次是本书第三次出现于拍场,以30万元成交。
中国书店古籍秋拍
本次拍卖于2005年11月6日上午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中国书店举行,拍品总计433件,总成交额为447.84万元,总成交率为62%。近两年来,中国书店一改过去由大库内拿出善本以充实拍场的做法,转而从市场征集拍品,故拍品的平均水平略显下降,然而拍卖总成交额却节节上升,本场的总成交额为该公司进行古籍拍卖以来取得的第二好成绩。
本场的亮点有三:
一为元刻本《精选东莱先生左氏博义句解》。此书为大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行格为12行,每行25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元明刻本多部,所标明的行格均为半叶12行,每行22字或23字,其中元刻本为大黑口,左右双边;明弘治七年(1494年)蔡绅刻本为小字双行,大黑口,四周双边均与此书不同,可见此书应为未见著录的元刻本。此上拍之品四卷,起拍价仅5000元,以1.1万元成交,元刻孤本如此价格堪称低廉。
二为元官刻大藏经本《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四》(图4),学界一直认为自宋流传至今的22部佛教大藏中,元代所刻大藏仅有寺院刻本《普宁藏》和《碛砂藏》,未曾有过官刻大藏。1927年,日本学者小野玄妙著文介绍了一种日本所藏的大藏零叶,上有元至元二年(1336年)年款,小野推测此为元代官刻大藏。1984年,童玮、方广、金志良三位先生在云南图书馆看到32册版式与小野玄妙文中介绍的完全相同的大藏经零本,且上面也有至元二年的题记,至此方证实确有元代官刻大藏经的存在。5年前,嘉德公司曾上拍过一册元官刻大藏经零本,为拍场上首次出现,但此本被改为卷轴装并进行了托裱,已非原装版式。此次中国书店上拍的这件元官藏却是经折装,为元官藏印制初期的原始装帧形式。元官藏的版式非常有特点,其一是每版七个半叶,共42行,为已知大藏中最大的印版;其二是上下双栏,并且为内粗外细的文武栏。此经用纸亦很特别,非寻常所见黄麻纸,而是一种韧性极强的皮纸,如此稀见之物以20万元成交,可见识此宝者少矣。
三为元刻本《黄帝周书秘奥》,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北京图书馆存此书卷一之后半至卷六,民国年间所出《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亦著录此书,然而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和《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却均未见著录。台湾中央图书馆所出《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亦未著录此本,说明其未被带到台湾去,而是不知所终。此次上拍之5卷残本为卷四至卷八,正好补足了原来北图旧藏卷七、卷八两卷。无论北京图书馆原书是否存世,此书都可称稀见之物,终以4.1万元成交。
本场上拍抄校稿42部,成交26部,成交额61.78万元。其中较善者有:邓邦述题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黄姬水刻本《前、后汉记六十卷》,此书初次上拍是在上海敬华拍场,此为第二次上拍,成交价6.5万元;孙人和过录陈兰甫批校本《山中白云词》,其底本为清康熙龚氏玉玲珑阁刻本,较雍正四年(1726年)城书室刻本为稀见,又有名人批校,却仅以7200元成交,可称低廉;清光绪九年(1883年)鲍氏后知不足斋刻本《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卷》,此刻本不足称贵,然本中有邓散木先生以朱笔录龚公襄批校、黄笔录汪鸣銮批校、蓝笔录叶志诜批校、墨笔录吴大徵批校等总计七家批校,此本集众多名家批校于一身,自不应以寻常过录本视之。其首次上拍于中国书店2002年春季拍卖会,以2.2万元成交,本场以3万元底价上拍,终以10万元成交;本场上拍的稿本有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此文曾初版于1996年中华书局《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此为原稿本,与初版对照,有诸多相异之处,以6000元起拍,1.8万元成交。
本场总计上拍明版书56部(含残本,不含批校本),成交38部,总成交额为107.92万元。本场无明人早中期稀见之本,然有后期不常见者,如明万历刊天启四年(1624年)印本《太上感应篇八卷》(图5),国内公藏此书中无有与此行格相同者,可见其稀少。此本白棉纸初印,并有徐乃昌题记,以2万元起拍,2.6万元成交;明万历九年(1581年)金銮刻本《重刊千家注杜诗全集》,国内公藏计有首图、北师大、中科院、山东大学、浙图及四川省馆6家,此本以1.2万元成交。
本场的特色之一是上拍了11部高丽本,成交8部,成交额27.7万元。其中高丽铜活字本《礼记集说大全三十卷》(图6)、高丽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分别被国家博物馆以8.3万元和7.5万元拍得。高丽本汉籍不仅字大悦目,尤为可贵之处在于其接近古本原貌,错讹较少,故历来受国内学者重视,近几年价格升幅较大。另一大特色是上拍了11组期刊创刊号,计470种,为一次性上拍期刊创刊号最多的一场。以往创刊号几乎百分之百成交,而此次却有4组流拍,然文艺类创刊号仍拍得高价,可见随着拍品数量的增加,买家的眼光也变得挑剔起来。
手札类拍品本场上拍43件,成交22件,成交额为16.42万元,与以往相比略有下降。近两年书札类拍品市场较热,而本场占上拍总数10%的书札,成交额却仅占总成交额的3.7%,原因在于一是无重头大件,二是这些信札中具有史料价值者少,难合买家胃口。
北京德宝古籍秋拍
北京德宝古籍秋拍于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北京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分馆举行,是德宝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场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是原在鼎丰公司和万隆公司从事古籍拍卖的资深人士。德宝公司采用大小拍同场举行的拍卖方式,这种方式是陈东先生的发明,所以翻阅德宝的拍品简介图录,无论在编排风格上、还是在写法上均有似曾相识之感。本场上拍拍品465件,其中大拍275件,小拍190件,总成交额为254.13万元,总成交率为81%。
本场的最大特色是将25件内府图书作为一个小专题上拍。古籍收藏界以往对内府刻书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它类同于政府指定文本,缺乏灵性和独特的见解,而当前的拍卖市场逐步从只重视古籍的内容转变为内容与形式并重,对古籍文物性的重视程度逐渐大于对文献性的重视程度,加之明清以来内府图书系官费刻书,其开版、装帧、印刷水平等大多高于同时代其他机构的出版物,所以越来越受到藏书界追捧。而将其汇总在一起,作为一个小专题来上拍,德宝公司应是首创。
此25部书的成交情况甚为理想,其总底价为31.12万元,总成交价达到72.12万元,仅1件未成交。有多部书都是高于底价数倍成交,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内府大石印本《钦定书经图说五十卷》,此书因为印刷较晚,市场上数量较多,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能在拍场上见到它的踪影,底价基本都标在0.8万~1.2万元,成交价从未超过2万元。此次底价即为2万元,已高于市场价位,而结果更出人意料,以6.5万元成交,令许多买家感叹看不懂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武英殿刻本《养正图解》,此书刻印精良,虽为清末版画类书中之白眉,亦不稀见。此次上拍之书2函6册,书品上佳,底价6万元,远高于市场行情数倍,多数人预计将流标,结果却以18万元拍出,创此书拍卖成交价最高记录;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内府刻本《御制文集四十卷》(图1),开化纸印本,2函22册。根据品相优劣,以往每册市场价一般为500~800元,即使原装原函初印本,价位也超不过每册1000元,而此件拍品意外拍得8.2万元。余外,清雍正四年(1726年)内府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零本,在2000年之前平均每册500~800元,近几年已逐步涨到每册2000~3000元,本场亦拍得2.5万元,创此书零本迄今为止的最高价记录。殿版书如此集中地创出拍场高价,表明今日藏家对明清内府刻书内在价值的重新认定。
本场总计上拍17部批校本,其中较佳者有丁钧过录、毛o(yk)批校的宋本《三辅黄图六卷》(图2),此书为双鉴楼旧藏,傅增湘在其《藏园群书经眼录》史部中有著录。民国4年(1915年)冬,傅增湘请丁钧将毛o批校过录到此书上,可见傅氏对此书之重视。此书最早见于文化遗产书店的开业展销会上,标价2万元,仅隔三四年时间,此次以8万元成交。与此本情况类似,民国邵章批校本《定庐集四卷》两年前曾出现在万隆大拍中,底价7000元,然流标。两年之后,在本场底价提高到1.2万元,以2.2万元成交,可见佳本自得善价。
本场另一亮点为8部活字本,其中,木活字本《龙川文集三十卷》(图3),虽无牌记,然书前有崇祯元年(1628年)序言,内文又不避清讳“玄”字,故可定其为明末清初印本。木活字本书籍市场见者多为乾隆年后所摆印,清初之木活字本尤为稀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有清初寿经堂木活字本,然与此本行格不同,其余各家书目,均未见载此书,可知其是迄今仅见之孤本。龙川即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1143~1194年),人称龙川先生。今人郑广铭曾作过系统考证,共计列出自宋至民国期间所出陈亮文集的100多种不同版本,其中亦未提到此本,可证是书流传之稀。又见该书钤有乾隆年间杭世骏道古堂、道光年间冯祖宪耕余楼、民国时期王绶珊九峰旧庐等藏印,可谓流传有绪。此书1函6册,以1.5万元起拍,终以4.2万元成交,可称物有所值。后闻永康图书馆曾专门派两名工作人员竞拍此先贤文集,举到4万元时二人放弃,回到单位,受到馆长责备。清代木活字本《柯山集五十卷》,此书与武英殿聚珍版版式行格完全相同,然将两书放在一起比较,可知并非武英殿聚珍版。史载清乾隆年间武英殿聚珍版发行不久,即有以木活字仿制翻印此书者,然从未见实物流传。今上拍之此书可证确有其事,其史证价值远超出其史料价值。该书以6000元起拍,多位买家竞拍,以2.5万元成交;清代木活字本《要略厘辞十八卷》,属子部医家类,查《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仅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有此书之坊刻本,而此木活字本则未见著录,可证流传稀见。查书内避讳字,知当为清中期印者,以3000元起拍,9200元成交。
本场单件成交额最高者为元刻本《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此书为旧装金镶玉,最早见于1996年上海朵云轩拍场,当时以9.9万元成交,2000年秋又出现在万隆古籍拍卖会上,以18万元成交。此次是本书第三次出现于拍场,以30万元成交。
中国书店古籍秋拍
本次拍卖于2005年11月6日上午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中国书店举行,拍品总计433件,总成交额为447.84万元,总成交率为62%。近两年来,中国书店一改过去由大库内拿出善本以充实拍场的做法,转而从市场征集拍品,故拍品的平均水平略显下降,然而拍卖总成交额却节节上升,本场的总成交额为该公司进行古籍拍卖以来取得的第二好成绩。
本场的亮点有三:
一为元刻本《精选东莱先生左氏博义句解》。此书为大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行格为12行,每行25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此书元明刻本多部,所标明的行格均为半叶12行,每行22字或23字,其中元刻本为大黑口,左右双边;明弘治七年(1494年)蔡绅刻本为小字双行,大黑口,四周双边均与此书不同,可见此书应为未见著录的元刻本。此上拍之品四卷,起拍价仅5000元,以1.1万元成交,元刻孤本如此价格堪称低廉。
二为元官刻大藏经本《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四》(图4),学界一直认为自宋流传至今的22部佛教大藏中,元代所刻大藏仅有寺院刻本《普宁藏》和《碛砂藏》,未曾有过官刻大藏。1927年,日本学者小野玄妙著文介绍了一种日本所藏的大藏零叶,上有元至元二年(1336年)年款,小野推测此为元代官刻大藏。1984年,童玮、方广、金志良三位先生在云南图书馆看到32册版式与小野玄妙文中介绍的完全相同的大藏经零本,且上面也有至元二年的题记,至此方证实确有元代官刻大藏经的存在。5年前,嘉德公司曾上拍过一册元官刻大藏经零本,为拍场上首次出现,但此本被改为卷轴装并进行了托裱,已非原装版式。此次中国书店上拍的这件元官藏却是经折装,为元官藏印制初期的原始装帧形式。元官藏的版式非常有特点,其一是每版七个半叶,共42行,为已知大藏中最大的印版;其二是上下双栏,并且为内粗外细的文武栏。此经用纸亦很特别,非寻常所见黄麻纸,而是一种韧性极强的皮纸,如此稀见之物以20万元成交,可见识此宝者少矣。
三为元刻本《黄帝周书秘奥》,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北京图书馆存此书卷一之后半至卷六,民国年间所出《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亦著录此书,然而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和《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却均未见著录。台湾中央图书馆所出《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稿》亦未著录此本,说明其未被带到台湾去,而是不知所终。此次上拍之5卷残本为卷四至卷八,正好补足了原来北图旧藏卷七、卷八两卷。无论北京图书馆原书是否存世,此书都可称稀见之物,终以4.1万元成交。
本场上拍抄校稿42部,成交26部,成交额61.78万元。其中较善者有:邓邦述题记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黄姬水刻本《前、后汉记六十卷》,此书初次上拍是在上海敬华拍场,此为第二次上拍,成交价6.5万元;孙人和过录陈兰甫批校本《山中白云词》,其底本为清康熙龚氏玉玲珑阁刻本,较雍正四年(1726年)城书室刻本为稀见,又有名人批校,却仅以7200元成交,可称低廉;清光绪九年(1883年)鲍氏后知不足斋刻本《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十卷》,此刻本不足称贵,然本中有邓散木先生以朱笔录龚公襄批校、黄笔录汪鸣銮批校、蓝笔录叶志诜批校、墨笔录吴大徵批校等总计七家批校,此本集众多名家批校于一身,自不应以寻常过录本视之。其首次上拍于中国书店2002年春季拍卖会,以2.2万元成交,本场以3万元底价上拍,终以10万元成交;本场上拍的稿本有沈兼士《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此文曾初版于1996年中华书局《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此为原稿本,与初版对照,有诸多相异之处,以6000元起拍,1.8万元成交。
本场总计上拍明版书56部(含残本,不含批校本),成交38部,总成交额为107.92万元。本场无明人早中期稀见之本,然有后期不常见者,如明万历刊天启四年(1624年)印本《太上感应篇八卷》(图5),国内公藏此书中无有与此行格相同者,可见其稀少。此本白棉纸初印,并有徐乃昌题记,以2万元起拍,2.6万元成交;明万历九年(1581年)金銮刻本《重刊千家注杜诗全集》,国内公藏计有首图、北师大、中科院、山东大学、浙图及四川省馆6家,此本以1.2万元成交。
本场的特色之一是上拍了11部高丽本,成交8部,成交额27.7万元。其中高丽铜活字本《礼记集说大全三十卷》(图6)、高丽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分别被国家博物馆以8.3万元和7.5万元拍得。高丽本汉籍不仅字大悦目,尤为可贵之处在于其接近古本原貌,错讹较少,故历来受国内学者重视,近几年价格升幅较大。另一大特色是上拍了11组期刊创刊号,计470种,为一次性上拍期刊创刊号最多的一场。以往创刊号几乎百分之百成交,而此次却有4组流拍,然文艺类创刊号仍拍得高价,可见随着拍品数量的增加,买家的眼光也变得挑剔起来。
手札类拍品本场上拍43件,成交22件,成交额为16.42万元,与以往相比略有下降。近两年书札类拍品市场较热,而本场占上拍总数10%的书札,成交额却仅占总成交额的3.7%,原因在于一是无重头大件,二是这些信札中具有史料价值者少,难合买家胃口。
推荐关键字:杂项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从鼻烟壶看中国瓷杂的三个市场2012-05-14
- 珐琅器的真伪辨识2006-03-15
- 红酒投资回报仅次于石油2008-07-23
- 古代名片匣能当公文包2008-09-09
- 收藏陨石,追寻天外之痕2008-09-04
- 古董望远镜,德国货最棒2008-09-04
- 笔筒收藏要关注材质2008-08-25
- 国外古扇用料多珍奇2008-08-25
- 可乐易拉罐受到追捧2008-08-19
- 古董眼镜戴起来很新潮2008-08-19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