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笔墨当随心境

作者:于志学 2000-09-10 00:00:0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绘画乃心境之物。一切笔墨、造型、意境均为心境的反映。心境是心情、心绪、心意、心迹、心性之总和,展示画者所想、所思、所求、所探,是其对人生和世界的直接感悟。

  翻开中外绘画史,艺术家皆以心来体验世界、感悟人生,其画面上的笔墨、线条、色彩、块面、结构等感性符号皆为心境之对应物和心境信息传递的痕迹反映,亦即画家的精神内涵。毕加索以超理念、超时空、超形态的创造体现其特殊的精神世界,为人类艺术做出意义非凡的贡献;潘天寿以“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的理念,破常格,创其新,获巨大成就。

  心境乃万象之源、空渺之象。空渺乃大,至大至虚。虚生意,意生万象,万象孕育生生灵性,个性必蕴其中。故所言个性、风格、流派皆为心境之产物。心有所想,象有所应。笔墨乃随心境需要,幻化、演变成各种不同的笔墨造型,风格迥异,小者酿其为个性,大者必成其流派。无论个性抑或流派,然真情之抒发、个性之张扬无一不是对大千世界的“造化”和自我感悟的“心源”之宣泄。凡高的个性风格是他直抒人生、心绪的激烈爆发。他的画面呈现的是如台风般旋转、扭动、摧枯拉朽的笔触,使读者的心情和他一样产生共鸣、疯狂和骚动不安;石涛的个性画风是他精神世界的强烈展现,他不受前人羁绊,“我自用我法”,产生了笔意纵横、以奔放胜、激情回荡、恣意创造的独特心境的绘画语言。

  物随笔变,笔随心转;境随心生,心由天造,心境为笔墨之极。天地间,万物间,唯有人类的心境为其独造,不可逾越。我既往曾言,“万法之源,自在为本”,意指画者接纳万物之象,藏映于心,映象积蓄象,蓄象生万象,此蓄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心境高,则画品高,畅然无限,俯仰自得,炉火纯青,浑然天成。

  中国画乃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之产物,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中国哲学认为,心为世界的本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天下无心外之物”。蒙养于天,器成在我,则是我一贯之主张。中国绘画则追求天人合一,空灵、淡远,对其精神之追求高于对其形式之追求,这点有别于西方绘画。绘画要达到一种精神、一个境界,这个境界需要以笔墨来实现,而笔墨又由人之心境所动、所为。因之,无论是何时代、何主义,何画风,何个性,皆源于“笔墨当随心境”。

  写于京华双剑堂

  《人民政协报》2001年11月15日
  《当代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第253页
推荐关键字:于志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