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于志学谈艺
作者:于志学 1989-12-18 00:00:00来源:艺术家提供
A-
A+
(八十年代部分)
艺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一种心境而已。
冰雪山水画就是要表现一种观念,它的价值就在冲破中国画单一的黑的水墨模式,开创一个新的观念“白”的体系。
没有束缚,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思想放松,可以把创造性释放出来。
艺术家要在大自然的沉淀、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文化的沉淀中,塑造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中国画水墨中的“黑线”,表现了色和彩的混合内涵,冰雪山水画的“白线”表现的是色和光混合内涵。这种光区别于油画中的光的表现方式,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光。
雪是物质,肉眼看上去是无形的,光也是物质,也是无形的。我画白,最能表现我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我常常使用那种白色的线条和那银色的块面,构造着心中的世界。白,因万象众生而显,黑以物之极而彰。白明朗而深彻,世间最为神圣的是黑白,没有比这两种颜色更能代表物质的全部内涵。
黑是无形的,有飘洒之意,有收缩感;
白是凝固的,托物而显,有扩张感。
白黑并没有明显之界,白之极为黑,黑之极为白。
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一个反思、多变、裂变的时代,不是大一统的年代。这就需要每一个艺术家去奋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努力,不要怕人说东道西。
一觉醒来就想要改变一个世界是不可能的。一种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热情支持和保护新观念,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
绘画语言要有形式感和美感,也要像音乐那样具有节奏感。
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那种精心制作常常是把最初的那种真诚、热情的生命冲动淡化掉,以致遗失。
我为什么要参加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这是人们常常问我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疑团,因为我是这次参展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搞传统绘画多年的人,怎么能参加这样的展览。我参加这个展览最初的动机,就是检阅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因为创造是属于年轻人的那种天然向上的爆发力,在青壮年时期,这种创造力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达到一定顶点时,就会随着人的年龄而衰退。
为了节制这种衰退的速度,我愿意和年轻人为伍,去做一些事情,观看他们的展览,听他们的学术座谈会。我就是要不断地从年轻人身上吸取那种锐气,来刺激我这个即将步入老年,人类机体所易产生的僵板、走下坡路状态的通病,来保持我的旺盛的创作状态。
1989年12月18日于哈尔滨雪园
艺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是一种心境而已。
冰雪山水画就是要表现一种观念,它的价值就在冲破中国画单一的黑的水墨模式,开创一个新的观念“白”的体系。
没有束缚,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思想放松,可以把创造性释放出来。
艺术家要在大自然的沉淀、历史的沉淀和民族文化的沉淀中,塑造自己的灵魂和思想。
中国画水墨中的“黑线”,表现了色和彩的混合内涵,冰雪山水画的“白线”表现的是色和光混合内涵。这种光区别于油画中的光的表现方式,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光。
雪是物质,肉眼看上去是无形的,光也是物质,也是无形的。我画白,最能表现我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我常常使用那种白色的线条和那银色的块面,构造着心中的世界。白,因万象众生而显,黑以物之极而彰。白明朗而深彻,世间最为神圣的是黑白,没有比这两种颜色更能代表物质的全部内涵。
黑是无形的,有飘洒之意,有收缩感;
白是凝固的,托物而显,有扩张感。
白黑并没有明显之界,白之极为黑,黑之极为白。
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一个反思、多变、裂变的时代,不是大一统的年代。这就需要每一个艺术家去奋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努力,不要怕人说东道西。
一觉醒来就想要改变一个世界是不可能的。一种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热情支持和保护新观念,才能促进艺术的发展。
绘画语言要有形式感和美感,也要像音乐那样具有节奏感。
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那种精心制作常常是把最初的那种真诚、热情的生命冲动淡化掉,以致遗失。
我为什么要参加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这是人们常常问我的问题,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疑团,因为我是这次参展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搞传统绘画多年的人,怎么能参加这样的展览。我参加这个展览最初的动机,就是检阅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因为创造是属于年轻人的那种天然向上的爆发力,在青壮年时期,这种创造力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达到一定顶点时,就会随着人的年龄而衰退。
为了节制这种衰退的速度,我愿意和年轻人为伍,去做一些事情,观看他们的展览,听他们的学术座谈会。我就是要不断地从年轻人身上吸取那种锐气,来刺激我这个即将步入老年,人类机体所易产生的僵板、走下坡路状态的通病,来保持我的旺盛的创作状态。
1989年12月18日于哈尔滨雪园
推荐关键字:于志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心灵之歌——略论曹香滨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色2019-12-23
- 冰雪山水画创始人: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2018-10-25
- 孤寂的壮美——读于志学2017-10-02
- 首届国际中国书画节亮相佛罗伦萨:中国书画2015-03-18
- 冰雪山水画家114幅作品无偿捐赠“龙博”2014-04-28
- 卢平:探秘北国大自然的生命之源2013-11-29
- 于志学为中国冰雪画诞生地立碑2013-07-08
- 卢平:探索艺术的终极意义2013-05-20
- 艺术市场混乱困局的“别样”突围2012-11-16
- 书画认知与管理专家会在湖南召开2012-11-08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