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曹雪芹墓石”真伪再起纷争
作者:张然 2006-02-15 09:43:39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A-
A+
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1968年出土的“曹雪芹墓葬石刻”日前在通州区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展出。这块自出土以来就曾在红学界引起巨大争议的“墓石”在这次展出后,使世人对大文学家曹雪芹卒地卒年的争论再度升温,甚至有研究者称这块石刻为“丑陋怪诞的造假”,但目前仍尚无定论。
目击
墓石极为简陋
??
记者昨天来到通州区博物馆,在馆中看到了这块正在展览的石刻。
??
只见这块石刻被放置在展厅中一个玻璃展柜内。石刻高约1米左右,40多厘米宽,厚11厘米左右。从形制上看,该石刻应该是一块墓碑。墓碑是青石质地,做工非常粗糙,就像是一块普通的台阶石,只有粗加工,没有像一般墓碑那样细致。
??
记者注意到,石刻的碑面上粗加工时用凿子凿出来的一道道斜线都还原样未动,可以想象,当时根本未经过打磨过,就草草地刻上了字。
??
碑上凿刻有“曹公讳霑墓”、“壬午”几个字,也不像一般碑文的写刻,就像是用凿子直接凿的,因为字体是笔画一样粗细、方方正正的字体,但毫无笔意,很可能是未经书写,匠人用凿子直接在石碑上凿刻而成的。
??
总之,该石碑给人以十分草率的印象。因为刻得很浅,字迹与石色一样,几乎已看不清楚,仔细看才可以辨认出来。
??
质疑
墓碑规格不合制度
??
正因为该墓石材质十分粗糙,引得部分红学研究者提出质疑。广州一位姓陈的研究者说:“石头陋旧,字也草率,不符合清朝对品官和士人墓葬的严格法律规定。”他找出《钦定大清通礼》卷五十《凶礼》上对士人墓葬的规定是:墓门、石碣圆首方趺,勒曰“某官某之墓”;无官则书“庶士某之墓”。将“曹雪芹墓碑?穴墓石?雪”跟上述法律规定对比一下就知道,这块石头既不是墓碑,也不是墓石。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从未有过一官半职,死后即使有墓碑或墓石,上面也绝无可能刻上“曹公”二字,按法律规定最多也就是“庶士曹讳霑雪芹之墓”。
??
最后,陈先生坚定地说:“‘曹雪芹墓碑?穴墓石?雪’就是一个弥天大谎,是毫无常识、丑陋怪诞的造假!”
??
石刻文法不合礼仪
??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参加了曹雪芹墓石的考证,据周汝昌回忆,那是在1992年的一个夏日。在对这块墓石做了一番考证后,周汝昌从墓石石质、镌刻、文法、字体、墓石出土地点多方面提出质疑。其中周汝昌认为,最大破绽在于石刻文法不合中华传统礼仪,依据张家湾镇所印证明文件表明,此石之出土地点原系曹家坟。既然是曹氏祖坟,岂有祖先无碑而子孙独有之理?另外该石为灰石粗岩石,石性极为粗糙。墓碑很少采用这种石头,因其不适合于镌刻,不能久历岁月,很快就会剥蚀。
??
回应
曹雪芹死前贫困所以碑糙
??
原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良认为,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墓葬的潦草符合其生前“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处境。他认为历史上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代、地点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块石碑的出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补史”作用。红学界如果只是以简单的书写格式标准去衡量这个问题,就会有失偏颇。
??
周良说,目前,文物界、历史界基本都认定这块墓石确实是曹雪芹的墓石。著名金石镌刻专家付大卣、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经过现场鉴定,都对这块墓石做出了“真品”的结论。“我们现在已经认定文物专家的看法,这块墓石确实是件文物,而红学专家的争论,我们暂不去考虑,这块墓石将在我们通州博物馆内长期展出。”周良说。
??
病死他乡无法按风俗入葬
??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杜景华认为,曹雪芹死以前,其家境已经非常困难了,为躲债主们讨债,他只好躲到百里之外的张家湾去。谁也不会料到,就在这时,久病在身的曹雪芹因不堪劳顿饥饿,竟突然病死。
??
按照风俗,外人的尸体是绝不能殓入棺木的,只好于他死亡的当天卷出去草草掩埋,那块石碑就是埋葬者为求得心理平衡,从良心上觉得对得起死者而草率制造的。
目击
墓石极为简陋
??
记者昨天来到通州区博物馆,在馆中看到了这块正在展览的石刻。
??
只见这块石刻被放置在展厅中一个玻璃展柜内。石刻高约1米左右,40多厘米宽,厚11厘米左右。从形制上看,该石刻应该是一块墓碑。墓碑是青石质地,做工非常粗糙,就像是一块普通的台阶石,只有粗加工,没有像一般墓碑那样细致。
??
记者注意到,石刻的碑面上粗加工时用凿子凿出来的一道道斜线都还原样未动,可以想象,当时根本未经过打磨过,就草草地刻上了字。
??
碑上凿刻有“曹公讳霑墓”、“壬午”几个字,也不像一般碑文的写刻,就像是用凿子直接凿的,因为字体是笔画一样粗细、方方正正的字体,但毫无笔意,很可能是未经书写,匠人用凿子直接在石碑上凿刻而成的。
??
总之,该石碑给人以十分草率的印象。因为刻得很浅,字迹与石色一样,几乎已看不清楚,仔细看才可以辨认出来。
??
质疑
墓碑规格不合制度
??
正因为该墓石材质十分粗糙,引得部分红学研究者提出质疑。广州一位姓陈的研究者说:“石头陋旧,字也草率,不符合清朝对品官和士人墓葬的严格法律规定。”他找出《钦定大清通礼》卷五十《凶礼》上对士人墓葬的规定是:墓门、石碣圆首方趺,勒曰“某官某之墓”;无官则书“庶士某之墓”。将“曹雪芹墓碑?穴墓石?雪”跟上述法律规定对比一下就知道,这块石头既不是墓碑,也不是墓石。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从未有过一官半职,死后即使有墓碑或墓石,上面也绝无可能刻上“曹公”二字,按法律规定最多也就是“庶士曹讳霑雪芹之墓”。
??
最后,陈先生坚定地说:“‘曹雪芹墓碑?穴墓石?雪’就是一个弥天大谎,是毫无常识、丑陋怪诞的造假!”
??
石刻文法不合礼仪
??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曾参加了曹雪芹墓石的考证,据周汝昌回忆,那是在1992年的一个夏日。在对这块墓石做了一番考证后,周汝昌从墓石石质、镌刻、文法、字体、墓石出土地点多方面提出质疑。其中周汝昌认为,最大破绽在于石刻文法不合中华传统礼仪,依据张家湾镇所印证明文件表明,此石之出土地点原系曹家坟。既然是曹氏祖坟,岂有祖先无碑而子孙独有之理?另外该石为灰石粗岩石,石性极为粗糙。墓碑很少采用这种石头,因其不适合于镌刻,不能久历岁月,很快就会剥蚀。
??
回应
曹雪芹死前贫困所以碑糙
??
原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良认为,曹雪芹一生穷困潦倒,墓葬的潦草符合其生前“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处境。他认为历史上关于曹雪芹的逝世年代、地点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块石碑的出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补史”作用。红学界如果只是以简单的书写格式标准去衡量这个问题,就会有失偏颇。
??
周良说,目前,文物界、历史界基本都认定这块墓石确实是曹雪芹的墓石。著名金石镌刻专家付大卣、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经过现场鉴定,都对这块墓石做出了“真品”的结论。“我们现在已经认定文物专家的看法,这块墓石确实是件文物,而红学专家的争论,我们暂不去考虑,这块墓石将在我们通州博物馆内长期展出。”周良说。
??
病死他乡无法按风俗入葬
??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杜景华认为,曹雪芹死以前,其家境已经非常困难了,为躲债主们讨债,他只好躲到百里之外的张家湾去。谁也不会料到,就在这时,久病在身的曹雪芹因不堪劳顿饥饿,竟突然病死。
??
按照风俗,外人的尸体是绝不能殓入棺木的,只好于他死亡的当天卷出去草草掩埋,那块石碑就是埋葬者为求得心理平衡,从良心上觉得对得起死者而草率制造的。
推荐关键字:考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带你看展览 | 长沙考古70年:一座城和一2022-07-18
- 现场|国博考古百余年春秋 国家博物馆考古2022-07-08
- 雅昌快讯|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2022-03-31
- 现场|西周大墓重启 青铜再现!北京考古取得2021-12-09
- 雅昌带你看展览|从一粒万年前的稻米说起 2021-11-22
- 雅昌讲堂|河南都挖出了哪些“逆天”国宝?2021-10-20
- 雅昌快讯 | 跨越18000年 湖南陶瓷史首次大规2021-09-28
- 雅昌会员 | 真正的考古现场究竟什么样?2021-03-26
- 艺术号·专栏 | 梁晓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2021-03-01
- 艺术播报 | 19个非法组织被取缔、全球第88件2021-02-21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