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这幅画从不属于奥地利”
作者:徐佳和 2006-02-14 09:20:59来源:《东方早报》
A-
A+
过去的一周,对于被纳粹掠走的艺术品来说极富戏剧性。周三,荷兰政府宣布将把价值5000万美元的202幅画作归还犹太收藏家后裔,随后,在维也纳,奥地利因无力支付1亿欧元的天价,只得将分离派画家克利姆特的肖像画精品归还原先的所有者—————89岁高龄的美国犹太老妇。
奥地利美术馆(AustrianGallery)的墙上,还悬挂着一颗20世纪早期世界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爱德华·蒙克的画作《夏日海滩之夜》(Sum-merNightontheBeach)。围绕这幅原属于作曲家古斯塔·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之妻艾尔玛·马勒的画作,马勒家族已经争战了几十年,名人、爱情、战争、阴谋在此期间构成了一幕幕的悲喜剧。
画作背后蕴深情
当艾尔玛·马勒的孙女玛丽娜·马勒(MarinaMahler)第一次看到祖母最喜欢的这幅画作时,她说:“我终于了解了艾尔玛,这是她最喜欢的画作,对她来说这意味着一切。”
艾尔玛·马勒的人生如风一般自由,她生于维也纳,一生与众多现代艺术舞台上的大师交往甚密……她早年与分离派绘画大师克利姆特就曾谱出恋曲。艾尔玛是个天才的作曲家,但是嫁给马勒后,他请求她只是“做一位妻子,而非同行”。马勒禁止年轻的妻子作曲,还禁止她单独会客。马勒去世后,艾尔玛先后与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Gropius)及奥地利诗人、作家韦菲尔(FranzWerfel)成婚,韦菲尔死后,纳粹的迫害使艾尔玛移居美国纽约。
1937年,艾尔玛和奥地利美术馆签订了一份协议,委托保管她的艺术品。1938年,艾尔玛离开奥地利,其继父摩尔把画作搬出美术馆,在没有经过她允许的情况下,1939年把这幅蒙克画作卖给了奥地利美术馆。但艾尔玛始终认为,“画作从来都不属于他们”。对艾尔玛来说,这幅画意味深长,其中的隐痛世人无法知晓———这幅画是艾尔玛的第二任丈夫沃尔特·格罗佩斯在他们的孩子曼侬出生时赠予她的礼物,而曼侬却于18岁时去世。“再也没有画作能够像那幅画般打动我。”艾尔玛在她的自传中写道。
1953年,艾尔玛针对这幅蒙克的画作向奥地利政府提出归还要求,但最终却因为“技术问题”遭到拒绝。
经年奋斗不放弃
在洛杉矶长大的玛丽娜·马勒的记忆中,祖母艾尔玛心爱的画作留下的阴影始终折磨着她,直到生命尽头,她从来没有承认这幅画属于奥地利美术馆。
1964年艾尔玛在纽约去世。1998年,新的归还法律在给了马勒家族一个机会,玛丽娜·马勒再度提出了归还要求。当时的判决一致公认玛丽娜的斗争建立在“历史和道德范畴上”———但最终又认为这件事在1953年就已经做出了定论。
1999年,奥地利归还委员会规定画作属于美术馆合法所有。
但现在,一系列归还案件的申诉成功让玛丽娜·马勒重新燃起了希望,且她也有了重量级人物的支持———因在类似的事件中屡屡获胜而闻名的维也纳大学法学专家弗兰兹·斯蒂芬·梅塞尔。根据梅塞尔教授的说法,画作如果能够归还马勒家族,它将体现出“正义的胜利”。玛丽娜已整理正式文本递交给奥地利方面。
但奥地利美术馆拒绝评论该案。奥地利政府昨天已经拒绝了归还蒙克画作的要求。玛丽娜·马勒表示决不放弃:“我真心希望,经历了多年的耽搁和屡遭拒绝之后,艾尔玛———怀着巨大的悲伤和她至死都在为之奋斗的画作能够回家,奥地利应该给予他的女儿最起码的公正。”
奥地利美术馆(AustrianGallery)的墙上,还悬挂着一颗20世纪早期世界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爱德华·蒙克的画作《夏日海滩之夜》(Sum-merNightontheBeach)。围绕这幅原属于作曲家古斯塔·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之妻艾尔玛·马勒的画作,马勒家族已经争战了几十年,名人、爱情、战争、阴谋在此期间构成了一幕幕的悲喜剧。
画作背后蕴深情
当艾尔玛·马勒的孙女玛丽娜·马勒(MarinaMahler)第一次看到祖母最喜欢的这幅画作时,她说:“我终于了解了艾尔玛,这是她最喜欢的画作,对她来说这意味着一切。”
艾尔玛·马勒的人生如风一般自由,她生于维也纳,一生与众多现代艺术舞台上的大师交往甚密……她早年与分离派绘画大师克利姆特就曾谱出恋曲。艾尔玛是个天才的作曲家,但是嫁给马勒后,他请求她只是“做一位妻子,而非同行”。马勒禁止年轻的妻子作曲,还禁止她单独会客。马勒去世后,艾尔玛先后与德国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Gropius)及奥地利诗人、作家韦菲尔(FranzWerfel)成婚,韦菲尔死后,纳粹的迫害使艾尔玛移居美国纽约。
1937年,艾尔玛和奥地利美术馆签订了一份协议,委托保管她的艺术品。1938年,艾尔玛离开奥地利,其继父摩尔把画作搬出美术馆,在没有经过她允许的情况下,1939年把这幅蒙克画作卖给了奥地利美术馆。但艾尔玛始终认为,“画作从来都不属于他们”。对艾尔玛来说,这幅画意味深长,其中的隐痛世人无法知晓———这幅画是艾尔玛的第二任丈夫沃尔特·格罗佩斯在他们的孩子曼侬出生时赠予她的礼物,而曼侬却于18岁时去世。“再也没有画作能够像那幅画般打动我。”艾尔玛在她的自传中写道。
1953年,艾尔玛针对这幅蒙克的画作向奥地利政府提出归还要求,但最终却因为“技术问题”遭到拒绝。
经年奋斗不放弃
在洛杉矶长大的玛丽娜·马勒的记忆中,祖母艾尔玛心爱的画作留下的阴影始终折磨着她,直到生命尽头,她从来没有承认这幅画属于奥地利美术馆。
1964年艾尔玛在纽约去世。1998年,新的归还法律在给了马勒家族一个机会,玛丽娜·马勒再度提出了归还要求。当时的判决一致公认玛丽娜的斗争建立在“历史和道德范畴上”———但最终又认为这件事在1953年就已经做出了定论。
1999年,奥地利归还委员会规定画作属于美术馆合法所有。
但现在,一系列归还案件的申诉成功让玛丽娜·马勒重新燃起了希望,且她也有了重量级人物的支持———因在类似的事件中屡屡获胜而闻名的维也纳大学法学专家弗兰兹·斯蒂芬·梅塞尔。根据梅塞尔教授的说法,画作如果能够归还马勒家族,它将体现出“正义的胜利”。玛丽娜已整理正式文本递交给奥地利方面。
但奥地利美术馆拒绝评论该案。奥地利政府昨天已经拒绝了归还蒙克画作的要求。玛丽娜·马勒表示决不放弃:“我真心希望,经历了多年的耽搁和屡遭拒绝之后,艾尔玛———怀着巨大的悲伤和她至死都在为之奋斗的画作能够回家,奥地利应该给予他的女儿最起码的公正。”
推荐关键字:国际艺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当前国际艺术交流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思路2020-06-30
- 3DPLUS感应 国际艺术邀请展2015-09-21
- 2014年十大国际艺术争议2014-12-29
- 艺术品在艺术抵押的玄机2014-09-03
- 解读艺术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2013-05-12
- 八桂文艺成就展示2013-04-18
- 傅丹获得本年度Hugo Boss奖2012-11-05
- 子虚乌有的“达芬奇国际艺术大赛”2012-01-06
- 第六届OCAT国际艺术工作室昨日启动交流2011-08-16
- 第六届OCAT国际艺术工作室昨日启动交流2011-08-16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