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我们可不可以收藏全世界

2006-02-10 09:58:31来源:《中国商报》
A- A+
  接连不断的国际艺术展览,每每川流不息的参观者,似乎已经把这样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徐湖平:南京博物院院长
  朱扬明:世界艺术馆副馆长、原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研究员
  朱浩云:艺术市场评论家
  张 娟:记者

  日前,国内首家以介绍和展览国外艺术为主的艺术馆——世界艺术馆在北京世纪坛揭幕。据悉,世界艺术馆将以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作为开幕展览,并在此后将陆续举办印象派画展、梵高作品展等固定的专题展览。就在世界艺术馆诞生前不久,一场名为《走入中国——西方艺术大师精品展》在北京展出、销售。画展收入了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等13位19世纪到20世纪欧洲及美国顶尖级艺术家的24幅作品。国外大师的艺术精品似乎开始走入我们的艺术生活。

  但是,与国外相比,国内至今也没有一家以收藏国外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国内的藏家们对国外艺术品似乎也不大“感冒”。是文化差距?是财力受限?是欣赏水平不及?还是夜郎自大?有没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关注国外艺术品的收藏?国外大师作品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收藏世界先要读懂世界

  徐湖平:引进国外艺术是迟早的事情。

  关注国外艺术肯定有必要。艺术属于人类共同的财富,需要交流、交融。我们国家目前的特点是,非常强调中国文物的回流,最近就有不少回流文物的展览,像瑞典藏中国陶瓷展之类。在拍卖场上,拍卖从海外征集的中国艺术品更是家常便饭。这是个好现象。因为,这是国家富强的象征,艺术品也要往价格高的地方流通。但,这同时也凸显出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就是以“我”为主,总觉得"我"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可实际上呢?比如非洲,也有非常灿烂辉煌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品,丝毫无不亚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再比如,欧洲的油画那就是世界最顶级的。可我们还是目光比较狭隘,就盯着自己的东西。

  目前,在国内有2000多家博物馆,可都展示的是中国自己的文物艺术品,介绍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艺术,没有一家博物馆以推介、收藏国外艺术品为主。国外的情况就不一样,比如大英博物馆就是以收藏中国文物、埃及文物等国外的文物而知名。所以,我认为,一方面,国家应该开始关注国外艺术的引进、交流、收藏;另一方面,国内的收藏家也应该把国外艺术品纳入收藏视野。为什么呢?你想想,你如果收藏国外艺术品,那在国内就是物以稀为贵,你拥有博物馆都没有的东西,那收藏、投资的价值当然难以估量。其实,最近一两年,情况有了许多好转,一些国外艺术品的展览也办得相当不错,但还是需要把视野进一步拓宽。

  朱扬明:有必要出现一家以介绍、展示、收藏国外艺术为主的博物馆。

  中国人需不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艺术?当然需要!中国越来越需要了解世界,走进世界。我们以前的文物走出去很多,但是大量国外艺术却走不进来。我们怎么去了解国外艺术呢?毕竟中国人能出国,到国外看展览、参观博物馆的还是小部分。这也非常迫切地要求国内要有一个长期、固定展示、收藏国外艺术的平台。

  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但中国的博物馆都是以自己国家的文物收藏为主,没有以世界其他国家艺术的展览、收藏为主的场所。而日本、英国、美国的博物馆没有一家是只陈列本国的艺术品的,必定有其他国家的文物艺术品。

  朱浩云:收藏国外艺术品也是一种投资渠道。

  收藏是一种有欲望的事情。什么欲望呢?那就是要收藏最好的东西。西方的艺术品,比如毕加索、梵高的油画那是世界最顶级的艺术品,在西方国家,这些都是硬通货。拿到银行里去抵押都是可以的。许多国外大师的作品代表的是全球艺术的最高水平,投资、收藏价值显而易见。

  另外,收藏的国际化也是一种世界潮流,这就包括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运作和收藏理念、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方向。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就好比爬山,只要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开始关注国外的艺术品,要知道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大国之一,当然也有收藏和投资国外艺术品的可能性,所缺的不过是时间。应该说,将国外艺术品纳入收藏投资视野是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经济实力与人才储备尚有差距

  朱浩云:还属于新兴市场,不成气候。

  中国现在的拍卖市场还不完善,拍品主要是国内的艺术品,大部分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者艺术修养跟不上,投机的氛围太浓,使得中国的收藏还没有融入到世界收藏大潮中。而在中国拍卖市场上,国外艺术品拍卖可谓凤毛麟角,就算有也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属于新兴市场,不成气候。这里面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就主观原因来讲,国外的艺术与我们毕竟有文化差距,不可能一下子就有文化上的认同感,并且,国人的欣赏水平也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国外艺术我们不了解、欣赏不了,自然也就不会去收藏。正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欣赏水平不及阻碍了我们与国外艺术品的交流、交融。对国外艺术品缺乏了解也使投资者不敢贸然介入。因此,国外大师作品不但征集困难,受关注度也不高。

  从客观上讲,国外的艺术品价格还是偏贵。一些顶级大师的作品,如梵高的《马歇尔医生》、《向日葵》和毕加索的一些油画,一拍就是几千万美元的天价,相当于人民币上亿元,这非一般投资者、收藏家所能企及。经济实力达不到那一步,使得大部分人对国外艺术品敬而远之。另外,国家的政策也没有跟不上,比如说毕加索的作品在西方是硬通货,这在中国就不可能。

  朱扬明:艺术修养还比较低,捐赠意识也没有形成。

  我们这次建的世界艺术馆,为什么不叫“世界艺术博物馆”呢?因为,它的功能主要是展览、推介国外艺术,但却没有收藏的功能,所以不能叫博物馆。之所以没有收藏功能,是因为现在谈收藏国外艺术品,尤其是国外顶级的艺术品,还有点天方夜谭。首先是财力不到。国家一年能拿出多少钱来购买艺术品呢?又能拿出多少钱来购买国外的艺术品呢?那么,靠藏家捐赠?是的,国外许多博物馆的藏品大多以接受捐赠为主,博物馆的运作也大多靠社会资金来支持。问题是,在中国,捐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中国的藏家、艺术家的觉悟也没到那一高度。

  其实,中国没有一家以收藏国外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没错,大英博物馆以收藏国外文物著名,但也应该看到,这是上百年的积累,它藏有印度文物一点都不奇怪,当年的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印度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再说美国的博物馆,他们有钱啊!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多强是现在中国没办法相比的。所以,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收藏国外艺术品的博物馆,而是艺术修养还不高,对国外的艺术不了解,捐赠的意识没有形成。至于说建立藏品更不是一、两天的问题,得几十年、上百年。

  徐湖平:缺乏了解世界艺术的人才。

  经济实力没有那么雄厚,买不起国外一些顶级艺术品这是制约国外艺术品走进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是缺乏了解世界艺术的人才,国内也几乎没有专门研究国外艺术的队伍。正因为不够精通,一些精品放在面前也未必认识,当然不敢轻易涉足。

  现在应该着手准备

  朱扬明:从现在开始培养了解世界艺术的人群。

  别说是了解世界艺术的人群,中国现在就是定期参观博物馆,了解本国艺术的人都很少。这方面需要做很多工作。海外就很重视培养观众,从小培养看博物馆的习惯。海外的艺术课在博物馆里上,老师带着学生到艺术馆看作品,小孩子看着作品做作业,从小养成了这种习惯。所以在海外,一般的博物馆观众都很多。海外为什么注重小学、中学、大学看博物馆的教育呢?从小就要培养观众群,将来产生的既是观众,又有学美术史,成为艺术家的人。从小养成的爱好,长大了就不太容易丢掉。

  中国在这方面培养和宣传却很弱。要收藏世界艺术,首先要了解吧?这就更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观众、培养人才。北京的这个世界艺术馆之所以建立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定期举办展览,把国外优秀的艺术介绍给国人,把国外大师的真迹展现在更多人的面前,这是非常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

  徐湖平:指定专门的博物馆来收购国外艺术品。

  不一定非得要买国外顶级大师的作品,可以从一些价钱还比较低但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买起。我有个朋友去非洲旅游购买了许多非洲土著民族的工艺品,回国后办了个展览也相当轰动。这些民间工艺品也是值得收藏的国外艺术品。国家应该指定专门的博物馆来做这样的收购。此外,民间收藏的最终出路还是博物馆,因此,捐赠意识的培养也是很必要的。国外的捐赠意识为什么浓厚?因为,国外捐赠有诸如抵税之类的优惠政策,捐赠意识的培育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

  朱浩云:培养市场,培养顾客群。

  收藏、投资国外艺术品要想形成气候,还是需要一定的市场运作,培养起一定规模的顾客群和市场。除了让收藏者通过展览,亲眼目睹西方的艺术品,增加一些感性的认识,提高文化品位外,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投资价值定购财力所能承担的作品,把市场培育起来了,想不火都不行。不过,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推荐关键字:当代艺术行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