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古旧书刊在槌声中涨起来

作者:谢其章 2006-02-10 09:11:07来源:《中国商报》
A- A+
  不必讳言,今天市面上买卖的古旧书刊,多数人看重的是它的经济价值,而非阅读利用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这也无可厚非。图书虽然是一种特殊商品,尽管特殊,但是商品的属性是一点也不会因此而改变的。只有这样看待问题,我们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一些本不该值那么多钱的书,现在却拍卖到了那么高的价位。这是不久前结束的中国书店第34期“大众收藏书刊资料拍卖会”带给笔者的一个思考。仅就这几百件拍品的总价格而言,如果是几年前,能拍卖到现在价格的三分之一就算很不错的了。而现在,总落槌价即达47万余元,总成交率也高达7成以上。过去是藏书者参与得多,如今是书商参与得多,书商买书是为了卖,书商出得起的价,证明还有利润空间,说明古旧书刊的总趋势仍然是“看涨”。

  这场拍卖古籍依旧是拍场上的主角,近现代出版物虽然有后来居上之势,但若欲与古籍争夺市场份额仍然欠火候。其中清光绪十年(1884)影刊本《影旧钞卷子本玉烛宝典》3册,3500元底价,5800元落槌;清雍正文瑞楼刊本《高青邱诗集注》1函12册,3500元起拍,4200元落槌;清康熙垂云堂刊本《才调集》竹纸4册,3000元底价,5500元成交;“元版零页”1张,无底价拍卖,2500元成交;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内府刊本《性理大全书》1册,棉白纸,包背装,1500元起拍,5600元落槌。第117号拍品是15箱总计465册的古书(清刊本、排印本、抄本),里面列有清单大约是167种书,经史子集咸备,底价为7万元,10万元落槌,您能认为买家是为了去阅读或去做学问吗?早该改变观念了。不妨换一种眼光打量书刊拍卖会——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进点货、囤点货很正常。

  《越缦堂日记》是近代名人日记中的巨著,影响很大,却一直没有出过排印本,仍是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影印本,9函64册,够壮观。2000元底价,5200元成交,这回该是拍回去出版排印本了吧,我如此幻想。董康的《书舶庸谈》早已出过铅字排印本了,但好古者仍愿意出1000元(底价400元)买民国的影印本。

  医书拍得非常之好,我总有一点搞不明白,医书该算是实用型图书吧,但是哪里会有这么多医务工作者参加拍卖会,来买专业书呢?其中,清抄本《针灸集要》1册,400元底价,4200元落槌;《针灸易学》清刊本1函6册,以底价3000元成交;清刊本《异授眼科》2册,无底价,1300元成交。

  195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珂罗版印本(轴)《八十七神仙卷》,我家原有一个,挂在睡床的上方,从小就是天天看着它睡觉的,定价似乎是4元钱。本场上拍了一件,500元底价,800元成交。不是我买的,再怀旧也要考虑成本。《新戏考》(1936年新戏考合作社出版)1厚册,500元底价,竟然拍到4800元成交,此书资料丰富,价也够冲的。“同学录”是个集藏的好选题,现在还少有人关注,台湾近现代史料集藏家秦贤次先生20年前动手搜集,据称已达几千件藏品之规模。本场有几件上拍,1948年《国立政治大学法官训练班第三期毕业同学录》1册,无底价,450元成交;1948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职员学生名册》1册,无底价,450元成交,物有所值,“北平艺专”太值得回忆了。

  质量差、书品差的十几种平装旧书居然也全拍出去了,只能以“物以稀为贵”来解释。1934年初版的《希腊拟曲》200元底价,800元成交,还算旧平装里不错的。1929年北新书局版《壁下译丛》无底价,400元成交。周氏兄弟的著译是集书之热门,无论怎样都能拍出。

  地图、旧照片、名人手札仍不乏买家,地图和老照片问题似不大,名人书札的可信度受名人书画信誉的拖累,应该小心从事了。
推荐关键字:杂项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