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西客: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
2006-02-09 15:29:43来源:世艺网
A-
A+
瑞士人乌利·西客在某一个范围内被定义为"完整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人"。1979年西客初来中国,是作为瑞士一家企业的副总裁与中国建立一个合资企业,那是全世界第一个与中国合资的企业。对西客来说这个职位就是个衔接人,联系瑞士和中国两边的工作,因此有一半的时间他是在中国度过的,这样持续了好几年。1995年初到1998年底的4年时间里,西客出任瑞士驻中国大使,让他有更集中的时间了解中国。从初来中国的时候起,西客就开始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而真正的收藏是在90年代。90年代初他收藏了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那是一位女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西客开始大范围有系统地收藏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到现在,他已收藏了上千件作品。
2002年的新年刚过,瑞士人乌利·西客与他创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奖金协会"的评委又开始评选这一届参加申请的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奖金协会"从 1998年开始,邀请居住在中国的、未满35岁的中国艺术家来申请这个奖金,由评委做出评选,最后被选出的艺术家会获得3000美圆的奖金,评委会由来自中国的批评家、艺术家和来自国际的著名策展人以及西客本人组成。2000年的时候他们对有关项目做了一些调整,包括取消了申请艺术家的年龄限制。今年的评选是第三次。
每次的评选他们都收到上百份艺术家的申请,但依然有艺术家对是否参加评选犹豫不决。这不仅是表面讨论的对评选标准的疑问,还有一个因素是西客这位与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极深渊源的特殊人物。
1月20日,这次"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评审工作期间,西客先生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
舒可文: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和推介引人注目,最初是什么原因让你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如此大的热情?
西客:我年轻的时候就对艺术有很大的兴趣,当然是西方的艺术,也做这方面的收藏,来到中国自然就会注意我的新的生活环境中的艺术,对我来说在中国工作是我的职业,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非常重要,收藏是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式,当代艺术从一个角度更大程度地放映了中国的现实,人们的状态。我没有兴趣去收藏所谓美丽的作品,而是更希望能接近和了解这个社会。
舒可文: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当代艺术?
西客:从反映中国的现状和人们的心态这点来说,中国有一个非常生动和活跃的艺术景象。中国有一个很广泛、技巧很成熟的艺术基础,艺术家都有很好的技巧训练,虽然这不能保证有好的作品,但的确为出现好作品提供了条件。另外一个尤其引起我兴趣的原因是,从国际角度来说,中国的艺术并不是主流艺术。
舒可文:主流的艺术是什么样的呢?
西客: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艺术基本是一种无法知道其原始语言的艺术,所谓原始语言就是用同样的方式解决同样问题的。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由于大家都知道其他人做什么,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所影响,所以国际上的潮流和时尚不断地更替。但中国当代艺术在一个很长的阶段中不是这个游戏的一个部分,好的艺术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我的意思是说它曾经是很特殊的,现在它越来越明显地进入到国际潮流中,因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来往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当中,中国艺术会损失一些品质,同时也得到一些新的品质。所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好的或坏的作品,而不是中国的或外国的作品。
舒可文:你收藏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西客:有一个原则,我希望收藏一个总体的规模,全面的看法,而不一定都是好的作品。在这个观念下,希望我收藏的作品能表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总体状态。这里有两个标准,一些作品更明确地表现了中国的现状,另一些作品则比较纯粹,它们并不一定表现为"中国的"艺术,而是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称得上是很好的作品。
舒可文:可以举例说哪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一个标准下的作品
西客:不好说。这样说也不公平,容易有误导的作用。
舒可文:除了收藏,你也在向世界推介这些作品。
西客: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北约艺术",所有有名的策展人在他们的展览里都忽略了中国的艺术,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它是"北约艺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在我看来,中国有世界上一流的艺术家,理应得到一流的认可。所以我以各种方式向世界上有权力决定展览的人介绍中国艺术,我一直在说服这些人。
舒可文:48届威尼斯双年展有那么多中国艺术家参加,占了参展艺术家总数的20%。当时有传说是你在幕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西客:那只是我这种努力的一个结果,我就是要把中国艺术介绍给重要的展览和策展人。当塞曼(48、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来到中国考察后,他跟我有同感。一个世界级的展览,有世界级野心的活动,就一定得包括中国艺术。我现在认为并不是要有"中国艺术展",而是不管做什么展览,有可能是关于月亮的或关于战争的,都应该有中国艺术家,他们对这些主题也会有他们的说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否则中国艺术就会一直被当作地域性的、猎奇的对象。
舒可文:这种状况得到改变了吗?
西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还需要大量的说服和令人信服的工作,也需要那些对艺术有重要影响的人的广泛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家有更好的作品。我只是打开门,最终是要作品自己说话的。其实我只是若干人中之一,有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我不希望人们认为只有我在做。
舒可文:你收藏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吗?
西客:我很尊重它,但我了解的很少。当我有机会的时候我都会去看,因为这也能帮助我了解当代艺术的来源。
舒可文:你是否也收藏西方艺术作品?
西客:我已经停止了对其他艺术的收藏,因为能力有限,当然没有放弃对其他当代艺术的关注,这也同样有益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对我来说,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更重要,这不仅因为我熟悉它,也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人系统地做这件事。在中国没有建立当代艺术的收藏系统,别的地方也没有。我没听说过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机构或收藏家来收藏自己的当代艺术,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状况。
舒可文:你能估计一下你走访过多少中国艺术家吗?
西客:我走访过几百个艺术家的工作室,看他们的作品,和他们交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1979年以来我作为一个商人、作为一个外交官、作为一个对中国艺术有极大兴趣的人,我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我对中国的了解很广泛,当然不能说我就是个中国人,也不能说我懂得中国的所有事情,我知道我有一个限度。但我也没碰到一个能了解中国所有事情的中国人。
舒可文:你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中,更感兴趣的是"艺术",还是"中国"?
西客:很可能是中国。好的作品就像动力一样使我的头脑能够运转起来,更多地认识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当然我无法真正区分艺术和生活,因为艺术作品仅仅是一个产品,是一个表面的状态,但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表面进入到现实中。能使人深入到表面之后,这是一个好作品的基本素质。除了我作为商人和外交官的渠道,当代艺术给了我另一个渠道使我进入到我要了解的领域--中国。最终我们的话题是中国。
舒可文:毕竟是外交官,说话如此周到。
西客:(笑)我不止是这样说,我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和外交官的不同。
2002年的新年刚过,瑞士人乌利·西客与他创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奖金协会"的评委又开始评选这一届参加申请的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奖金协会"从 1998年开始,邀请居住在中国的、未满35岁的中国艺术家来申请这个奖金,由评委做出评选,最后被选出的艺术家会获得3000美圆的奖金,评委会由来自中国的批评家、艺术家和来自国际的著名策展人以及西客本人组成。2000年的时候他们对有关项目做了一些调整,包括取消了申请艺术家的年龄限制。今年的评选是第三次。
每次的评选他们都收到上百份艺术家的申请,但依然有艺术家对是否参加评选犹豫不决。这不仅是表面讨论的对评选标准的疑问,还有一个因素是西客这位与中国当代艺术有着极深渊源的特殊人物。
1月20日,这次"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评审工作期间,西客先生接受了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
舒可文: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和推介引人注目,最初是什么原因让你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如此大的热情?
西客:我年轻的时候就对艺术有很大的兴趣,当然是西方的艺术,也做这方面的收藏,来到中国自然就会注意我的新的生活环境中的艺术,对我来说在中国工作是我的职业,深入的了解这个国家非常重要,收藏是了解中国的另一种方式,当代艺术从一个角度更大程度地放映了中国的现实,人们的状态。我没有兴趣去收藏所谓美丽的作品,而是更希望能接近和了解这个社会。
舒可文:你如何评价中国的当代艺术?
西客:从反映中国的现状和人们的心态这点来说,中国有一个非常生动和活跃的艺术景象。中国有一个很广泛、技巧很成熟的艺术基础,艺术家都有很好的技巧训练,虽然这不能保证有好的作品,但的确为出现好作品提供了条件。另外一个尤其引起我兴趣的原因是,从国际角度来说,中国的艺术并不是主流艺术。
舒可文:主流的艺术是什么样的呢?
西客:现在国际上的主流艺术基本是一种无法知道其原始语言的艺术,所谓原始语言就是用同样的方式解决同样问题的。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由于大家都知道其他人做什么,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所影响,所以国际上的潮流和时尚不断地更替。但中国当代艺术在一个很长的阶段中不是这个游戏的一个部分,好的艺术家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我的意思是说它曾经是很特殊的,现在它越来越明显地进入到国际潮流中,因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来往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当中,中国艺术会损失一些品质,同时也得到一些新的品质。所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好的或坏的作品,而不是中国的或外国的作品。
舒可文:你收藏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西客:有一个原则,我希望收藏一个总体的规模,全面的看法,而不一定都是好的作品。在这个观念下,希望我收藏的作品能表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总体状态。这里有两个标准,一些作品更明确地表现了中国的现状,另一些作品则比较纯粹,它们并不一定表现为"中国的"艺术,而是无论放在何时何地都称得上是很好的作品。
舒可文:可以举例说哪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一个标准下的作品
西客:不好说。这样说也不公平,容易有误导的作用。
舒可文:除了收藏,你也在向世界推介这些作品。
西客: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北约艺术",所有有名的策展人在他们的展览里都忽略了中国的艺术,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它是"北约艺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在我看来,中国有世界上一流的艺术家,理应得到一流的认可。所以我以各种方式向世界上有权力决定展览的人介绍中国艺术,我一直在说服这些人。
舒可文:48届威尼斯双年展有那么多中国艺术家参加,占了参展艺术家总数的20%。当时有传说是你在幕后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西客:那只是我这种努力的一个结果,我就是要把中国艺术介绍给重要的展览和策展人。当塞曼(48、49届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来到中国考察后,他跟我有同感。一个世界级的展览,有世界级野心的活动,就一定得包括中国艺术。我现在认为并不是要有"中国艺术展",而是不管做什么展览,有可能是关于月亮的或关于战争的,都应该有中国艺术家,他们对这些主题也会有他们的说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改变,否则中国艺术就会一直被当作地域性的、猎奇的对象。
舒可文:这种状况得到改变了吗?
西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还需要大量的说服和令人信服的工作,也需要那些对艺术有重要影响的人的广泛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国艺术家有更好的作品。我只是打开门,最终是要作品自己说话的。其实我只是若干人中之一,有很多人在做这个工作,我不希望人们认为只有我在做。
舒可文:你收藏中国古典艺术作品吗?
西客:我很尊重它,但我了解的很少。当我有机会的时候我都会去看,因为这也能帮助我了解当代艺术的来源。
舒可文:你是否也收藏西方艺术作品?
西客:我已经停止了对其他艺术的收藏,因为能力有限,当然没有放弃对其他当代艺术的关注,这也同样有益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对我来说,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更重要,这不仅因为我熟悉它,也因为到现在为止没有人系统地做这件事。在中国没有建立当代艺术的收藏系统,别的地方也没有。我没听说过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机构或收藏家来收藏自己的当代艺术,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状况。
舒可文:你能估计一下你走访过多少中国艺术家吗?
西客:我走访过几百个艺术家的工作室,看他们的作品,和他们交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1979年以来我作为一个商人、作为一个外交官、作为一个对中国艺术有极大兴趣的人,我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我对中国的了解很广泛,当然不能说我就是个中国人,也不能说我懂得中国的所有事情,我知道我有一个限度。但我也没碰到一个能了解中国所有事情的中国人。
舒可文:你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中,更感兴趣的是"艺术",还是"中国"?
西客:很可能是中国。好的作品就像动力一样使我的头脑能够运转起来,更多地认识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当然我无法真正区分艺术和生活,因为艺术作品仅仅是一个产品,是一个表面的状态,但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表面进入到现实中。能使人深入到表面之后,这是一个好作品的基本素质。除了我作为商人和外交官的渠道,当代艺术给了我另一个渠道使我进入到我要了解的领域--中国。最终我们的话题是中国。
舒可文:毕竟是外交官,说话如此周到。
西客:(笑)我不止是这样说,我也是这样做的,这就是我和外交官的不同。
推荐关键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