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高磊 背心 摄影师 访谈录
2006-02-06 09:11:32来源:《映像PHOTO》试刊号
A-
A+
“请进请进,麻烦你脱鞋。这里的地板,我每天都要用舌头舔一遍。”一进门,就听见高磊礼貌却是满脸认真地交待着。
放眼望去,原来130多平米,一尘不染的地板上摆满了各种物件:爱普生打印机、 工作台上的23英寸的屏幕?苹果电脑、IMACON949扫描仪、爱色丽分光光度仪,以及一大堆制作完成和待制作的图片,共同组成了一个目前为止国内最先进、最专业的数码输出工作室。
“让你看看我这几天的成果。”说话间,高磊已拿出一张刚刚制作完成的,一组美国摄影师Christophe AGOU (克里斯托夫·阿古)拍摄的地铁图片。“我最喜欢这张,一张普通的地铁照片,居然被他拍出了宗教色彩。”
“还有这张”,他又拿出一张彩色的照片——摄影师Hans NELEMAN(汉斯 耐勒曼)
拍摄的一组《夜晚的其卡斯》的图片,“这个摄影师太厉害了,他居然是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我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得到这些人的许可的?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他把妓女拍成了有着自我尊严的普通女人,而我们国内的很多人却把普通人拍得和妓女似的。”一串连珠炮式的轰炸,还有那手上崭新的白手套,双手捧着照片的那份尊重,深深地感染了我。
2000年圣诞节,我们夹裹着寒风走进暖气十足的宾馆房间,一位帅气的男士,坐在床上大谈特谈着“GPRS”的发明者,发展史以及各项功能,旁边是七八个竖着耳朵,听着两眼有些发呆的男同胞。现场唯一的一位女士,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数据,名字,功能,统统的记不住。只是坐在一旁惊讶于,一个人要喝多少酒才能把那么多厚的说明书,那么多的资料都了如指掌!
今天的高磊,已不再是那个大款级摄影器材发烧友的“背心”。
2002年夏天,手机来电显示“背心”。
“我是背心,我要去法国上两年学,特意打个电话与你告别。”
“学什么?”
“摄影,那是一个世界顶级的摄影学校。”
“你不是开玩笑吧?”一向以为作为一位在商场上如水得鱼,事业有成的他,摄影自然是闲暇时间的有品味的消遣,怎么会大老远地跑到法国,而且还要两年的时间去深造。
回答是确切的,但我仍然以为,那只不过是他为自己出国找了一个美丽的借口。
2003年秋天,收到他的EMAIL,里面非常详细地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传统黑白暗房的捍卫者,转变为数码暗房的推动者的历程。我才相信,他是玩真的。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一个人驾着一辆车前往非洲,拍摄回来的图片与大量的文字,我才知道,他绝对不是玩的!
2004年初,一封非常详细的以色列拍摄计划书摆在了我的面前。
没有任何单位的指派,没有任何人的担保,他要从霓裳艳影,浓香四溢,以悠闲地享受生活而著称的人间天堂——巴黎,奔赴硝烟不断,炮火连天,随时随地面对死亡的人间地狱——加沙,进行了为期87天的拍摄。很多人都在为他祝福,为他担心,甚至劝告他。我保持沉默,甚至都没有为他做什么。即使在巴以冲突异常激烈,他长期没有音讯,关心他的人都寝食难安的时候,我仍然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忧。
因为潜意识告诉我,作为曾为军人的他,挂在西藏纳木错悬崖等待救援人员的时候,仍然绘声绘色地为身边吓得要哭的女生讲笑话的他,这不过是又一次的人生体验。
他确实回来了,带回了上万张底片。摄影语言的西方化,毫不掩饰的掌控力体现在每一个画面中;每幅照片中的战地信息,无处不在的人文关爱,就像一记重拳,击中观者内心。
今天,面前这些由高磊亲手精心制作出来的照片,让我这个一听技术数据就头大的人,居然也跃跃欲试,不知死活地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虽然也是扫描,PS修片,色彩管理校对色调,输出,谁都知道,谁都了解的步骤。可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如何做,才能把肉眼无法看到的底片中的细节,制作出的照片却清晰可见?
如何做,才能在保持高光部分清晰的情况下,暗部的细节仍然毫发无伤?
如何做,才能知道,这样的色调才是最适合这张照片的色调?才能让受众更准确地甚至升华理解拍摄者的表现意图?
如何做,才能在黑白照片上,输出纯正的红墨绿盒ean候,仍然给OU (蓝三原色,而爱普生的墨盒只提供品青黄的颜色.
“一张好的照片需要摄影师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按下快门。”此时,我要说,“一张好的照片,需要摄影师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拉下快门”,仅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它还需要后期制作者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鉴赏眼,利用高超的技术,制作出精准的效果。专业的后期加工是对摄影师拍摄照片的升华,绝对不是单纯的匠人。
一个摄影师可以为前期拍摄投入上万元,却不愿为后期制作多花几百元。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专业后期制作的绝妙之处,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后期制作带给他的价值回报。高磊的出现,已让很摄影艺术家看到了这一点。
放眼望去,原来130多平米,一尘不染的地板上摆满了各种物件:爱普生打印机、 工作台上的23英寸的屏幕?苹果电脑、IMACON949扫描仪、爱色丽分光光度仪,以及一大堆制作完成和待制作的图片,共同组成了一个目前为止国内最先进、最专业的数码输出工作室。
“让你看看我这几天的成果。”说话间,高磊已拿出一张刚刚制作完成的,一组美国摄影师Christophe AGOU (克里斯托夫·阿古)拍摄的地铁图片。“我最喜欢这张,一张普通的地铁照片,居然被他拍出了宗教色彩。”
“还有这张”,他又拿出一张彩色的照片——摄影师Hans NELEMAN(汉斯 耐勒曼)
拍摄的一组《夜晚的其卡斯》的图片,“这个摄影师太厉害了,他居然是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我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得到这些人的许可的?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他把妓女拍成了有着自我尊严的普通女人,而我们国内的很多人却把普通人拍得和妓女似的。”一串连珠炮式的轰炸,还有那手上崭新的白手套,双手捧着照片的那份尊重,深深地感染了我。
2000年圣诞节,我们夹裹着寒风走进暖气十足的宾馆房间,一位帅气的男士,坐在床上大谈特谈着“GPRS”的发明者,发展史以及各项功能,旁边是七八个竖着耳朵,听着两眼有些发呆的男同胞。现场唯一的一位女士,基本上是左耳进右耳出,数据,名字,功能,统统的记不住。只是坐在一旁惊讶于,一个人要喝多少酒才能把那么多厚的说明书,那么多的资料都了如指掌!
今天的高磊,已不再是那个大款级摄影器材发烧友的“背心”。
2002年夏天,手机来电显示“背心”。
“我是背心,我要去法国上两年学,特意打个电话与你告别。”
“学什么?”
“摄影,那是一个世界顶级的摄影学校。”
“你不是开玩笑吧?”一向以为作为一位在商场上如水得鱼,事业有成的他,摄影自然是闲暇时间的有品味的消遣,怎么会大老远地跑到法国,而且还要两年的时间去深造。
回答是确切的,但我仍然以为,那只不过是他为自己出国找了一个美丽的借口。
2003年秋天,收到他的EMAIL,里面非常详细地讲述了他是如何从一个传统黑白暗房的捍卫者,转变为数码暗房的推动者的历程。我才相信,他是玩真的。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一个人驾着一辆车前往非洲,拍摄回来的图片与大量的文字,我才知道,他绝对不是玩的!
2004年初,一封非常详细的以色列拍摄计划书摆在了我的面前。
没有任何单位的指派,没有任何人的担保,他要从霓裳艳影,浓香四溢,以悠闲地享受生活而著称的人间天堂——巴黎,奔赴硝烟不断,炮火连天,随时随地面对死亡的人间地狱——加沙,进行了为期87天的拍摄。很多人都在为他祝福,为他担心,甚至劝告他。我保持沉默,甚至都没有为他做什么。即使在巴以冲突异常激烈,他长期没有音讯,关心他的人都寝食难安的时候,我仍然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忧。
因为潜意识告诉我,作为曾为军人的他,挂在西藏纳木错悬崖等待救援人员的时候,仍然绘声绘色地为身边吓得要哭的女生讲笑话的他,这不过是又一次的人生体验。
他确实回来了,带回了上万张底片。摄影语言的西方化,毫不掩饰的掌控力体现在每一个画面中;每幅照片中的战地信息,无处不在的人文关爱,就像一记重拳,击中观者内心。
今天,面前这些由高磊亲手精心制作出来的照片,让我这个一听技术数据就头大的人,居然也跃跃欲试,不知死活地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虽然也是扫描,PS修片,色彩管理校对色调,输出,谁都知道,谁都了解的步骤。可出来的效果就是不一样。
如何做,才能把肉眼无法看到的底片中的细节,制作出的照片却清晰可见?
如何做,才能在保持高光部分清晰的情况下,暗部的细节仍然毫发无伤?
如何做,才能知道,这样的色调才是最适合这张照片的色调?才能让受众更准确地甚至升华理解拍摄者的表现意图?
如何做,才能在黑白照片上,输出纯正的红墨绿盒ean候,仍然给OU (蓝三原色,而爱普生的墨盒只提供品青黄的颜色.
“一张好的照片需要摄影师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按下快门。”此时,我要说,“一张好的照片,需要摄影师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拉下快门”,仅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它还需要后期制作者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鉴赏眼,利用高超的技术,制作出精准的效果。专业的后期加工是对摄影师拍摄照片的升华,绝对不是单纯的匠人。
一个摄影师可以为前期拍摄投入上万元,却不愿为后期制作多花几百元。那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专业后期制作的绝妙之处,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后期制作带给他的价值回报。高磊的出现,已让很摄影艺术家看到了这一点。
推荐关键字:当代摄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推新展:20002020-05-30
- 【雅昌专稿】如何阅读当下的摄影艺术?以山2020-02-16
- 【雅昌专稿】让-吕克•蒙特罗索:七大展览构2019-04-24
- “涂像”——上海当代摄影10人展即将揭幕2019-03-31
- 洞见中的突围:“无境的追寻”中国当代摄影艺2018-12-25
- 【观察】 观念摄影,不再是“图像生产者”?2018-08-06
- 中国当代摄影在旧金山成为主角2018-03-26
- 将演绎现实进行到底——聚焦杨福东的影像世2017-11-12
- 记录和复制意味着什么?中德当代摄影展“复2017-11-27
- 【雅昌快讯】以“废话集”探讨当代摄影“现2017-11-2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