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旧信封里趣味多

2006-01-13 08:58:49来源:《中国商报》
A- A+
  前几日逛南昌滕王阁艺术品市场时,老远就发现一个地摊前围了四五个人,他们都蹲在地上专心致志地挑选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走近一看才知,一对中年夫妻摆的地摊上堆满了大大小小、五花八门的旧信封,每个只售两角钱,足足有五六千枚,堆得跟小山似的,看来他们都是集邮爱好者。

  我也是一位有着10年邮龄的集邮爱好者,自1997年邮票贬值、邮市一泻千里以来就不再集邮了,所以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小声嘟哝了一句:“还有人集邮呀!”没想到竟被一位低头挑旧信封的人听到了。他抬起头友好地说:“这你就老外了,这旧信封上的邮戳有不少名堂哩!”就是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无形中又增加了我的一项兴趣爱好。当时听了此话,我立即与他攀谈并虚心请教起来。他说,现如今的集邮者大多都是集未使用过的新邮票,尤其是1997年邮市疯潮时,许多人都是整版、整封地买邮票,功利性太强。真正的集邮者应是以集实寄过的旧邮票为主,集新票为辅的,而旧邮票最好是连同粘贴在一起的信封一起收藏。因为单独揭下邮票容易破坏邮戳的完整性,而邮戳正是一个国家邮政史的真实记录。说着,他指着一张旧信封说:“你看这个邮戳里的‘拆封’二字就很有意思。”我说,私人信件不是不能随便拆吗?他说,这叫按规定抽验,就像我是做电工的,有权按规定对用户电表进行抽查、拆封、检测。经他一点拨,我茅塞顿开,很自然地拣起一张张旧信封看起来。果然,那些邮戳里都写有“转运”、“分拣封发”、“分拣科筒取”等邮政专用术语,还有诸如“杨桥”、“吴村”、“王舍人”等地名,简直就是一部百家姓。再仔细鉴别,还能划分出动物、植物等系列,真可谓趣味多多、妙趣横生,我一口气挑了100多张,如果不是因为脚蹲酸、蹲麻了,我还会继续挑下去,这一趟收获真是不小!

  看来我今生注定是要与这些旧信封为伴了。
推荐关键字:邮市 邮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