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情结意象与蔡锦的“芭蕉”
作者:粟宪庭 1993-04-16 15:02:03来源:《江苏画刊》
A-
A+
"85新潮美术的哲学化倾向,带给中国艺术的是大量超现实主义样式的产生,尽管由于"85新潮文化反思的集体意识,使这种模式绝少有创造性,但无疑给艺术观的变迁带来葬命性的后果,即一种难言和模糊的意象表达,通过集体的语言试验,成为一种固定的语言模式,开始被中国艺术界接受和应用。
难言和模糊的意象表达,更适应当代人内心的丰富、复杂和个人的私秘性,它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语言模式而为中国艺术家所用,其创造性,出必然依赖于中国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感觉和新的意象的创造。因此,85新潮中成长于云南那片热带雨林中的张晓刚潘德海等,均以生命体验中的个人情结为创作出发点,卓然于大批超现实样式之中。
1965年出生的蔡锦,1986年毕业于新潮很不发达的安徽师大美术系,因此,’85新潮的超现实样式不会成为她自觉追求的样式,但我认为他在运用意象语言的当代艺术家中,却是很独特和很自然的一个。
蔡锦是个寡言和不善交际的人,默然的独处便成为她的习惯,也许这只是她性格的一面,而旺盛的生命力更多的积压在内心,才造成她的作品自始至终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烈气息,甚至课堂作业,都显示出无法按常规写实法则去描绘对象的状态,而把她眼中的任何东西都涂上了一种血腥气。只是早期作品极不稳定,一段有卢奥的影子,一段有弗洛依德的影子,但有二点却是一贯的,首先是红色,一种带腥味的红色,并总用绿色去交织、衬托,以加强红色的刺激感。如她说的:“红色叫我痴迷,在这个色域里,我的画笔分外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在生命的需要,它完全支配着我的感受”“红色似乎带有一种腥味,在精神和感官上蔓延,并从我画笔中流出(给笔者的信)”。其次是浓烈而涩重的笔触。这都与她内心某种东西的强烈相适应。
她内心的这种东西肯定不只是一种情绪或不只是其种单向压抑,因为就她早期作品的笔触和色彩的熟练程度,他会很快找到抽象表现这条渲泄的路子,但从她早期作品始终对一个粘稠感的造型有兴趣着,她内心肯定有一种靠渲泄无法把握的情结,情结是人更深、更复杂和更难以说清楚的东西,所以她早期作品对这个造型的寻找,有时是人体,有时是把小提琴,有时是些抽象的小团块,始终没有一个可对应内心感觉的型,而使她早期作品显示出左冲右突和慌乱感。语言作为媒质化的艺术家的灵魂状态不是笔触、色彩某些单项的呈现,尤其对于难以各状的情结,创造一个意象的型也许更重要。1990年她偶然在一堆乱草中发现了一颗干枯的芭蕉树,“大片的叶子包裹着树身,一种似肉红色的肌肤。原来的绿色是完全没有了,可眼前枯萎的形和色紧紧抓住了我,那根茎、叶片里仿佛还残存着呼吸,这是一瞬间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触。过去了一段日子,先前的这种感觉时时包围着我,时时晃动着。有一天,在100cm*100cmr的画布上,我开始触动了那一笔,一种突如其来的快感,似乎是我早已熟悉的东西,粘稠的颜料象一股灵液在画布上侵蚀、蠕动。(列文同上)。”从此开始了她的《芭蕉系列》。
“芭蕉”成为她内心感觉的外在意象,连同涩重浓烈的举触,与暗翠绿纠缠在一起的冷粉红色,最重要的是她那种以细碎繁复的小笔触和小结构,联结成的粘稠、溃疡紧缩的大造型。构成了她的语言,我们通过这语言去感受她难以名状的内在生命状态。也许最容易看到的是性的意识。但她的个人生活却又是异常拘谨,几乎整日沉浸在绘画的劳作中。而且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出于主动的选择,她说自己偶有烦躁,但一旦画画她就平静如水。也许性对她是种潜意识,整日的创作淡化和净化了她作为一个世俗的人的欲望。或者说蔡锦更接近于在强烈的生命感觉与非现实艺术世界里游移,混然不知何处是真实的自己。因此画面呈现出复杂的压抑、自虐和自我封闭的感觉,而成她内心情结的意象,这自然是她性格、经历和生存境况造成的难以说清楚,却又时时涌现和不断折磨她的东西。这种意象超越了性,或者只是通过与性有关的感觉一一眷恋与仇恨冲动与自虐等复杂的感觉,去表达是生命扩张与自我压制的强烈冲突的感觉。
无疑这种解读依然是简单化的,重要的是她提供给当代一种更具私密和复杂的生命意象,并显示了它语言的强度。这种语言强度是通过艺术家对自身生命状态的真切体验和成功的表达,并触及到生命在当代境况中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东西。1992.11
本文转载于《江苏画刊》1993年第2期
难言和模糊的意象表达,更适应当代人内心的丰富、复杂和个人的私秘性,它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的语言模式而为中国艺术家所用,其创造性,出必然依赖于中国艺术家个人独特的感觉和新的意象的创造。因此,85新潮中成长于云南那片热带雨林中的张晓刚潘德海等,均以生命体验中的个人情结为创作出发点,卓然于大批超现实样式之中。
1965年出生的蔡锦,1986年毕业于新潮很不发达的安徽师大美术系,因此,’85新潮的超现实样式不会成为她自觉追求的样式,但我认为他在运用意象语言的当代艺术家中,却是很独特和很自然的一个。
蔡锦是个寡言和不善交际的人,默然的独处便成为她的习惯,也许这只是她性格的一面,而旺盛的生命力更多的积压在内心,才造成她的作品自始至终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烈气息,甚至课堂作业,都显示出无法按常规写实法则去描绘对象的状态,而把她眼中的任何东西都涂上了一种血腥气。只是早期作品极不稳定,一段有卢奥的影子,一段有弗洛依德的影子,但有二点却是一贯的,首先是红色,一种带腥味的红色,并总用绿色去交织、衬托,以加强红色的刺激感。如她说的:“红色叫我痴迷,在这个色域里,我的画笔分外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在生命的需要,它完全支配着我的感受”“红色似乎带有一种腥味,在精神和感官上蔓延,并从我画笔中流出(给笔者的信)”。其次是浓烈而涩重的笔触。这都与她内心某种东西的强烈相适应。
她内心的这种东西肯定不只是一种情绪或不只是其种单向压抑,因为就她早期作品的笔触和色彩的熟练程度,他会很快找到抽象表现这条渲泄的路子,但从她早期作品始终对一个粘稠感的造型有兴趣着,她内心肯定有一种靠渲泄无法把握的情结,情结是人更深、更复杂和更难以说清楚的东西,所以她早期作品对这个造型的寻找,有时是人体,有时是把小提琴,有时是些抽象的小团块,始终没有一个可对应内心感觉的型,而使她早期作品显示出左冲右突和慌乱感。语言作为媒质化的艺术家的灵魂状态不是笔触、色彩某些单项的呈现,尤其对于难以各状的情结,创造一个意象的型也许更重要。1990年她偶然在一堆乱草中发现了一颗干枯的芭蕉树,“大片的叶子包裹着树身,一种似肉红色的肌肤。原来的绿色是完全没有了,可眼前枯萎的形和色紧紧抓住了我,那根茎、叶片里仿佛还残存着呼吸,这是一瞬间一种无以名状的感触。过去了一段日子,先前的这种感觉时时包围着我,时时晃动着。有一天,在100cm*100cmr的画布上,我开始触动了那一笔,一种突如其来的快感,似乎是我早已熟悉的东西,粘稠的颜料象一股灵液在画布上侵蚀、蠕动。(列文同上)。”从此开始了她的《芭蕉系列》。
“芭蕉”成为她内心感觉的外在意象,连同涩重浓烈的举触,与暗翠绿纠缠在一起的冷粉红色,最重要的是她那种以细碎繁复的小笔触和小结构,联结成的粘稠、溃疡紧缩的大造型。构成了她的语言,我们通过这语言去感受她难以名状的内在生命状态。也许最容易看到的是性的意识。但她的个人生活却又是异常拘谨,几乎整日沉浸在绘画的劳作中。而且并非出于无奈而是出于主动的选择,她说自己偶有烦躁,但一旦画画她就平静如水。也许性对她是种潜意识,整日的创作淡化和净化了她作为一个世俗的人的欲望。或者说蔡锦更接近于在强烈的生命感觉与非现实艺术世界里游移,混然不知何处是真实的自己。因此画面呈现出复杂的压抑、自虐和自我封闭的感觉,而成她内心情结的意象,这自然是她性格、经历和生存境况造成的难以说清楚,却又时时涌现和不断折磨她的东西。这种意象超越了性,或者只是通过与性有关的感觉一一眷恋与仇恨冲动与自虐等复杂的感觉,去表达是生命扩张与自我压制的强烈冲突的感觉。
无疑这种解读依然是简单化的,重要的是她提供给当代一种更具私密和复杂的生命意象,并显示了它语言的强度。这种语言强度是通过艺术家对自身生命状态的真切体验和成功的表达,并触及到生命在当代境况中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东西。1992.11
本文转载于《江苏画刊》1993年第2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蔡锦空间|"空间的遐想"主题沙龙2020-08-18
- 【雅昌快讯】“蔡锦空间”艺术计划分享公告2020-06-02
- 【雅昌专稿】百年大历史传承 天津美术学院油2019-04-04
- 蔡锦个人项目|《琥珀》2018-11-13
- 绽放与凋零,美人蕉如何探索生命的未知映像2017-11-02
- 【雅昌快讯】“花仙集:蔡锦个展” 重复的美2017-10-14
- 蔡锦2016-04-21
- 【雅昌专稿】漫步春天百花间 那些女性艺术家2016-03-07
- 【雅昌快讯】蔡锦个展“静态与流变”呈现“2015-06-27
- 【雅昌快讯】徐汇艺术馆女性艺术四人展“如2015-03-0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