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黄宾虹生平——师法造化
2006-01-10 16:01:56来源:鲁迅美术学院
A-
A+
在上海的三十年,黄宾虹全力搜求书画并加以细心研摹,作画、著作不可数计。在师古人之后,开始了他"化蝶飞去"的法造化时期。
1931年5月,黄宾虹从上海出发,经舟山赴乐清游雁荡十余日。他在灵岩观音洞寺院住了三天,每天晚上都要等夜深人静时,带着笔墨纸砚出户看夜山,画夜山。他每每面山而坐,观察良久,然后才在纸上落墨,有时甚至不用笔,而以手蘸墨,在纸上摩挲着画。回到寺院,他又对着在黑暗中画就的黑墨团团细加玩味,直到深夜。这次游雁荡,得画稿百余幅。黄宾虹不但以画幻游,且做有许多诗。"寒燠渐更星斗转,樵苏不到月轮飞。凭栏下瞰群峰簇,削玉高撑柱十围。"描写的就是这月夜山景。他后来对人讲"看久了,便觉得四山有如生龙活虎出现,有跳有跃。使我懂得了什么叫万壑奔腾"。
1933年早春的一天,黄宾虹携带画具、干粮独自游览青城,在小雨中漫步数小时欣赏青城美景。在从金岩背转过朱岗口时,小雨变成了倾盆大雨。"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对面山岙的岩壁上,悬挂着好多飞瀑,景色之美,不比寻常。"他对湿透的写生本和干粮全然不顾,索性在一块大岩石上坐下来,倾听着风声、雨声、水声、松声,注视着如泼墨般悬挂的万千飞瀑,陶醉在大自然的神奇之中。他的诗的灵感或许来得更快些,随口即吟出"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而画的灵感来得似更晚些,次日,经过半日的酣眠打腹稿之后,猛然披衣而起,挥笔成幅,十余幅《青城烟雨册》问世了。在这十余幅册页中,他充分地远索着"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微妙。
秋天,黄宾虹自重庆乘舟东归,途径奉节,想一睹杜甫当年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因而停舟一宿。至晚,沿江漫步出城,朝白帝城方向前进,夜游瞿塘。暗夜中,远山黑魆魆的,而近处瞿岙的山边则在月光的照耀下,凹凸分明,变化微妙。黄宾虹取出写生本,借着夜光摸索着画开了。他画一笔推敲一笔,几近慢写。出人意料的是,在月光照到的明处,他竟然不着一笔,而对半明半暗的峡谷岩壁,却从勾勒轮廓开始,层层加黑。这样,夜山的雄奇、黑厚、幽深、沉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他第二天再拿出这些画稿看时,不禁大叫:"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那一夜,他才真正解决了50年前,先师郑珊给他提出的虚实问题,真正懂得了"知白守黑"的道理。他当然喜不自胜,一再吟诗表达自己兴奋与得意之情:"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瓷盘礴,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他对夜山的这种来源于实践的独到感受,开发出山水画的一种新的境界,为成就他"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奠定了根基。
他游蜀地时间近一年,做诗做画无数,其中《蜀游画册》60帧、《蜀游杂咏》62首,自谓"图山灵真面而还"。
1934、1935、1936年,他又三度游黄山。对这座家乡名山,他始终看不够,画不厌,学不止。1935年,是他继1928年之后的第二次赴桂林讲学游览。前一次,他与陈柱尊、陈斠玄、陈定谟一时同豪游桂林山水,夜泊昭平。正当他们狂饮高歌声震山谷之时,忽听山村中笳声四起,并传来枪声,邻船告知有盗,场面十分惊险。后来黄宾虹曾作《八桂豪游图》,颇为幽默地记述当夜情景:"星餐露栖不得息,鸺鹠宵啼吹筚篥,先生豪饮方高吟,料有诗名动绿林。"这一次,他没有在桂林久留,而是赴香港,与在港名画家李凤坡、张谷雏、黄般若、蔡哲夫等同游九龙半岛,在沙田慧业山堂聚谈绘事,有所问答,由张谷雏分条记录发表,这就是后来的《沙田答问》,成为阐述黄宾虹晚年画学主张的重要文章。
1931年5月,黄宾虹从上海出发,经舟山赴乐清游雁荡十余日。他在灵岩观音洞寺院住了三天,每天晚上都要等夜深人静时,带着笔墨纸砚出户看夜山,画夜山。他每每面山而坐,观察良久,然后才在纸上落墨,有时甚至不用笔,而以手蘸墨,在纸上摩挲着画。回到寺院,他又对着在黑暗中画就的黑墨团团细加玩味,直到深夜。这次游雁荡,得画稿百余幅。黄宾虹不但以画幻游,且做有许多诗。"寒燠渐更星斗转,樵苏不到月轮飞。凭栏下瞰群峰簇,削玉高撑柱十围。"描写的就是这月夜山景。他后来对人讲"看久了,便觉得四山有如生龙活虎出现,有跳有跃。使我懂得了什么叫万壑奔腾"。
1933年早春的一天,黄宾虹携带画具、干粮独自游览青城,在小雨中漫步数小时欣赏青城美景。在从金岩背转过朱岗口时,小雨变成了倾盆大雨。"正在这时,他突然看到对面山岙的岩壁上,悬挂着好多飞瀑,景色之美,不比寻常。"他对湿透的写生本和干粮全然不顾,索性在一块大岩石上坐下来,倾听着风声、雨声、水声、松声,注视着如泼墨般悬挂的万千飞瀑,陶醉在大自然的神奇之中。他的诗的灵感或许来得更快些,随口即吟出"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而画的灵感来得似更晚些,次日,经过半日的酣眠打腹稿之后,猛然披衣而起,挥笔成幅,十余幅《青城烟雨册》问世了。在这十余幅册页中,他充分地远索着"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的微妙。
秋天,黄宾虹自重庆乘舟东归,途径奉节,想一睹杜甫当年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因而停舟一宿。至晚,沿江漫步出城,朝白帝城方向前进,夜游瞿塘。暗夜中,远山黑魆魆的,而近处瞿岙的山边则在月光的照耀下,凹凸分明,变化微妙。黄宾虹取出写生本,借着夜光摸索着画开了。他画一笔推敲一笔,几近慢写。出人意料的是,在月光照到的明处,他竟然不着一笔,而对半明半暗的峡谷岩壁,却从勾勒轮廓开始,层层加黑。这样,夜山的雄奇、黑厚、幽深、沉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当他第二天再拿出这些画稿看时,不禁大叫:"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那一夜,他才真正解决了50年前,先师郑珊给他提出的虚实问题,真正懂得了"知白守黑"的道理。他当然喜不自胜,一再吟诗表达自己兴奋与得意之情:"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瓷盘礴,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他对夜山的这种来源于实践的独到感受,开发出山水画的一种新的境界,为成就他"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奠定了根基。
他游蜀地时间近一年,做诗做画无数,其中《蜀游画册》60帧、《蜀游杂咏》62首,自谓"图山灵真面而还"。
1934、1935、1936年,他又三度游黄山。对这座家乡名山,他始终看不够,画不厌,学不止。1935年,是他继1928年之后的第二次赴桂林讲学游览。前一次,他与陈柱尊、陈斠玄、陈定谟一时同豪游桂林山水,夜泊昭平。正当他们狂饮高歌声震山谷之时,忽听山村中笳声四起,并传来枪声,邻船告知有盗,场面十分惊险。后来黄宾虹曾作《八桂豪游图》,颇为幽默地记述当夜情景:"星餐露栖不得息,鸺鹠宵啼吹筚篥,先生豪饮方高吟,料有诗名动绿林。"这一次,他没有在桂林久留,而是赴香港,与在港名画家李凤坡、张谷雏、黄般若、蔡哲夫等同游九龙半岛,在沙田慧业山堂聚谈绘事,有所问答,由张谷雏分条记录发表,这就是后来的《沙田答问》,成为阐述黄宾虹晚年画学主张的重要文章。
推荐关键字:黄宾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雅昌快讯丨黄宾虹晚年精品 永乐2021秋拍《幽2021-12-02
- 专家导赏:2021佳士得香港秋拍中国书画精选2021-11-10
- 中国嘉德2021秋拍 丨 黄宾虹五件晚岁佳笔闪2021-11-09
- 北京保利深圳首拍 | 黄宾虹《金陵春晓图》42021-09-25
- 中国嘉德春拍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2021-06-30
- 雅昌会员 | 齐白石和黄宾虹,到底谁更厉害?2021-05-06
- 专稿 | 齐白石和黄宾虹:隔花人远 百花芬芳2021-05-04
- 嘉德香港春拍 | 黄宾虹精品集珍2021-04-16
-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2021-01-07
- 【雅昌快讯】黄宾虹晚年力作《黄山揽胜册》2020-12-0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