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黄宾虹生平——伏居京城

2006-01-10 16:01:02来源:鲁迅美术学院
A- A+
  1937年,黄宾虹受聘于北平古物研究室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举家北迁途中,因局势不稳,致使黄宾虹开始了他伏居京城十年的生活。

  当时的北平已为日军占领,让他做日寇统治下的顺民当然不可能。1940年,北平伪文物研究会欲推举他为美术馆馆长,他坚辞不就。日本人又想利用他八十大寿之机举行"庆寿会",甚至摆好了筵席,他都坚决拒绝与会。他目睹着国家沦陷、民生涂炭的灾难,心中非常不安:"四境多疮痍,忧思积成痏。"他思念江南,"约看西湖十月红,掉头归计又成空。年光如水心如梦,人在西楼暮雨中"。他常常念诵陆游的诗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沉湎中国空无人。"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近读黄石斋诗,卧对宋人山水,不无有感,粤桂荆楚诸山,何日可得共游?仆虽衰老,青山则无衰老可忧,以比为喜。"这"喜"颇有几分悲壮感。他在屋门前种上一丛瘦竹,刻一方"竹北移"朱文印,以此志怀。他发表在刊物上的作品和著作,都以予向署名,以表达不与敌人合作,不屈于敌人之意。

  伏居京城十年间,除每周二在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所讲课外,黄宾虹谢绝酬应,每日闭门伏案,专心于读书作画、研究著述,自谓"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他在北平的生活极其检朴,一间斗室小得无法回旋,屋顶还时常漏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读过的书从地上直堆到顶棚,见有善本真迹仍不惜重价收购。他照常不辍书画,还说"我也正在笔墨上下功夫,我现在74岁,除去60转甲子,仅有14岁,正是开始用功的时候,练笔法三年、练墨法三年补前人未做过的功夫,然后作画十余年不算迟。故此,我的画30年后才能传世"。但他对自己的画仍不"吝惜",常常随手送人。一位帮他弄来大米的铁路工人曾得到他的赠画100幅之多。他不断写信给南方的朋友、弟子,阐述自己的画学主张。他虽不再刻印章,但对金石文字仍有新的见解,在《中和月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

  1945年抗战胜利,黄宾虹兴奋异常,作画特多。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说自己"无异脱阶下之囚",喜悦的心情"自难笔墨形容"。1946年春,81岁的黄宾虹复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每周都策丈前往,从不间断。1948年,他欣然接受杭州国立艺专的邀请,举家南迁。
推荐关键字:黄宾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