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洪州窑青瓷鉴赏
作者:高学训 2005-12-29 10:39:34来源:《收藏》
A-
A+
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或许早已从唐代陆羽《茶经》的论述中知其一二。《茶经》载:“碗,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
洪州乃隋开皇九年(589年)所置。治所设豫章,即今南昌。洪州窑遗址坐落在南昌南郊30公里的丰城市境内。窑址连绵20余公里,烧造时间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历经800余载,这在中国古瓷窑址中是极为罕见的。目前,我国已在10多个省市发现了洪州窑青瓷,足证当时洪州窑青瓷生产之盛况。
洪州窑青瓷之美,虽不如宋汝、官、哥器雍容富态,定瓷之精雕细刻以及钧瓷的彩艳华丽,但她那纯朴古拙的造型、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变幻莫测的冰裂纹,总是让人充满遐思。其釉色主要为青绿釉和黄褐釉两类。
两晋时期,洪州窑产品中开始出现在盘口壶、鸡首壶等器物口沿及流、柄处施以褐彩。降至南朝,胎薄质细,釉质更显匀净。器型中出现博山炉、温酒壶等。杯与托粘结烧造成托杯、托炉、灯盏、五盅盘、格盘等亦成为这一时期常见的冥器。图案装饰除刻花、划花、印花外,亦采用了堆塑、镂孔等技艺。这一时期洪州窑青瓷的装饰以各类莲瓣纹为主流。
有人认为,洪州窑釉色虽莹润,但釉极易脱落,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编著的《中国古陶瓷精品》一书所载洪州窑器也多有剥釉现象。然笔者所见洪州窑青瓷精品中,釉色莹润且丝毫不剥釉者仍不在少数。笔者曾在一私人青瓷博物馆藏中见洪州窑青瓷近百品,绝大部分釉汁匀润,与胎体结合紧密。史载唐代洪州窑产品已运抵长安,说明洪州瓷在唐代已达到“贡品瓷”的工艺水平。
洪州窑的盛烧期大约一直延续到中唐,晚唐五代时期衰落,最终被南面的吉安永和窑、北面的景德镇窑所取代。
近年随着高古瓷收藏的升温,藏家越来越看好六朝青瓷,开始对以青黄温嫩釉汁取胜的洪州窑青瓷有所喜爱。洪州窑青瓷精品价格已不让越窑。如一件30厘米以上高的八系青瓷罐,若釉美完整,价位已达数万元。而那些有刻划纹饰的动物造型器,如羊形尊、鸡首壶之类,即便是6位数亦难见其影。由于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洪州窑仿品也日见增多,有的已达到乱真的程度。如何鉴别洪州窑青瓷真赝,笔者积多年收藏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看表釉洪州窑并非陆羽描绘的褐色一种。早期有较薄的青灰釉,亦有紧贴胎骨的油灰以及黄釉、青黄釉、浅红釉。其中以青黄釉为主,分为两类,一类称“皮黄”,坚薄贴胎,多见于鸡首壶、渣斗等琢器:另一类俗称“厚玻璃质”,釉汁金黄莹澈,聚釉处有玻璃质感,并开有蝉翅般的细小纹片,常见于一些瓶、罐等日用器皿。洪州窑青瓷精品以此种青黄色玻璃质地釉为主。目前洪州窑青瓷仿品大多仿此种玻璃质釉,但色泽偏青绿,且开片不自然,纹理附胎紧,不似真品开片呈鱼鳞状由内往外拱起。赝晶给人以贼光和呆板感,手感不温润,绝无真品那种莹汁内蕴的感觉。
2.看胎质真品胎质有青灰、灰白、灰黄几类。底部处理一般为平切,只作粗略处理,过渡自然,且大多有弧形弦纹。胎质特干燥。胎中肉眼可见颗粒状间隙。有的器物底足亦粘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品由于采用高龄瓷土,胎质湿腻、坚致,给人以一种“硬”的感觉,用手掂之,比真品分量要重。
3、看工艺 真品系手工制作,造型古拙、自然,尤其瓶、壶的系、颈、口沿等部位,处理干脆,随意而不失其整体结构比例之恰当,像羊,鸡首壶、博山炉等造型更是意趣天成,形态优美自然。而仿品用机械成型,显得线条僵硬,比例失调,全无古物自然之感。
4、看色气 很多洪州窑真品都具有一种“极新极旧”的古拙色气,有的甚至就像刚出炉一般,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而仿品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要么火气贼光外露,要么釉光发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洪州窑老胎加新釉,粗看颇能迷惑人。
洪州乃隋开皇九年(589年)所置。治所设豫章,即今南昌。洪州窑遗址坐落在南昌南郊30公里的丰城市境内。窑址连绵20余公里,烧造时间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历经800余载,这在中国古瓷窑址中是极为罕见的。目前,我国已在10多个省市发现了洪州窑青瓷,足证当时洪州窑青瓷生产之盛况。
洪州窑青瓷之美,虽不如宋汝、官、哥器雍容富态,定瓷之精雕细刻以及钧瓷的彩艳华丽,但她那纯朴古拙的造型、如玉似翠的釉色以及变幻莫测的冰裂纹,总是让人充满遐思。其釉色主要为青绿釉和黄褐釉两类。
两晋时期,洪州窑产品中开始出现在盘口壶、鸡首壶等器物口沿及流、柄处施以褐彩。降至南朝,胎薄质细,釉质更显匀净。器型中出现博山炉、温酒壶等。杯与托粘结烧造成托杯、托炉、灯盏、五盅盘、格盘等亦成为这一时期常见的冥器。图案装饰除刻花、划花、印花外,亦采用了堆塑、镂孔等技艺。这一时期洪州窑青瓷的装饰以各类莲瓣纹为主流。
有人认为,洪州窑釉色虽莹润,但釉极易脱落,即使是故宫博物院编著的《中国古陶瓷精品》一书所载洪州窑器也多有剥釉现象。然笔者所见洪州窑青瓷精品中,釉色莹润且丝毫不剥釉者仍不在少数。笔者曾在一私人青瓷博物馆藏中见洪州窑青瓷近百品,绝大部分釉汁匀润,与胎体结合紧密。史载唐代洪州窑产品已运抵长安,说明洪州瓷在唐代已达到“贡品瓷”的工艺水平。
洪州窑的盛烧期大约一直延续到中唐,晚唐五代时期衰落,最终被南面的吉安永和窑、北面的景德镇窑所取代。
近年随着高古瓷收藏的升温,藏家越来越看好六朝青瓷,开始对以青黄温嫩釉汁取胜的洪州窑青瓷有所喜爱。洪州窑青瓷精品价格已不让越窑。如一件30厘米以上高的八系青瓷罐,若釉美完整,价位已达数万元。而那些有刻划纹饰的动物造型器,如羊形尊、鸡首壶之类,即便是6位数亦难见其影。由于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洪州窑仿品也日见增多,有的已达到乱真的程度。如何鉴别洪州窑青瓷真赝,笔者积多年收藏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看表釉洪州窑并非陆羽描绘的褐色一种。早期有较薄的青灰釉,亦有紧贴胎骨的油灰以及黄釉、青黄釉、浅红釉。其中以青黄釉为主,分为两类,一类称“皮黄”,坚薄贴胎,多见于鸡首壶、渣斗等琢器:另一类俗称“厚玻璃质”,釉汁金黄莹澈,聚釉处有玻璃质感,并开有蝉翅般的细小纹片,常见于一些瓶、罐等日用器皿。洪州窑青瓷精品以此种青黄色玻璃质地釉为主。目前洪州窑青瓷仿品大多仿此种玻璃质釉,但色泽偏青绿,且开片不自然,纹理附胎紧,不似真品开片呈鱼鳞状由内往外拱起。赝晶给人以贼光和呆板感,手感不温润,绝无真品那种莹汁内蕴的感觉。
2.看胎质真品胎质有青灰、灰白、灰黄几类。底部处理一般为平切,只作粗略处理,过渡自然,且大多有弧形弦纹。胎质特干燥。胎中肉眼可见颗粒状间隙。有的器物底足亦粘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品由于采用高龄瓷土,胎质湿腻、坚致,给人以一种“硬”的感觉,用手掂之,比真品分量要重。
3、看工艺 真品系手工制作,造型古拙、自然,尤其瓶、壶的系、颈、口沿等部位,处理干脆,随意而不失其整体结构比例之恰当,像羊,鸡首壶、博山炉等造型更是意趣天成,形态优美自然。而仿品用机械成型,显得线条僵硬,比例失调,全无古物自然之感。
4、看色气 很多洪州窑真品都具有一种“极新极旧”的古拙色气,有的甚至就像刚出炉一般,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而仿品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这种效果。要么火气贼光外露,要么釉光发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部分仿品采用洪州窑老胎加新釉,粗看颇能迷惑人。
推荐关键字:瓷器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北宋耀州窑青瓷花插 点缀生活感受岁月轮回变2014-06-26
- 瓷器投资空间大 10年价值增8倍2013-12-31
- 名家鉴赏:康熙青花辛夷寿石图花觚2012-07-19
- 瓷器上画国画的江城女画家2012-04-10
- 2012年艺术陶瓷市场展望2012-03-29
- 中国浅绛彩瓷的压卷之作2012-03-28
- 单色釉瓷真实价值必然回归2011-10-31
- 现代工艺瓷极具收藏潜力2011-08-08
- 下一个天价可能是瓷器或杂项2010-09-14
- 伤残与古陶瓷鉴定2008-09-1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