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民营博物馆:热情高,难处多
作者:崔峰 2005-12-24 16:28:06来源:新华社
A-
A+
2005年12月,当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即将进行的扩迁改造工程奔走忙碌时,居住在哈尔滨市香坊区的魏云飞老人也正和老伴一起,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对自家博物馆的工作做着“年终盘点”。
从学校办公室退休的魏云飞老人,最大心病就是展馆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与魏云飞有着同样心病的还有哈尔滨市民张志海──这个靠创办“红色网站”闻名的普通工人,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各类党史材料、伟人资料千余本(幅),他的愿望就是到2006年春天,能实现他开办“红色博物馆”之梦。
近年来,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民营博物馆、展览馆,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由于大多数不收取参观者任何费用,或面临生存困境,或在发展中举步维艰。
颇具潜力的民营博物馆
据了解,全国各地挂牌的民营博物馆不少于一二百家。这些民营博物馆中的一部分已经享有很高声誉,并发挥了应有的展示教育作用。
魏云飞的家庭博物馆就是一例,2005年,到魏云飞创办的“缅怀一代伟人”家庭博物馆参观或参与他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的总人数已接近一万人次,建馆8年来,累计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中小学生。现在,他的博物馆已经被评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10万人次不可小觑。面对民营博物馆灵活的运营机制,部分公立博物馆也感觉到了竞争压力。据了解,很多公立博物馆在做文物征集和展览计划时,都要把一些民营博物馆作为竞争对手考虑。竞争迫使一些传统的公立博物馆想尽办法组织好看又吸引人的展览。
“不知不觉间,民营博物馆开始和公立博物馆‘争夺’起人们的眼球,它们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特色赢得声誉。”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张坤副教授说。
“我的博物馆一年接纳了几万人,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为此,我宁愿花掉所有的积蓄。”魏云飞坚定地说。
记者从黑龙江省文化厅博物馆处了解到,与公立博物馆相对应的是行业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目前,黑龙江省具备条件的民营博物馆有20多家,而备案在册正在逐步完善的还有40多家。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及省内各地进行申办私人博物馆的个人有所增加,但条件成熟的并不多。在这些民营博物馆中,很多馆长尽管办馆热情高涨,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一段距离。
个人办馆遭遇尴尬
民营博物馆大致经历了从个人爱好到广泛收藏,再到个人办馆的过程。与广泛占有公共资源的公立博物馆不同,民营博物馆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建展馆、收展品、办活动。而对于那些以收藏带有明显公益性质展品的展馆来说,维持日常运行的经费由谁来出?这对刚刚登上文化舞台的民营博物馆来说,犹如遇到了“冬天”。
哈市一位收藏家这样描述民营博物馆现状:场馆面积小、安全系数低、运行经费高!今年3月,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个收藏爱好者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搞过一次专题展览,之后,由于他的住宅条件有限,不得不放弃了再办展览的想法。由于缺少专业办馆知识和资金支持,很多民营博物馆的收藏品还不同程度出现了发霉、浸水等问题;在举办巡回展中,一些展品往往不翼而飞。
运行经费过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魏云飞的博物馆为例,建馆以来,他个人已经累计投入20多万元,家里的几个主要房间全部腾出来做了展馆。老两口的钱不够,还得向儿女拉“赞助”。而有的民营博物馆甚至因为没有房子而四处漂泊、有的因交不起水电费而不敢开馆,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
黑龙江省文化厅博物馆处罗宝森处长说,国家政策是非常支持和鼓励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政府也会对民营博物馆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要有收藏,就能办博物馆。罗处长说,目前,他们正在对民营博物馆进行规范和引导,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
社会学者张坤认为,民营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在藏品个性化、运行机制灵活和对公立博物馆的补充方面。民营博物馆的兴起被许多人看好,不仅仅因为可以“使我国博物馆的门类更加齐全,和国家大型博物馆组成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体系”,还因为它给公立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使之办出更多更好的展览。
为民营博物馆走出困境支招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所有博物馆的定位均为“非赢利机构”,其实际经营始终走在两条轨道上:所有权──有公有私;资金来源──来自政府和民间;赞助系统──民间在“台前”,政府在“幕后”。正是政府和民间两方面资源的不断作用推动着博物馆产业的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营博物馆要想摆脱困境,可从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规范民间博物馆的称谓。黑龙江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北方民艺博物馆馆长刘恒甫建议将民间各种藏馆经过审核和规范后,统一规范称呼,打造精品,这有利于吸引企业家、实业家投资,更好地发挥民间馆藏的教育、宣传、展示和保存功能。
二是多途径破解藏品收集难题。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专家建议,民营博物馆可以通过收集继承、互相交换以及集中购买的方式应对藏品收集难题。
三是靠“双轨”运行解决资金难题。魏云飞建议,政府可以利用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形式,为缺少资金的民营博物馆吸引投资者,也可以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搞对接,获得它们的相关经费支持。对于收藏珠宝字画等具有开发潜力的艺术品藏馆,刘恒甫建议,除致力于艺术品的复制、仿制、拓片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新产品的开发外,还要与博物馆所在的整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
从学校办公室退休的魏云飞老人,最大心病就是展馆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与魏云飞有着同样心病的还有哈尔滨市民张志海──这个靠创办“红色网站”闻名的普通工人,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各类党史材料、伟人资料千余本(幅),他的愿望就是到2006年春天,能实现他开办“红色博物馆”之梦。
近年来,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民营博物馆、展览馆,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由于大多数不收取参观者任何费用,或面临生存困境,或在发展中举步维艰。
颇具潜力的民营博物馆
据了解,全国各地挂牌的民营博物馆不少于一二百家。这些民营博物馆中的一部分已经享有很高声誉,并发挥了应有的展示教育作用。
魏云飞的家庭博物馆就是一例,2005年,到魏云飞创办的“缅怀一代伟人”家庭博物馆参观或参与他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的总人数已接近一万人次,建馆8年来,累计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80%以上是中小学生。现在,他的博物馆已经被评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10万人次不可小觑。面对民营博物馆灵活的运营机制,部分公立博物馆也感觉到了竞争压力。据了解,很多公立博物馆在做文物征集和展览计划时,都要把一些民营博物馆作为竞争对手考虑。竞争迫使一些传统的公立博物馆想尽办法组织好看又吸引人的展览。
“不知不觉间,民营博物馆开始和公立博物馆‘争夺’起人们的眼球,它们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特色赢得声誉。”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张坤副教授说。
“我的博物馆一年接纳了几万人,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为此,我宁愿花掉所有的积蓄。”魏云飞坚定地说。
记者从黑龙江省文化厅博物馆处了解到,与公立博物馆相对应的是行业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目前,黑龙江省具备条件的民营博物馆有20多家,而备案在册正在逐步完善的还有40多家。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及省内各地进行申办私人博物馆的个人有所增加,但条件成熟的并不多。在这些民营博物馆中,很多馆长尽管办馆热情高涨,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还有一段距离。
个人办馆遭遇尴尬
民营博物馆大致经历了从个人爱好到广泛收藏,再到个人办馆的过程。与广泛占有公共资源的公立博物馆不同,民营博物馆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建展馆、收展品、办活动。而对于那些以收藏带有明显公益性质展品的展馆来说,维持日常运行的经费由谁来出?这对刚刚登上文化舞台的民营博物馆来说,犹如遇到了“冬天”。
哈市一位收藏家这样描述民营博物馆现状:场馆面积小、安全系数低、运行经费高!今年3月,哈尔滨市道里区一个收藏爱好者曾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搞过一次专题展览,之后,由于他的住宅条件有限,不得不放弃了再办展览的想法。由于缺少专业办馆知识和资金支持,很多民营博物馆的收藏品还不同程度出现了发霉、浸水等问题;在举办巡回展中,一些展品往往不翼而飞。
运行经费过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魏云飞的博物馆为例,建馆以来,他个人已经累计投入20多万元,家里的几个主要房间全部腾出来做了展馆。老两口的钱不够,还得向儿女拉“赞助”。而有的民营博物馆甚至因为没有房子而四处漂泊、有的因交不起水电费而不敢开馆,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
黑龙江省文化厅博物馆处罗宝森处长说,国家政策是非常支持和鼓励民营博物馆发展的,政府也会对民营博物馆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要有收藏,就能办博物馆。罗处长说,目前,他们正在对民营博物馆进行规范和引导,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作用。
社会学者张坤认为,民营博物馆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在藏品个性化、运行机制灵活和对公立博物馆的补充方面。民营博物馆的兴起被许多人看好,不仅仅因为可以“使我国博物馆的门类更加齐全,和国家大型博物馆组成一个完整的博物馆体系”,还因为它给公立博物馆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使之办出更多更好的展览。
为民营博物馆走出困境支招
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所有博物馆的定位均为“非赢利机构”,其实际经营始终走在两条轨道上:所有权──有公有私;资金来源──来自政府和民间;赞助系统──民间在“台前”,政府在“幕后”。正是政府和民间两方面资源的不断作用推动着博物馆产业的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营博物馆要想摆脱困境,可从三个方面突破:
一是规范民间博物馆的称谓。黑龙江最大的民间博物馆──北方民艺博物馆馆长刘恒甫建议将民间各种藏馆经过审核和规范后,统一规范称呼,打造精品,这有利于吸引企业家、实业家投资,更好地发挥民间馆藏的教育、宣传、展示和保存功能。
二是多途径破解藏品收集难题。黑龙江省收藏家协会专家建议,民营博物馆可以通过收集继承、互相交换以及集中购买的方式应对藏品收集难题。
三是靠“双轨”运行解决资金难题。魏云飞建议,政府可以利用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形式,为缺少资金的民营博物馆吸引投资者,也可以与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搞对接,获得它们的相关经费支持。对于收藏珠宝字画等具有开发潜力的艺术品藏馆,刘恒甫建议,除致力于艺术品的复制、仿制、拓片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新产品的开发外,还要与博物馆所在的整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
推荐关键字:民营博物馆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中小博物馆该如何生存与发展2019-11-09
- 【艺术播报】央美达·芬奇新展遭质疑、20192019-09-16
- 【雅昌快讯】深圳金石博物遭遇铁链锁门 因场2019-09-13
- 民营博物馆馆长夏喜成:半生经商半生藏2018-05-01
- 百幅唐卡艺术作品在上海泰会生活文化园金刚2018-05-03
- 民营博物馆的“新活法”:助推中国艺术国际2018-01-10
- 上海最大民营博物馆“金刚博物馆”开门迎客2018-01-04
- 上海最大民营博物馆开门迎客 汇聚齐白石等大2018-01-02
- 民营博物馆要发展 找准定位是关键2017-10-30
- 山西晋中开建首家壁画艺术博物馆2017-08-14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