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毕加索真迹在蓉亮相

欣赏作品有几招

2005-12-16 11:16:10来源:四川新闻网
A- A+
  风格各异的8大系列265幅毕加索的版画真迹,昨(15)日全部开箱上墙。在布展的同时,主办方征集的30名志愿者也最后一次集合。今日上午9:00,《世纪巨匠毕加索原作中国(成都)特展》在省美术馆开展,届时,30名志愿者将轮流上阵,每天10点、11点、13点、15点定时在展厅内为广大市民“讲画”。

  布展 一米线成讨论焦点

  昨日下午2点,省美术馆工作人员开始开箱,小心翼翼地将画挂上3个展厅的墙面,由于所有参展的版画尺寸都不足一平方米,而且都有镜框保护,所以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在画都上墙之后,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很多版画尺寸较小,如果按照常规拉起1米警戒线,有可能看不清楚作品,但不拉警戒线又担心因观众拥挤而导致名画受到损害。在主办方和省美术馆协商之后决定,暂时保留警戒线,视第一天的情况而定,不排除不拉警戒线以控制进场人数的做法,让大家都有机会近距离的和大师作品接触。

  讲解 30志愿者兴奋到岗

  在工作人员紧张布置现场的同时,30名志愿讲解员也到场,熟悉场地分派任务。志愿者们大多是来自成都各大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对这批名画同样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他们的任务是定时给现场观众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因为了解这批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欣赏它们至关重要。谈起这次的讲解任务,很多人都非常兴奋,“毕竟毕加索的作品太少见了,而我们能够天天在这里,仔仔细细的近距离欣赏,真是太幸运了。”

  赏析指南

  性格多重抽象不是精髓

  在所有的画全部亮相之后,就连不少挂画的工作人员也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省美术馆副馆长张国平介绍说,不能因为作者是毕加索,就认为作品一定都是抽象的,“大师的功夫了得,能细能粗,每个系列、每幅画都有自己的风味。”随后,张国平解读了几个他印象深刻的系列作品,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解读,更立体地体味“毕加索”。

  俏皮毕加索———《大自然的故事》

  背后故事:1936年商人安布鲁瓦兹·沃拉尔准备出版《大自然的故事》,请毕加索为作品绘插图。毕加索把刚学到的细点腐蚀版画技法应用到这批版画上,该技法非常易于表现灰色阴影效果。这套作品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公牛、雌鹿、母狮等动物。他还在每一幅版画的底部刻上该种动物的名字,以凸现现代美。

  专家解读:这些画和毕加索成名后的画风完全不一样,非常写实。不过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些动物的神情都非常拟人,满脸迷惑的鸵鸟、一脸慈祥的大蟾蜍、还有那一对青蛙,一只眼神呆滞,一只眼神灵动,显得非常俏皮。这组作品体现了毕加索充满童趣的开朗作风,作品体现了大自然和动物的和谐,动物用人的表情似乎有更深的含义。

  设计师毕加索———《三角帽》

  背后故事:《三角帽》是一部具社会政治讽刺意味的芭蕾舞剧,它着重描写了不畏权势,机智地赶跑了省督的一对磨坊主夫妇不幸的爱情遭遇。该剧作者季亚格希列夫委托毕加索负责舞台布景,因为他认为毕加索是惟一一位能够和谐地融音乐、绘画和舞蹈于一体,使整台演出完美体现瓦格纳艺术理念的艺术家,所以力邀他为该剧设计场景服装。

  专家解读:毕加索用彩绘柯罗版技法完成的这组作品取材于一系列的场景和舞台服装图案。除剧中主人公磨坊主夫妇的服饰故意要求简朴外,整套作品就是一次既丰富又离奇的盛装展示会,耀眼的色彩以及极具几何特点的装饰。

  导演毕加索———《斗牛》

  背后故事:《斗牛》的创作灵感来自1796年著名的斗牛士约泽·德尔加多的故事,德尔加多1801年5月死于马德里斗牛场后,他的故事成了民间传奇在西班牙广泛流传。在毕加索作品中,斗牛士是最常出现、最吸引人的题材,这深深地镂画出毕加索的文化根源。毕加索利用传统题材作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使其成为后续传统的一部分。

  专家解读:这个系列作品,毕加索用20多幅作品表现一个斗牛场景,这些场景环环相扣,就像一段段电影画面一样。《斗牛》中保留了斗牛的仪式规矩与传统步骤的实景,把它分为三个部分:马背上斗牛的动作;斗牛士助手的动作;牛之死。

  毕加索用出奇的简单与空白的素描,将斗牛礼仪的残酷性进一步升华:人与兽孤零零地在斗牛圈的中心对峙,背景中总有公众的影子。每一张图中的人,都是几笔搞定,却足以把这个人的身形甚至神态都反映出来。毕加索利用细点腐蚀技法的反差,用浅底色阴影对照薄层颜料涂刷法,不着痕迹的凸显了每个场景的激情。

  情色毕加索———《塞莱斯蒂纳》

  背后故事:“塞莱斯蒂纳”是费尔南多·德罗哈斯作品中一位主角的名字,该作品是文艺复兴奠基之作。

  专家解读:这个系列是毕加索在1968年3月16日到10月5日之间创作的347幅著名系列画中的一部分,它鲜活地描绘故事中的情欲情节,证明了画家87岁高龄时仍有无穷的精力。他用的技术多样化,有时候把所有技法全用到同一个版上。对于一生有2个妻子和5个情人的毕加索来说,这套露骨的“情色”版画并不算夸张,因为这位风流画家自言:“我的作品和莎士比亚一样,常常有些讽刺和相对粗俗的东西,可以深入所有人的心。”

  诗人毕加索———《贡戈拉的20首诗》

  背后故事:1928年,贡戈拉的20首诗出版后,毕加索开始为之绘制插图。他为第一首诗所配的版画取材于维拉斯盖茨在1622年画的一幅贡戈拉的肖像画,这幅画的复制品保存在马德里的普拉多画廊。在封面,毕加索模仿诗人的笔迹用画笔书写了贡戈拉的名字。每页手写诗稿上,他都以轻盈的笔触用纹案或人物速写加以装饰,营造出一种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相互交融的效果:文字具有美学效果,同时,人物图案也极富语言表达力。

  专家解读:在这套作品中,毕加索只采用了糖水技法,用画笔或钢笔直接在板上作画,而没有进行修改或用黑色并置进行二次加工,在版画技法中,通常是在第一版灰色调的基础上,再通过酸作用达到黑色效果。毕加索打破了这个传统,直接在板上雕刻。
推荐关键字:毕加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