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炒新当道 邮市转好是空想

作者:宝木 2005-12-16 09:19:16来源:《中国商报》
A- A+
  盘点今年发行的新邮,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已呈现在邮人眼前,即今年发行的绝大多数新邮已陷入了打折境地。目前,除了今年初发行的“鸡年”小版张和今年中旬发行的“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小版张以及今年年底发行的“北京奥运会徽和吉祥物”系列版张外,其他品种均沦为了打折票。如此结果实在是让集藏者和投资者心寒,新邮的走势已变得岌岌可危。

  为何到了年底新邮竟表现得如此糟糕呢?而且与2004年发行的邮票相比,打折的品种和数量竟有增无减?认真观察今年新邮在市场上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新邮在市场上沦为炒作品种,从年初发行的第一套“鸡年”邮票开始,新邮一直被市场炒作,诸如“地球日”小版票、“复旦大学”小版票、“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小版张、“西藏”小版票,直至11月中旬发行的“北京奥运会徽和吉祥物”系列版张,它们几乎左右着2005年邮市的冷热,且几次力度不大的行情也围绕着新邮转,一旦新邮炒作结束,那么邮市就立刻陷入低迷的桎梏。大量新品种创新低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

  如此的炒新市道,自然不会给市场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相反,随着一浪接一浪的炒作,邮市存量资金不断减少,炒作品种在“新鲜血液”的补充下,也马上由“白马王子”变成了“昨日黄花”。然而大多数炒家也被套牢,“苦菜花”的结局令不明就里的投机者黯然出局。而前两年发行的邮票也在资金撤离中坐上了“滑梯”,绝大多数品种更是出现不跌到“花票”价位誓不罢休的状态,这给本来日渐变少的打折“花票”送来源源不断的“援兵”。

  虽然表面上看,市场的炒作属于市场行为,与发行部门发行新邮没有直接关联。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炒作新邮就不是这么简单了。相反,在新邮发行初期,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在极大程度上助长着市场炒作的盛行,而且这种状况在2006年还会继续延续。毕竟刚刚结束的2006年新邮预订方案依然能够令这种炒风维持。何况新邮半年发行期内的发行量不透明,也会让炒家更加游刃有余。因为,现在的市场发行量不是惟一的制约因素,而发行初期的新邮货源多寡,往往是成为新邮能否成为炒作对象的标准。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话题,即发行初期的货源被谁控制了?从目前看,集藏者不可能。他们得到新邮就必须成为预订户,到邮局取票,而且能否取到邮票还要看邮政的脸色。往往一些被市场炒作的热门品种,预订户在发行初期根本拿不到手,如今年发行的“安徒生童话”不干胶小版张、“洛神赋”小版票和“北京奥运会徽和吉祥物”系列版张都是如此,个别品种等上个半月一个月才拿到也不是什么新闻,因为此时这些邮票的炒作已偃旗息鼓或处于苟延残喘中。

  投资者也不可能。他们只能够在市场上高价买进,并在投机中搏杀。剩下的就是一级市场控制的大大小小的集邮公司了,他们手中握有大量新邮,炒作价格越高,那么其兑现时的获利也就越丰厚,毕竟炒作仅仅是一周到两个月之内的事情,价格下挫时再从市场上买回来,不就获得短线差价了吗!所以预订户拿不到炒作时紧俏的新邮,其答案也就可以从中获得,有些集邮公司就是用预订户的筹码打“短平快”,预订户付了全年的邮票款,但却让那些集邮公司借用这些筹码到市场炒作,握有新邮票源的人成为了不费一金一银而享受最大炒作利润的获益者,如11月12至18日,全国有多少预订户拿到了“北京奥运会徽和吉祥物”小版票呢?恰恰是在这段时间里,“奥运会徽”和“奥运吉祥物”小版票的价格攀上了发行以来的最高点。

  所以,2005年新邮表现不佳,粗看是市场炒作所致,炒作新邮令市场陷入了低迷。但是仔细分析这种炒作的背后,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就浮出了水面。归根结底,其症结依然是一个“利”字。尽管不多久前,一句“不与民争利”的话让不少人为之动容,而且溢美之词也不绝于耳,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可是在2005年的新邮表现中,我们看到了炒作中变相与民争利的现象。而且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2005年新邮几乎陷入全军覆没的境地,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现象,如果这种状况不被有效制止和改变,那么2006年新邮很可能就会重蹈覆辙,邮市要走好、走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推荐关键字:邮市 邮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