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阎千石的“石帝”田黄
作者:邱永平 2005-12-08 10:41:08来源:中山商报
A-
A+
早就听过“一两田黄十两金”的说法,却不知道田黄为何物,何以如此贵重。经人介绍,认识子陶先生后,才得知他已经收藏了近10块田黄石,而最重的一块有9两多,只见其石晶莹透亮,色泽桔黄,用手电筒照射,可以看见清晰的萝卜丝纹理,故此关于田黄石有“无纹不成田”之说。
“曲线救国”偷师学艺
子陶酷爱收藏印章石料,起源于其书画篆刻方面的造诣。六十年代出生的子陶告诉记者说,在中山纪念中学读书时,由于紧邻孙中山故居,游人比较多,景点旁边也多有摆卖字画者,其中一位40多岁姓向的师傅,其字画一幅要几百元,还有刻印也非常值钱,当时纪念中学的老师一般月工资才50元,而向师傅招了一个学生给他打工,月薪已经有90元。家世安稳而清贫的子陶下定决心,要学好书法篆刻,于是每天下课放学后都跑去向师傅的摊档,软磨硬泡,偷师学艺。但向师傅并不随意收授子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搭理子陶,他为了打动向师傅,甚至用积攒的零用钱去买向师傅的石料,然后回家自己来刻字,完后再拿回去给向师傅,由于购买了他的石料,向师傅也只好勉强给他指点一下,就这样日积月累,字陶开始进入书画篆刻的大门,经过近20年修炼之后,他不但绘画书法功力见长,篆刻艺术也是独成一体,同时也在收藏界小有名气。
“阎千石”得名
而在篆刻界,要使这门艺术得到升华,就要有上等的石料,从1980年代开始,当子陶经商后有一定积蓄后,他开始四处搜罗石料,只要看到好的石料,他都会爱不释手,非得揽入囊中,至今他收藏的石料,大大小小已经有1000多条。子陶告诉我们说,当年齐白石因为收藏了300多条石料,心中已经非常高兴,于是有人给他冠名为齐白(百)石,现在篆刻界则给冠了一个名字“阎千石”。得到这个评价,子陶觉得这是对他在收藏方面的一个肯定。但就是收藏了这么多上等篆刻石料的子陶,在2002年以前也还没有见过田黄石,心中却向往已久。他对记者说:“虽为篆刻石料收藏家,却没有收藏到被称为‘石帝’的田黄石,我到老都不会甘心。”
收到田黄“不枉此生”
对于田黄石,记者也是头一回见识,更是个门外汉。“田黄石真有那么大魅力吗?”子陶先生告诉我们,田黄石在目前石料里属于最珍稀的绝品,也被世人称为“石帝”,百石之首。产自福建省一个名为寿山的乡镇,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它产自溪涧水田,也没有形成矿脉,往往是农民种地耕田时偶尔得之,产量稀少。而到了明清两代,田黄更加名闻世上,成为帝王、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争相寻求的珍宝。据说清初皇帝祭天,神案上往往都要供上一方田黄石,寓意为“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子陶依然记得第一块田黄石到手时的激动心情,他说之前收藏了那么多玉石、鸡血石,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石头,“收藏一块田黄,心情舒坦,不枉此生,感觉能多活五六年。”由于收藏印材石料多了,达到数千条,由此而远近闻名。
2002年时,子陶开始放话给一个经常给子陶提供石料的福建人,说希望买到田黄石,不久福建人终于寻得一个机会,一个持有田黄石的福建人由于赌博欠债,想将祖传田黄石转手,那块田黄只有5两左右,但对于一心想求田黄石的子陶来说,已经非常珍贵。他告诉记者,当时用手电筒照射时,可以看见光线穿透石块,整块石头都晶莹透亮,还有很明显的萝卜丝纹。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藏了八件田黄石,重量各个都不同,不过,每个石头都有名家在上面雕刻了图案诗话,人物、山水配诗都非常清晰,而意境也相当之高雅,其中一块石头“江清月近人”,雕刻的画面清晰动人,意境也不同一般,足见其手工精巧,雕刻家还署了名字在画中。
田黄石在目前石料里属于最珍稀的绝品,也被世人称为“石帝”
纹理分辨真假田黄
据子陶先生介绍,1983年,在寿山乡几个农民曾经偶然之中挖得一块像蛤肉的田黄,色泽犹如枇杷,质感细嫩润滑,重量达到2.15公斤,成为轰动一时的稀世珍宝。对于这种石料,一般人往往很难分清质量好坏,也难分其真假,记者在子陶先生的办公室就看到了相差不多的玉石,但仔细辨认,还是可以分清真假好次的。
他告诉我们,田黄石的颜色也有差别,主要有桔皮黄、枇杷黄、鸡油黄、黄金黄和熟栗黄等,而最上等的则是桔皮黄,此外还有田白、田红和田黑、田绿等多品种,因为其稀少珍贵,很多文物商人和制假者都会用各种黄石加工后冒充,而懂得内情的收藏家都会知道,田黄石最为主要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在石头里面,可以看到忽隐忽现的萝卜丝纹,还有红色的水格纹理,这是其他石头所没有的特征。
“曲线救国”偷师学艺
子陶酷爱收藏印章石料,起源于其书画篆刻方面的造诣。六十年代出生的子陶告诉记者说,在中山纪念中学读书时,由于紧邻孙中山故居,游人比较多,景点旁边也多有摆卖字画者,其中一位40多岁姓向的师傅,其字画一幅要几百元,还有刻印也非常值钱,当时纪念中学的老师一般月工资才50元,而向师傅招了一个学生给他打工,月薪已经有90元。家世安稳而清贫的子陶下定决心,要学好书法篆刻,于是每天下课放学后都跑去向师傅的摊档,软磨硬泡,偷师学艺。但向师傅并不随意收授子弟,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搭理子陶,他为了打动向师傅,甚至用积攒的零用钱去买向师傅的石料,然后回家自己来刻字,完后再拿回去给向师傅,由于购买了他的石料,向师傅也只好勉强给他指点一下,就这样日积月累,字陶开始进入书画篆刻的大门,经过近20年修炼之后,他不但绘画书法功力见长,篆刻艺术也是独成一体,同时也在收藏界小有名气。
“阎千石”得名
而在篆刻界,要使这门艺术得到升华,就要有上等的石料,从1980年代开始,当子陶经商后有一定积蓄后,他开始四处搜罗石料,只要看到好的石料,他都会爱不释手,非得揽入囊中,至今他收藏的石料,大大小小已经有1000多条。子陶告诉我们说,当年齐白石因为收藏了300多条石料,心中已经非常高兴,于是有人给他冠名为齐白(百)石,现在篆刻界则给冠了一个名字“阎千石”。得到这个评价,子陶觉得这是对他在收藏方面的一个肯定。但就是收藏了这么多上等篆刻石料的子陶,在2002年以前也还没有见过田黄石,心中却向往已久。他对记者说:“虽为篆刻石料收藏家,却没有收藏到被称为‘石帝’的田黄石,我到老都不会甘心。”
收到田黄“不枉此生”
对于田黄石,记者也是头一回见识,更是个门外汉。“田黄石真有那么大魅力吗?”子陶先生告诉我们,田黄石在目前石料里属于最珍稀的绝品,也被世人称为“石帝”,百石之首。产自福建省一个名为寿山的乡镇,有上千年历史。由于它产自溪涧水田,也没有形成矿脉,往往是农民种地耕田时偶尔得之,产量稀少。而到了明清两代,田黄更加名闻世上,成为帝王、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争相寻求的珍宝。据说清初皇帝祭天,神案上往往都要供上一方田黄石,寓意为“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祥。子陶依然记得第一块田黄石到手时的激动心情,他说之前收藏了那么多玉石、鸡血石,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石头,“收藏一块田黄,心情舒坦,不枉此生,感觉能多活五六年。”由于收藏印材石料多了,达到数千条,由此而远近闻名。
2002年时,子陶开始放话给一个经常给子陶提供石料的福建人,说希望买到田黄石,不久福建人终于寻得一个机会,一个持有田黄石的福建人由于赌博欠债,想将祖传田黄石转手,那块田黄只有5两左右,但对于一心想求田黄石的子陶来说,已经非常珍贵。他告诉记者,当时用手电筒照射时,可以看见光线穿透石块,整块石头都晶莹透亮,还有很明显的萝卜丝纹。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收藏了八件田黄石,重量各个都不同,不过,每个石头都有名家在上面雕刻了图案诗话,人物、山水配诗都非常清晰,而意境也相当之高雅,其中一块石头“江清月近人”,雕刻的画面清晰动人,意境也不同一般,足见其手工精巧,雕刻家还署了名字在画中。
田黄石在目前石料里属于最珍稀的绝品,也被世人称为“石帝”
纹理分辨真假田黄
据子陶先生介绍,1983年,在寿山乡几个农民曾经偶然之中挖得一块像蛤肉的田黄,色泽犹如枇杷,质感细嫩润滑,重量达到2.15公斤,成为轰动一时的稀世珍宝。对于这种石料,一般人往往很难分清质量好坏,也难分其真假,记者在子陶先生的办公室就看到了相差不多的玉石,但仔细辨认,还是可以分清真假好次的。
他告诉我们,田黄石的颜色也有差别,主要有桔皮黄、枇杷黄、鸡油黄、黄金黄和熟栗黄等,而最上等的则是桔皮黄,此外还有田白、田红和田黑、田绿等多品种,因为其稀少珍贵,很多文物商人和制假者都会用各种黄石加工后冒充,而懂得内情的收藏家都会知道,田黄石最为主要的区别性特征,就是在石头里面,可以看到忽隐忽现的萝卜丝纹,还有红色的水格纹理,这是其他石头所没有的特征。
推荐关键字:田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陆镜清先生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陈巨来“铭心2020-07-06
- 【雅昌快讯】化私为公!陆镜清捐“铭心绝品2020-07-03
- 朵云轩春拍胡适旧藏戴震田黄自用印赏析2019-06-12
- “软宝石”田黄的真伪鉴别2018-05-12
- 保利厦门2017秋拍|玲珑巧工——中国古董珍玩2018-01-03
- 精品田黄、鸡血展2017-12-25
- 小文房,大市场 文房雅玩收藏的起点与归宿2017-08-28
- 史上最贵田黄对印现身拍卖场2016-05-24
- 田黄持续升温暗藏危机2016-04-08
- 价值不菲田黄方章不翼而飞 法院判拍卖公司赔2015-10-15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