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炒新:邮市衰弱的根源

2005-12-05 13:22:34来源:中国邮币卡网
A- A+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地“马路邮市”逐渐演变成上档次、上规模的室内经营市场,发展可谓快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邮市便上演了一幕幕风风火火的场面,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眼球。慢慢地新邮的市场价格,成了邮市兴衰的唯一标志。新邮跌价了,众人和媒体就惊呼,穿着棉袄逛邮市;新邮被炒高了,众人和媒体就齐唱赞歌。新邮是各级集邮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炒新邮也成了我国邮市的主要特征。无庸讳言,做为调控邮市的邮政部门,也迎合了这种态势,表现在新邮发行政策上,邮市热了他们就肆无忌惮地加大新邮发行量,邮市冷了,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削减新邮发行量。如此走极端的作法,加剧了邮市的病态。现在是到我们认清炒新邮危害的时刻了,笔者认为炒新邮起码有以下三点弊端。

  其一:炒新是一种违法行为。我们习称的新邮,实质是指发行期内的邮票,我国原规定新邮发行期为一年,后为了迎合邮市需求,将发行期改为半年。我国明文规定发行期内的邮票是不能低于或高于面值销售的,我国各地还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遗憾的是这些规定似乎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炒新之风愈演愈烈。近年来干脆就出一套炒一套,炒过就丢弃,完全是一副喜新厌旧的架式。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面对这些现象,邮政部门和执法部门却视而不见,任其泛滥。曾有著名邮市发起拒炒新邮的行动,由于内外部大势使然,最终不了了之。这种违法行为的存在,扰乱了邮市规则,增大了邮市浮躁情绪,对邮商的邮德建设有百害而无利,十分不利于邮市的健康发展。

  其二:炒新脱离集邮者的需求。邮市应该是为广大集邮者服务的,是广大集邮者拾遗补缺的主要场所。邮票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集邮者的需求,存世量的多寡,来达到增值目的的,脱离这种需求人为造就的价格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我国集邮者大都有在集邮公司全额全年预订新邮的习惯,我国有关集邮爱好者的人口,也是以此为依据统计出来的,官方公布的集邮人口有千百万之巨。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并不参与炒新邮,但也不愿看到新邮跌破面值,如果遇到新邮价格暴涨,他们中的一部分也会购进一些以便升值。随着编年票大都成为打折一族,他们手中套住了大量的打折票,以新邮来增值的信心逐渐丧失,如今他们一般不会去邮市寻找新邮,到邮市寻找的是新邮之外的东西。邮市脱离集邮者的需求,就失去了消费终端,这样的邮市只能走向衰弱。

  其三:炒新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各级邮票公司是炒新的源头,炒作筹码来自各级邮票公司,他们企盼新邮价格炒得越高越好,以便伺机放货,轻而易举地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内外勾结,慷国家之慨,肥小团体和私人之囊,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尽管邮政部门三令五申,并处理了极少数人以杀鸡吓猴,但巨额利润所驱,仍然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者铤而走险,真有些吓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意味。炒新令集邮公司不思开拓,坐享其成,断送发展的前程。炒新滋生腐败,使一些掌握新邮权利者走向没落。

  综上所述,炒新是邮市逐渐衰弱的根源,不扭转这种现象,邮市的规则就难以维持,广大集邮者、投资者的利益就难以保证,邮市就成了极少数“冒险家”的乐园,最终只能是极少数人腰缠万贯,大多数人赔钱亏本。邮市拒绝炒新,只买卖超过发行期的邮资票品,竭诚为集邮者服务,那么邮市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推荐关键字:邮市 邮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