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姜国芳眼中的紫禁城

2005-11-28 08:39:30来源:《光明日报》
A- A+
  紫禁城,城墙厚重,宫门层叠,它是建筑,是历史,是文化,是精神。姜国芳对准了它,把绘画的笔触,和观察的视角。在他整整画了20年之后,紫禁城向他敞开了怀抱——9月29日至10月10日国庆期间,他将成为进入故宫第一个办个人画展的画家,在神武门展出他的“紫禁城系列”画作50多幅。
 
  姜国芳于上世纪7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留校任教,学院派教学使他打下了扎实纯正的欧洲写实主义功底,当他将这种技巧用于紫禁城这个中国历史题材时,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张力。有人把姜国芳喻为宫廷画家,有人说他的画是“新历史画”。不管怎么说,他选择了紫禁城,就选择了一种严谨艰难的艺术表达,选择了一种对民族历史精神的文化追求。站在姜国芳的画作前,扑面而来的辉煌、宏大、精致、艳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然而姜国芳绝不会仅仅让你停留于这些外在的感受上,借助这些形式语言,他通过小皇帝踟蹰在深邃的宫门前形成的反差(《宫门》),重新审视中国历史上的世袭制;他选取太监冒死上奏这一宫廷场景(《奏折》),通过众多的人物神态,表现了封建统治上层的权力之争;在众多的以宫女贵妃为中心的作品中(《贵妃》、《期盼》、《晨曦》、《幽宫春梦》)他将这些女性置于龙椅之上、妆台之前,其画面所表现出来的是赏心悦目,恬静高贵,而其内涵传达出来的惆怅意蕴,令人心碎,使人不禁思考中国女性的命运。

  姜国芳说,画家是孤独的劳动者。与紫禁城的雄伟相一致,他的画一般都是大体量、大制作,宫廷建筑装饰的繁缛,以及他所追求的写实主义的细节精确性,都使得他的画作极“吃功夫”,可以想见,在细腻的笔触之后,是日复一日的艰难劳作。姜国芳说,最难过的事是卖画,卖的都是自己满意的,那心情就像卖儿卖女。姜国芳现在名声日隆,画价也上去了,但不是迫不得已为了生计时,他还是不肯轻易割舍自己的心血之作。此次展出的50多幅作品,是从他近20年中所创作的170幅紫禁城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有些是新作,而有些则是已被私人和博物馆收藏的。

  姜国芳被誉为“发现紫禁城第一人”。姜国芳找到了紫禁城,就找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精神寄托,而紫禁城被姜国芳发现了,也找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存在。
推荐关键字:姜国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