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央视国际:旧报沉浮

2005-11-21 08:39:10来源:央视国际
A- A+
  沙家浜位于常熟城南的阳橙湖畔,京剧《沙家浜》里,“智斗”一场的几段唱,几乎人人都能来上几句,但是在2004年,筹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关于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的人物创作原型,胡肇汉的历史背景资料,找起来却不如,再编几段戏文来得容易,历史的描述需要佐证,现存的档案资料里,找不到任何相关记载,急中生智,有人想起来,1989年4月的那件事,于是大家说,还是得去档案馆,明明知道,常熟市档案馆里,这一时期的历史档案,资料匮乏,明明知道这些资料,早已经翻看了若干遍,而解决不了所遇难题,为什么还要再去档案馆,难道常熟市档案馆里,还另外藏有一批鲜为人知,秘而不宣的神秘老档案吗,这样的猜测也贴边,不过不是老档案,是老报纸,是常熟地区数十年间,

  出版的保存至今的,几千份形形色色的老报纸。

  沈秋农 常熟市档案馆 馆长

  从1910年5月8日,到1949年6月30日,这整整40年间,常熟就创办了各类报纸230多种,年均创办近5种,创办最多的年份,是1928年,也就是民国17年,这一年共创办了20种报纸。

  常熟最早办的报纸,是1910年5月8日,创刊的《虞阳新闻》,这是一份周报,常熟的地方报纸,少的只印三、五百份,多的达到三千多份,在1932年10月25日,《民众日报》等8家报纸,因为披露了国民党,县党部一位要员的隐私,

  县党部以违反《出版法》为由,一夜之间,将这8张报纸,全部勒令停刊,这“八报同封”事件,也说明了当时常熟地方,报纸种类之多。

  历史上的多种因素,造就了常熟小镇,成为产生这批报纸的地方,常熟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自唐以来,在文学 绘画 书法 藏书 ,古琴 篆刻 医学 建筑等,领域名人辈出,常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独特,受上海外来经济文化影响,产生了全国县域中,特有的经济发达,思想活跃的现象,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典型,这批老报纸,全部由常熟地方,编辑出版发行,多角度地报道了,常熟县城四十年,变革时期的,社会人生百态,常熟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没有官方档案记载,却能从这批老报纸中得到查证。

  曹培根 教授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主任

  你看常熟人,文人比较多啊,他出的报纸也很有特色,你像这个报纸,叫《礼拜一》,我们已经知道,有个杂志叫《礼拜六》啊,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还知道鸳鸯蝴蝶派的,祖师爷就在常熟,比如说这里的,《五年后的常熟》,这就是常熟的,比较有影响的,鸳鸯蝴蝶派的作家,常熟的报刊发表的,翻译作品早期的相当多,你看这个《绿帜》,它登的全部是翻译作品。

  常熟市郊的农村,有一个叫顾纯学的老人,老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书报,凡是他读过的文字,自己能留下来的,一定精心保管好。

  顾纯学 收藏爱好者,

  老报纸就是历史嘛,了解一些过去的东西,我们一个时代,只能看到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不多 以前的东西,就是通过书本 ,报纸看一点,再一个就是想留下去,留下去让后来的人也看看。

  黄明服 副研究馆员

  常熟市档案馆原副馆长

  常熟这个地区的人,文化水准普遍比较高,他们历来家家,都喜欢读书看报,而且看过的书籍,报刊轻易不愿意丢掉,总是堆放在那里,抽空啊有了工夫再来看一看。

  常熟报业兴旺,首要的原因,自然是有市场需求,报纸永远卖得好,所以常熟才能,产生那么多,品种和数量的报纸,另外常熟市档案馆,经常性的征集活动,

  和鼓励政策,也吸引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积极地进行捐赠,7248份老报纸,这个数字,仍旧在不断增长。
推荐关键字:杂项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