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小卷玲珑帝室珍

——读丁观鹏《烂柯仙迹图》

作者:金运昌 2005-11-11 17:19:46来源:中贸圣佳
A- A+
  “柯”字在古代汉语里是“斧柄”的意思。“烂柯”的故事,原出于南朝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党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斧柯通常用优质木料制造,要它烂尽,至少百八十年。而这在神仙的时空里只是“俄顷”之间事!难怪王质回家后与他同时的人都死光了。这段神话,情节生动有趣,而且富于哲理。故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是诗文常用的典故,也是绘画习见的题材。不过画师往往将神话中下棋的“童子数人”改易为老翁两位,使之更具典型的神仙风采。丁观鹏的这卷《烂柯仙迹图》便是如此。

  丁观鹏是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顺天(今北京)人。因仰慕族中先辈,明代大画家丁云鹏而取名“观鹏”,而且也确实全面继承和弘扬了丁云鹏的画法。清胡敬《国朝院画记》云:“明丁云鹏释像,其法本宋人,与梁唐壁画之以奇诡擅能者流派自别。观鹏克传家学,……其所造者深矣。”

  据朱家溍先生选编的《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记载,丁观鹏于雍正四年(1726年)入清宫造办处做“画画人”。“三月十六日六品官阿兰泰奉旨:着给画画人丁祐、詹熹、丁观鹏、程志道、贺永清每月每人钱粮银八两,公费银三两,钦此。于四月十九日阿兰泰来说奉怡亲王谕:着将新画画人所食钱粮按月照数发给。”按雍正朝画画人的待遇,十一两为最高。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甚至高于六品官的月俸。丁氏一进宫就能拿到十一两,足见画艺非同一般。至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下旨将当时十五位画画人的月俸重新厘定为十一两、九两、七两三个等次,丁观鹏仍被列为头等,而与他一起进宫的稳固地位。丁氏一生为雍、乾二帝创作了大量释道及民俗类人物作品,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者即达八十三件之多,其中包括奉敕在乾隆帝的“心肝宝贝”-----《中秋帖》卷末精绘《中秋月色图》一幅。乾隆多次在丁氏画作上书赞题诗,将他与丁云鹏相提并论。如《观鹏摹丁云鹏罗汉赞》:“四大本幻,作么传神?云鹏观鹏,前身后身。”《题观鹏白描十六罗汉卷》:“观鹏此日之云鹏,又复氏族同为丁。疑是三生黑白业,解与净土传真形。”《题观鹏罗汉图》:“云海遨游睹圣僧,观鹏笔妙貌云鹏。依然谁认前身是,可畏端知后者能。“安遇之深,可见一斑。乾隆还派丁观鹏向郎世宁学习西画技艺。丁观鹏参与创作的巨制《皇清职贡图》专门图写外国及少数民族人物,显示了他画路的宽广。

  这幅《烂柯仙迹图》纵24.5厘米,横54.5厘米,裱为小巧玲珑的手卷,十分可人。乾隆帝当时曾制作了许多便携“百宝箱”,内盛小型书画文玩,专为外出巡游时旅途遣闷。此卷应为箱中珍品之一。乾隆的心麦玩物,后来都被他的儿子嘉庆帝封存于紫禁城西北建福宫中的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妙莲华室等舍中,百余年无人过问。
  
  1923年,废帝溥仪出于好奇心的驱使,偶然发现了这些宝藏,命人清点。不久建福宫就突发大火,片瓦无存。事后人们估计,当是那些监守自盗的太监为防止罪行败露而故意纵火。查《石渠宝笈三编》的著录,丁观鹏《烂柯仙迹图》卷正是贮存于火焚毁的静怡轩内,它如何逃过此劫,走出宫门?恐怕是早就被太监们盗出了——这么一个小卷,藏在身上是很方便的。2004年,这张画现身欧洲拍场,为有识之士重金购回祖国,现由中贸圣佳公司征集上拍,使我们有幸一饱眼福——丁氏虽非超级名头,但其作品皆为大内珍玩,民间哪得一见!

  从艺术角度说,这是一件至精之品,让人“看在眼里拔不出来”。其布局设色,极为考究。画中三个人物,神态生动,呼之欲出;衣纹简澹,清雅脱俗。背景虽为山野,却饶富贵祥和气象,正是宫廷绘画的本色。丁观鹏的全副本领,几乎尽在于斯。乾隆御题,雅有拙趣,亦是亲笔无疑。抚卷遐思:二百多年来,人海沧桑,而此画纸墨如新,似有神物护持。是卷中的仙人有灵,还是画师的精气不泯?具眼藏家,勿以其尺幅不大而轻之忽之,交臂失之!
推荐关键字:中贸圣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