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赵构《草书〈洛神赋〉》
作者:刘玉山 2005-10-25 09:11:08来源:鲁迅美术学院
A-
A+
赵构在政治上的庸怯早有历史定论,但在书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前有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米氏父子,其实赵佶与赵构也完全称得上父子名家。
赵构在其《翰墨志》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赵构书早年学黄庭坚,又学米芾,颇受时风影响。即位后,力学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现存的《岳飞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见虞褚二家的影响。赵构书法的黄金时期是他退为太上皇之后,据《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绍兴三十二年,赵构55岁,也算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从危困的局势和繁冗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在以后的26年里,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六朝,“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经过屡易典型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家面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谓“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草书〈洛神赋〉》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历代取资书画,出了不少佳作,仅就书法而言,就有王献之楷书、赵构草书、赵孟緁行书、祝允明草书,都是书法史上的名作。
赵构《草书〈洛神赋〉》今藏辽宁省博物馆,绢本,高27.3厘米,长277.8厘米,末署德寿殿书,确为晚年之作。写时省略了原文所有的语气词“兮”字,这样的省略在书法作品中很少见。此件作品字法熟练,笔意圆润,一气呵成,流畅而能浑厚,飞动而兼沉着,可见书者当时精力弥满,兴致清畅,是晚年笔而非衰年笔。作品属于小草,虽气脉连贯,而又字字独立,笔笔清楚。赵构曾言“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于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隶之余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强调楷书的基础作用,主张草书“使笔画不失真为尚”,故其所书无连绵苟简之习,易于辨识。其实早在苏轼就经常强调楷书的重要,主张行草要有法度,所谓“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黄庭坚亦谓“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论书》),这当是一时的书法观念,世云“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就整体而言,以楷书、行书分别为唐、宋两朝书艺代表为前提。倘若专论草书,宋人也是尚法的。对法的崇尚,甚至限制了宋朝草书的进一步发展。
赵构此卷虽是自家面貌,却也是渊源有自,其中智永对他的影响较明显,笔意、字势均可见出。米芾的影子也还有一些。《翰墨志》曾专提到智永,并称“得其《千文》藏”,今存赵构书迹亦有《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可见其浸淫之深,赵构在《翰墨志》中毫不掩饰其对米芾的喜爱,甚至记载了米芾生活的部分细节,大有今日追星族之风,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丑诋前贤,二王之下,唯于智永《千字文》许以“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赵构喜爱智永或许也曾受到米芾的影响。另外,我们拿出米芾《焚香帖》和赵构《洛神赋》作一对照,也可以明显见出二者的相似,可以说,早期对米芾的取法在赵构晚年作品中仍有不由自主的流露。
陆游曾言“思陵(赵构逝后葬于永思陵)妙悟八法,留心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赵构自称“四十年间,每作字,因欲鼓动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上有提倡,下必风靡,在南宋,以赵构为中心,学习书法风气甚浓,足为小朝廷“中兴”之点缀,赵构在书法的发展上自有他的贡献,是不必抹杀的。当然这个贡献越大,他有负于当时江山社稷的也就越多——书法对他而言真是逃避责任用来自我慰藉的一副良药。
赵构在其《翰墨志》开篇即谓:“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赵构书早年学黄庭坚,又学米芾,颇受时风影响。即位后,力学唐人如虞世南、褚遂良、李北海,现存的《岳飞敕》、《徽宗御集序》均可见虞褚二家的影响。赵构书法的黄金时期是他退为太上皇之后,据《宋史》卷三十二《高宗纪》“绍兴三十二年诏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称太上皇,退处德寿宫……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崩于德寿殿,年八十一”。绍兴三十二年,赵构55岁,也算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从危困的局势和繁冗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在以后的26年里,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书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六朝,“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翰墨志》),经过屡易典型之后,终于确定了自家面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所谓“高宗善真行草书,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草书〈洛神赋〉》便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洛神赋》是曹植的名篇,历代取资书画,出了不少佳作,仅就书法而言,就有王献之楷书、赵构草书、赵孟緁行书、祝允明草书,都是书法史上的名作。
赵构《草书〈洛神赋〉》今藏辽宁省博物馆,绢本,高27.3厘米,长277.8厘米,末署德寿殿书,确为晚年之作。写时省略了原文所有的语气词“兮”字,这样的省略在书法作品中很少见。此件作品字法熟练,笔意圆润,一气呵成,流畅而能浑厚,飞动而兼沉着,可见书者当时精力弥满,兴致清畅,是晚年笔而非衰年笔。作品属于小草,虽气脉连贯,而又字字独立,笔笔清楚。赵构曾言“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士于书法必先学正书者,以八法皆备,不相附丽。至于字亦可正读,不渝本体,盖隶之余风。若楷法既到,则肆笔行草间,自然于二法臻极,焕手妙体,了无阙轶。反是则流于尘俗,不入识者指目矣”。强调楷书的基础作用,主张草书“使笔画不失真为尚”,故其所书无连绵苟简之习,易于辨识。其实早在苏轼就经常强调楷书的重要,主张行草要有法度,所谓“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黄庭坚亦谓“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论书》),这当是一时的书法观念,世云“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当就整体而言,以楷书、行书分别为唐、宋两朝书艺代表为前提。倘若专论草书,宋人也是尚法的。对法的崇尚,甚至限制了宋朝草书的进一步发展。
赵构此卷虽是自家面貌,却也是渊源有自,其中智永对他的影响较明显,笔意、字势均可见出。米芾的影子也还有一些。《翰墨志》曾专提到智永,并称“得其《千文》藏”,今存赵构书迹亦有《临智永真草千字文》,可见其浸淫之深,赵构在《翰墨志》中毫不掩饰其对米芾的喜爱,甚至记载了米芾生活的部分细节,大有今日追星族之风,米芾在《海岳名言》中丑诋前贤,二王之下,唯于智永《千字文》许以“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赵构喜爱智永或许也曾受到米芾的影响。另外,我们拿出米芾《焚香帖》和赵构《洛神赋》作一对照,也可以明显见出二者的相似,可以说,早期对米芾的取法在赵构晚年作品中仍有不由自主的流露。
陆游曾言“思陵(赵构逝后葬于永思陵)妙悟八法,留心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赵构自称“四十年间,每作字,因欲鼓动士类,为一代操觚之盛”,上有提倡,下必风靡,在南宋,以赵构为中心,学习书法风气甚浓,足为小朝廷“中兴”之点缀,赵构在书法的发展上自有他的贡献,是不必抹杀的。当然这个贡献越大,他有负于当时江山社稷的也就越多——书法对他而言真是逃避责任用来自我慰藉的一副良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书法投资:小手笔也能搞收藏2013-11-18
- 书法投资:小手笔也能搞收藏2013-11-15
- “山寨版”王羲之《洛神赋》考究2013-07-03
- 王铎行书鉴赏与辨伪2008-09-12
- 购买名家作品须理性2005-08-01
- 书法艺术的现代化前景展望2005-08-10
- 南张北溥齐名不同价2005-08-12
- 一幅失而复得的遗墨(图)2005-08-15
- 雅昌艺术网专栏:谁来启动中国书法市场2005-08-19
- 小名头书家作品的鉴藏与交流2005-09-12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