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北京茶叶街热炒未来拍卖

2005-10-21 10:56:40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A- A+
  10月10日,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对外宣布,该区将在马连道茶叶街上建设我国首座全球性国际茶叶拍卖中心——中国茶叶大厦。两年前,同样的消息也曾一度引起社会对于茶叶拍卖的广泛关注。但两年前就开始计划建设的茶叶拍卖中心,至今仍没有建筑一砖一瓦。宣武区政府新闻中心副主任马晨告诉记者:“拍卖中心还只是个规
划,具体的建设时间表还没有制定。”

  拍卖中心两度“热炒”

  将要建设的中国茶叶大厦耗资8亿元,占地面积约4公顷,高26层。2003年9月北京马连道第三届茶业节期间,马连道将建国际性茶叶拍卖中心的消息就被京城各大媒体竞相报道,马连道引入茶叶拍卖机制来引导和提升中国茶产业的意义受到广泛关注。当时北京宣武区政府经贸委副主任杨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引入茶叶拍卖交易机制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正为茶叶拍卖大厦物色建设单位。”

  10月10日,北京马连道开始为纪念“茶马古道·瑞贡京城”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此活动期间,宣武区政府再次宣布将要建设中国茶叶大厦。有关部门表示建设茶叶大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不同档次的茶叶公开拍卖来合理确定茶叶价格,细化茶叶质量标准。一时间,马连道将建茶叶拍卖中心的消息再次见诸京城媒体显著位置,而这个愿望仍然仅是一个没有具体时间表的规划。
重要的是机制不是建筑

  一直停留在规划当中的茶叶拍卖中心为何迟迟不能付诸实施?马连道规划部门对此表示:“近期将要建设一个英文茶叶交易网站,关于拍卖中心目前还在调研之中”。

  业内人士认为,在云南花卉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市场等国内著名的农产品集散地,其农产品拍卖还只是处在初创阶段,一些农产品拍卖市场面临着农产品场外私下交易、拍品难成规模的困境,甚至有的农产品拍卖市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些都使国内的农产品拍卖机制难以形成,拍卖市场虽然建成了,但真正发展成为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农产品拍卖市场还任重道远。

  杨秋曾向记者描绘一幅茶业发展的蓝图:“引入茶叶拍卖,在每年新茶上市时,以马连道茶产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建立起全国茶叶的交易标准。同时,根据茶叶流通量来体现价格,充分发挥拍卖的价格发现机制,交易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又能约束茶商,防止他们漫天要价。通过交易终端直接反馈到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促进茶产业标准化的建立。”

  而眼下从马连道的发展来看,似乎距离这一目标还很遥远。据了解,马连道茶叶街从1996年开始兴起,当时以各类茶叶批发市场的建立为标志,形成了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但从2001年以来,马连道茶叶市场批发的功能逐步退化,又开始由以批发为主的经营转变为零售为主,批零兼营。一个以茶商(据不完全统计,95%的茶商是茶农)为主体的自由农贸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批发量减少,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局面。

  有拍卖业内专家指出,农产品拍卖机制的建立不能光依靠市场的力量,在日本、荷兰等国都有过政府强制推行农产品拍卖制度的先例,比如规定农产品必须以拍卖的方式进行交易。不仅如此,农产品拍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以政府为主导力量,或是完全由政府来出资建立。尤其是中国的农产品交易一直是以分散生产和经营为主的小农模式,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也是如此,如果拍卖市场面临收回建设投资成本、运转拍卖的资金压力,那么势必会提高生产者拍卖产品的成本,也包括茶农参与拍卖的成本,这也是导致出现大量场外交易、一些拍卖难以持续形成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茶业亟待引入拍卖交易

  引入茶叶拍卖机制对于改变我国以农贸集市零散经营为主的传统茶业经营模式致关重要。杨秋认为,马连道茶叶街上有6个茶叶批发市场,1000多个茶叶经销网点各自为政,质量、价格标准混乱的局面亟待引进拍卖交易方式来推进改革。

  不仅国内的茶业因为标准混乱而难于形成品牌化、规模化,还有一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茶叶出口的数量也正在逐年下降。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二,而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仅有6%。过去8年仅中国出口美国的茶叶就降低了1万吨。美国特茶协会年会主席比尔·沃丁顿称这是“由于中国茶商们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整体战略”。

  杨秋向记者介绍:“中国茶叶大厦建成后,将对我国茶叶交易方式由零散经营方式向规模拍卖经营方式转变起到引导作用。尤其是在实行拍卖过程中,标准化的茶叶交易制度会逐步建立,质量标准提高了,自然也会促进中国茶叶的出口。茶叶拍卖不是等市场环境成熟了再做,而是依靠制度来推进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只要资金到位,茶叶大厦建设并不是难事,而要改变传统的茶叶交易习惯恐怕不是朝夕之功。马连道茶叶街地处北京二环和三环之间,属于北京铁路枢纽和公路主干线的邻近区域,交通十分发达。7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从1996年开始逐渐聚集在此地,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占全国茶叶年交易额十分之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这些都是建设茶叶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但如何使茶叶交易标准化、品牌化,还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推荐关键字:杂项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