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今秋艺术品市场涨势不可阻挡
2005-10-21 10:18:45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A-
A+
“涨”成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近两年使用率最高的一个字。古代书画、现代书画、油画、瓷器古董在一个个天价的衬托下都已经连续跃上了好几个不可思议的价格台阶。这种涨势会带来什么?还会再度上演吗?
再过几天,2005年秋季大拍的大幕即将拉开。日前,一些权威市场人士、资深藏家断言:涨势不会收敛。
是精品就不会输钱
香港苏富比京沪两地的秋拍精品预展,在业内外引起不小的震动。尤其是那些精致无比的瓷珍,更是让藏家心仪不已。
但说到市场总体走势,仍然有人表现出一丝忧虑。北京的一位藏家在看完预展后说:“春季那么多瓷珍都拍出了高价,像一件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出4400多万港元。接着,那件举世瞩目的元青花大罐更是以两亿多元创造记录。这次又来了一件价值9000万港元的古月轩双耳瓶。这么多高价拍品,市场能有这么大的容量吗?”还有藏家一直有顾虑,这些惊人的高价会不会有虚高的泡沫?倾囊而出的藏家、投资者会不会就此输钱呢?
日前,苏富比中国瓷器专家仇国士先生指出:“只要是精品肯定不会输钱,最多也只是输时间。”这位掌管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大专家,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祖父仇焱之是国际著名的古董商、大收藏家,市场上流通的很多瓷器珍品都曾经过仇焱之的递藏。
面对日益红火的内地收藏,仇先生分析说,从近年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瓷器的投资回报率是非常可观的。他举例说,本周日即将在香港付拍的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1975年纽约佳士得拍卖时的成交价为16000英镑(约合人民币22万多元),可是30年后的今天,它的身价至少要为当初的400多倍。
事实上,一些专业机构的数据也很好说明了这一点。长期追踪拍卖的《艺术品市场研究》杂志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6年以来,明清瓷器价值比中国陶瓷综合价值上涨得快——明清瓷器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为11.2%,而中国瓷器综合指数增长为9.5%。
欧美买家率先疯狂
是什么让精品瓷器出现如此涨势?专家分析认为,除了精品瓷器少而又少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新买家,特别是欧美买家的大举进入,使得整个价值体系更向上发展。“这些欧美买家已经对印象派绘画的高价以及西欧瓷器的市场发展司空见惯了。随着他们对中国瓷器市场价值的逐步认知,一系列高价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像著名国际古董商艾斯肯纳兹、詹姆斯·拉莱以及他们的客人都认为,从中国瓷器作品中看到其他作品中罕见的一种完美”。这些买家认为,中国瓷器仍是有利可图的市场,仍有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出高价的原因。
台湾高端收藏机构寒舍总经理王定乾认为,如果说近两年的涨势可以用“疯狂”来形容,那首先不是中国买家疯狂,而是伦敦、纽约的买家疯狂了。这位曾经在伦敦出价1000万英镑竞买“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的大收藏家说:“在伦敦,输就输在错误地判断了全球买家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上。”王定乾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事先估价约为1000万美元,他给自己设定的价格是1000万英镑(约合1750万美元),应该是十拿九稳了,但怎么也没有料到海外买家能出到1400万英镑(约合2450万美元)。他认为,有了这些国际大买家的托市、领跑,国内市场的价格风险就会微乎其微了。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海外藏家大举进入,但中国藏家、投资者仍有机会参与竞争。仇国士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显然中国藏家会比海外买家更具有优势。”市场人士认为,对于具有实力的买家来说,可以追求一些顶级拍品;而对于一些普通投资者以及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一些具有瑕疵的瓷器精品。仇国士认为,顶级瓷器精品即便有一定的瑕疵,也不会贬值的。
各类艺术品将轮番领涨
与中国书画涨幅相比,中国瓷器在元青花爆出天价之前并未显露出“处处开花”的结果。正因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藏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书画。
“近两年,中国书画诞生的高价已让我们司空见惯了。昨天花10万元购藏的书画,明天就可以卖出100万元的高价,绝对是突飞猛进。”上海一藏家很坦率地说,他就是涨势中的一个受益者。“尽管我是受益人,但我也很担心市场的稳定性。手中的书画作品会不会一夜间又回到几年前的价位?”
王定乾先生说,这也曾是他的担忧。“不过书画的可爱之处在于市场大、派别多、风格迥异。因而,市场的一个个高潮应该由不同的画派来领衔。比如说,现在是近现代书画涨幅快,到了一个高峰后,不妨歇歇,让古画来攀越,古画完了,再让京津画派亮亮相。”王先生还十分肯定地说,如果大的经济环境不出问题的话,起先人们对书画市场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了。
王定乾所说的不同画派名家各领风骚,事实上已得到印证。在今年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估价仅为4万至6万港元的吴淑娟《隐居图》,最终的成交价却达到了22.8万港元。而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书画图录封面却是鲜为人知的岭南画家黄少强的《不朽与幻灭》。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家张超群的解释就很说明问题:“黄少强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画家,他擅人物画,题材多取民间疾苦,在岭南画派中独树一帜。但英年早逝使得他被市场逐渐忽略,此次推出的《不朽与幻灭》就是他42年生活中的代表作。”据一些市场嗅觉灵敏人士分析,尽管此作品一时难以与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但最终的成交价应该是出乎意料的。显然,市场正是由这些层出不穷的艺术家引领着一波又一波高潮。
再过几天,2005年秋季大拍的大幕即将拉开。日前,一些权威市场人士、资深藏家断言:涨势不会收敛。
是精品就不会输钱
香港苏富比京沪两地的秋拍精品预展,在业内外引起不小的震动。尤其是那些精致无比的瓷珍,更是让藏家心仪不已。
但说到市场总体走势,仍然有人表现出一丝忧虑。北京的一位藏家在看完预展后说:“春季那么多瓷珍都拍出了高价,像一件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拍出4400多万港元。接着,那件举世瞩目的元青花大罐更是以两亿多元创造记录。这次又来了一件价值9000万港元的古月轩双耳瓶。这么多高价拍品,市场能有这么大的容量吗?”还有藏家一直有顾虑,这些惊人的高价会不会有虚高的泡沫?倾囊而出的藏家、投资者会不会就此输钱呢?
日前,苏富比中国瓷器专家仇国士先生指出:“只要是精品肯定不会输钱,最多也只是输时间。”这位掌管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的大专家,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其祖父仇焱之是国际著名的古董商、大收藏家,市场上流通的很多瓷器珍品都曾经过仇焱之的递藏。
面对日益红火的内地收藏,仇先生分析说,从近年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瓷器的投资回报率是非常可观的。他举例说,本周日即将在香港付拍的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1975年纽约佳士得拍卖时的成交价为16000英镑(约合人民币22万多元),可是30年后的今天,它的身价至少要为当初的400多倍。
事实上,一些专业机构的数据也很好说明了这一点。长期追踪拍卖的《艺术品市场研究》杂志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6年以来,明清瓷器价值比中国陶瓷综合价值上涨得快——明清瓷器平均每年复合增长率为11.2%,而中国瓷器综合指数增长为9.5%。
欧美买家率先疯狂
是什么让精品瓷器出现如此涨势?专家分析认为,除了精品瓷器少而又少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新买家,特别是欧美买家的大举进入,使得整个价值体系更向上发展。“这些欧美买家已经对印象派绘画的高价以及西欧瓷器的市场发展司空见惯了。随着他们对中国瓷器市场价值的逐步认知,一系列高价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像著名国际古董商艾斯肯纳兹、詹姆斯·拉莱以及他们的客人都认为,从中国瓷器作品中看到其他作品中罕见的一种完美”。这些买家认为,中国瓷器仍是有利可图的市场,仍有发展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能出高价的原因。
台湾高端收藏机构寒舍总经理王定乾认为,如果说近两年的涨势可以用“疯狂”来形容,那首先不是中国买家疯狂,而是伦敦、纽约的买家疯狂了。这位曾经在伦敦出价1000万英镑竞买“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的大收藏家说:“在伦敦,输就输在错误地判断了全球买家对中国艺术品的兴趣上。”王定乾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事先估价约为1000万美元,他给自己设定的价格是1000万英镑(约合1750万美元),应该是十拿九稳了,但怎么也没有料到海外买家能出到1400万英镑(约合2450万美元)。他认为,有了这些国际大买家的托市、领跑,国内市场的价格风险就会微乎其微了。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海外藏家大举进入,但中国藏家、投资者仍有机会参与竞争。仇国士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显然中国藏家会比海外买家更具有优势。”市场人士认为,对于具有实力的买家来说,可以追求一些顶级拍品;而对于一些普通投资者以及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一些具有瑕疵的瓷器精品。仇国士认为,顶级瓷器精品即便有一定的瑕疵,也不会贬值的。
各类艺术品将轮番领涨
与中国书画涨幅相比,中国瓷器在元青花爆出天价之前并未显露出“处处开花”的结果。正因如此,国内越来越多的藏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书画。
“近两年,中国书画诞生的高价已让我们司空见惯了。昨天花10万元购藏的书画,明天就可以卖出100万元的高价,绝对是突飞猛进。”上海一藏家很坦率地说,他就是涨势中的一个受益者。“尽管我是受益人,但我也很担心市场的稳定性。手中的书画作品会不会一夜间又回到几年前的价位?”
王定乾先生说,这也曾是他的担忧。“不过书画的可爱之处在于市场大、派别多、风格迥异。因而,市场的一个个高潮应该由不同的画派来领衔。比如说,现在是近现代书画涨幅快,到了一个高峰后,不妨歇歇,让古画来攀越,古画完了,再让京津画派亮亮相。”王先生还十分肯定地说,如果大的经济环境不出问题的话,起先人们对书画市场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了。
王定乾所说的不同画派名家各领风骚,事实上已得到印证。在今年香港春季拍卖会上,估价仅为4万至6万港元的吴淑娟《隐居图》,最终的成交价却达到了22.8万港元。而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书画图录封面却是鲜为人知的岭南画家黄少强的《不朽与幻灭》。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家张超群的解释就很说明问题:“黄少强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画家,他擅人物画,题材多取民间疾苦,在岭南画派中独树一帜。但英年早逝使得他被市场逐渐忽略,此次推出的《不朽与幻灭》就是他42年生活中的代表作。”据一些市场嗅觉灵敏人士分析,尽管此作品一时难以与张大千、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平起平坐”,但最终的成交价应该是出乎意料的。显然,市场正是由这些层出不穷的艺术家引领着一波又一波高潮。
推荐关键字:艺术品投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艺术号·专栏 | 季涛:投资房产、股票、艺术2021-01-25
- 怎样投资艺术品才能回收成本并获利?2020-04-23
- 【艺术号·专栏】马学东:刚上路的艺术品资2019-05-15
- 苏宁文产孔超:中国的艺术品投资才刚刚开始2019-03-27
- 疯狂的艺术品投资: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2018-09-24
- 疯狂的艺术品投资 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2018-09-19
- 拆穿艺术品基金圈大骗局!谎称年化收益20% 2018-09-18
- CRS下的艺术品投资2018-09-17
- 从拍场“老面孔”看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和机遇2018-06-30
- 艺术品投资如何获得高回报?2018-06-27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