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新见咸丰合背大钱(图)

作者:吴保华 2005-10-11 09:36:03来源:《收藏界》
A- A+
  古代铸钱系手工操作,时而会发生错范的现象,错将两个钱的面范合拢浇铸,则成为两面都有文字的合背钱,反之,则成为合面钱。合背钱存世数量较为稀少,受到泉家的重视。今借贵刊一角,介绍新得一枚宝苏局咸丰重宝当五十合背钱,径5.23厘米,穿径0.85厘米,厚0.39厘米,重56.4克,铜质金黄(见彩图)。两面字体类同一脉。纵观钱体,经过锉磨加工,锉痕遗存清晰可见。查咸丰泉谱,宝苏局所铸的重宝当五十大钱版别较多,主要有缶宝、尔宝;宽缘、窄缘;钩咸等。此枚合背钱为宽缘,宝为“尔”宝,贝为“开口具”。遍观诸多资料,未找到类似版别,今特撰文附图展示,供泉友同赏。

  咸丰时期各省设铸钱局,铸行各制钱版多如星,而在咸丰大钱版别中,合背者发现极少。咸丰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货币铸行最为混乱时期之一,时值列强入侵,内受太平天国起义的重创,清政府国库空虚,危机四伏,通货膨胀,为解决燃眉之急,铸行各制大值虚钱。《咸丰大钱考》曰:“咸丰之世,蹈历朝覆辙之不足,变本加厉,流毒遍海内,遗祸至今日,当时计利,求剂一时之争。不顾百年之害,鼓铸纷纭,……币制之坏,至此极矣”。由于清政府滥铸货币,导致银贵钱贱,物价飞涨的局面。铸行大钱有利可图,因而盗铸风起,造成钱制大小错出,轻重倒置,钱法更加混乱,使钱币的重量增长比例完全脱节,引起信用危机,这是大钱政策失败的根本。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增加“错范”的机率,出现合背钱也在情理之中。同时,错范钱的出现,说明其政治腐败,吏治不整,纲纪松驰,钱法混乱无章,加上铸钱量剧增,手工操作时,在忙乱中出现误范制钱,混流市场。而今所见的咸丰大钱,无论是官铸、私造都足以证明当时大清帝国已经衰落。新见合背大钱,私铸风貌明显,钱体粗劣,地章不整,钱文笔划中留铜可见,为典型的实物例证。

  咸丰年间所铸大钱,其复杂和混乱程度,远远超过王莽时期的钱币,遗留下来五花八门的实物,却是钱币学家研究和收藏的重点对象。此钱在宝苏局当五十中,有其出众的一面和数量甚少的特点,不失为一枚咸丰创见之品,同时也为咸丰版别增添靓丽之版式,又可为谱录补缺。
推荐关键字:钱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