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北京双年展来了个前卫艺术家

作者:王岩 2005-09-22 10:49:59来源:《北京青年报》
A- A+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05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昨日开幕。此次双年展的展馆分为两处,在中华世纪坛主要展出主题展的国外作品部分,而今天在美术馆举行的开幕式后,观众将在这里欣赏到主题展的中国作品部分和部分特展的作品。

  昨日,正当观众步入展馆欣赏挂在墙上的油画作品———北京双年展的“主打展品”之时,来自奥地利的艺术家托恩·芬克却开始用自己的作品“表演”起来,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骚动。芬克的作品名为“镜头变成圆盘”,初看上去,作品就是几个巨大的“圆饼”堆放在一起,不知所云。仔细再看,这些大圆饼由纸浆塑成,有金属、报纸和纺织物的成分。但这位艺术家显然不满意自己的圆饼就这样被摆在地面上,只见他大步流星走到圆饼前,顺手抄起两个“饼”,一左一右在地上滚起来。观众惊奇的叫喊仿佛令他更加兴奋,于是芬克又把两个小饼放到地面,像打鼓一样敲了起来。看来这艺术品大饼是中空的,芬克居然把它们敲出了声音和节奏。在越聚越多的观众的注视下,芬克好像完全找到了感觉,对这些大饼或抱、或扔、或敲……极尽玩耍之能事,半小时之后,艺术家带着满意的微笑消失在人群中。

  究竟这是一场行为艺术的展示,还是艺术家的现场发挥?在芬克“献艺”的间隙,记者拉住气喘吁吁的他赶紧做了采访。芬克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提问,而是说:“我的作品表现的是生命的运动,我在解释生命是一个循环。比起让它们静静地呆在地上,我更愿意这样展示给观众,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一个‘环’状的,是爱的循环,是思想的循环。”作为一名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艺术家,芬克还对记者发表了自己对北京双年展的看法,他认为,由于北京双年展只办了两届,在展品的选择上过于传统,不能代表当今国际艺术的潮流。

  记者注意到,有关北京双年展是否“落后于国际艺术潮流”的争论,是一个从2003年第一届双年展开展以来持续到现在的话题。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美协有关负责人再次强调,将传统架上艺术即绘画和雕塑的当代形态作为北京双年展的主要展出形式,不仅是对我国美术创作主流实力的现实考虑,而且也顺应了当代国际艺术向绘画回归的潜在趋势,有助于形成打造中国双年展不同于其他国家双年展的特色。主办方认为,诸如新媒体这样的新艺术样式虽然拓展了当代艺术样式,但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绘画与雕塑失去自己推陈出新的空间。创新并不代表必须采用新的媒体或新的艺术样式,而应该以作品是否能反映当代人类的精神和情感来作综合判断。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本届双年展强调“人文关怀、和平精神”,来自67个国家的艺术家们用艺术的语言探索关乎全人类的和平问题,刻画巨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表达艺术家对和平友爱、“自然与人”等重大课题的深切关怀、忧虑和思考。
推荐关键字:北京双年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