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正文

沉船出水上万件精美瓷器

2005-09-21 11:29:48来源:《海峡都市报》
A- A+
  今年6月下旬,福建东海海域渔民一网惊醒沉睡水下300多年的沉船“碗礁一号”。16日起,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人员多次下水进行水下作业,打捞上来一批十分精美的青花瓷器。目前,已有康熙年间青花瓷等珍贵文物一万多件出水。19日,“碗礁一号”传出让人激动的消息:水下考古人员发掘出水了55件绘有欧洲风格纹饰的青花瓷盘,证明:船上所运的是远销欧洲或中东等地区的外销瓷。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碗礁一号”是近年中国水下考古发掘出水文物最多、成果最明显的一次,发现大量精美、完整的瓷器。
  
  创下中国水下瓷器考古之最
  
  9月16日,也就是整个水下发掘活动的第一天,考古队员们打捞出部分青花瓷碗碟和陶器。有关专家初步判定为清朝中期福建德化生产的日用瓷。其后的几天里不断打捞出青花瓷,目前,已有上万件瓷器打捞出水。经过初步判断,海底的这艘古沉船,是一艘清代康熙年间的运输船,这批瓷器包括几十种器型,百余种图案,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卉,还有典型的异域风格图案。瓷器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创下中国水下瓷器考古之最。
  
  厦门大学教授、原中国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介绍说,从目前发现的瓷器上没有发现官窑特有的年号款识,证明这批瓷器为民窑所产。同时他认为,“碗礁一号”沉没地点位于古代福州港稍外一点的长乐、福清、平潭中心,并没有完全驶出福州港,初步推测这是一艘转运船,是在准备将货物转运到异地的远洋船上时,发生意外沉没的。
  
  发现欧洲风格瓷器
  
  19日下午13时22分,水下考古人员探摸到东边第六个舱。据介绍,该舱至今维持着船沉没时候的原始状态。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这里好几摞的绘有类似菊花图案的花口青花大瓷盘完好无损地平躺在海底,还按照当时装船时口对口或者底对底的摆放样子。
  
  经现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华莎鉴定,这批瓷器都是克拉克瓷,上面所绘的花卉图案与中国常见的花卉完全不同,具有十分典型的欧洲风格,是标准的外销瓷。此前陆续发现的一些瓷器器形也与中国的常见器形有所不同,比如筒花觚、高足杯等都比国内的器物多了个盖子,还发现一个精巧的小瓶,可以插朵花摆放在桌面上,极具西洋风情。而且上面也描绘着长条叶子和细小的花,与中国风格不同。这些再次证明了船上所运载的是销往欧洲等地的外销瓷。
  
  沉船长18至20米
  
  18日,考古人员对一块疑为“碗礁一号”沉船的关键构件——龙骨进行探摸测绘。19日,中国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威透露,这段木头仅暴露在水中部分就长1.45米,周长大约77厘米,直径约22厘米,厚26厘米。此次水下考古的潜水长张勇认为,这么粗大的木头应该是龙骨,而且它的形状和结构也与龙骨相似。张威认为,如果这块构件确认为龙骨的话,可以推断沉船长在18至20米间,并不太大,属于近海航行的运输船。但最终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对沉船的中部进行全面探摸和测绘才能作出判断。
  
  考证
  
  福建制瓷始于南朝
  
  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介绍说,福建制瓷始于1300多年前的南朝,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技术不断更新。外销瓷中有称克拉克瓷和巴达维亚瓷两种。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器为多,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
推荐关键字:考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我要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