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正文
清宫遗失文物巨幅龙锦 中秋月圆重归故里(图)
2005-09-19 16:54:15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A-
A+
清宫失散的珍贵文物——龙锦,历经百年沧桑,辗转于欧陆收藏家之手后,由文物专家刘幼铮先生和旅欧华人吴建民先生经多方寻访获得,并在金秋时节护送回国。
9月15日北京机场上,从丹麦哥本哈根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刘幼铮先生携龙锦归来。
该龙锦运用了京绣中的满绣,采用了齐针、刻磷针、滚针、平金、高绣、散套等绣工针法。主题图案为一正面龙,游于海水江崖之上,占满整个平面。龙身用金线绣成,面部五官分别用蓝白绿线绣成并以金线围轮廓。构图粗犷雄厚,显示出清代早期的风格和皇权至高无尚的气势和威严。
此龙锦是清代宫廷自制,尺幅巨大,是皇帝临朝仪仗中的帷帐,置于皇帝宝座之后,也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最大尺幅的龙锦。这件织锦上保存有三组十二字,分别是“龙锦”、“内府自织”和“良机本机纬缎”字样,龙锦183cm,宽193cm,“龙锦”字样高7cm,宽4.8cm,“内府自织”字样高6.5cm,宽7.5cm,“良机本机纬缎”字样总宽46cm,字高7cm。历史研究价值极高,因此对龙锦的定位尚待专家确定。
据悉,这件珍品原为一位瑞士著名收藏家亚历克斯(Herrn Alex)的私人收藏。1964年苏黎世美术博物馆鉴定此物为乾隆时期的作品(1736——1795),并在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9月15日北京机场上,从丹麦哥本哈根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刘幼铮先生携龙锦归来。
该龙锦运用了京绣中的满绣,采用了齐针、刻磷针、滚针、平金、高绣、散套等绣工针法。主题图案为一正面龙,游于海水江崖之上,占满整个平面。龙身用金线绣成,面部五官分别用蓝白绿线绣成并以金线围轮廓。构图粗犷雄厚,显示出清代早期的风格和皇权至高无尚的气势和威严。
此龙锦是清代宫廷自制,尺幅巨大,是皇帝临朝仪仗中的帷帐,置于皇帝宝座之后,也是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见最大尺幅的龙锦。这件织锦上保存有三组十二字,分别是“龙锦”、“内府自织”和“良机本机纬缎”字样,龙锦183cm,宽193cm,“龙锦”字样高7cm,宽4.8cm,“内府自织”字样高6.5cm,宽7.5cm,“良机本机纬缎”字样总宽46cm,字高7cm。历史研究价值极高,因此对龙锦的定位尚待专家确定。
据悉,这件珍品原为一位瑞士著名收藏家亚历克斯(Herrn Alex)的私人收藏。1964年苏黎世美术博物馆鉴定此物为乾隆时期的作品(1736——1795),并在博物馆向公众展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博客·论坛热点
-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的当...
高校美术实践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发展几乎是不尽如人...详情
- 责任编辑:杨晓萌
- yangxiaomeng@artron.net
- 010-84599337-847